慢性难愈创面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8 23:53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科慢性难愈创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的分布及耐药性的特点进行了解分析,从而为临床上防治慢性难愈创面的感染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五年间收治的慢性难愈创面住院病人的一般资料、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有286例,共送检402份标本中分离出263株41种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0株(19.01%),革兰阴性菌169株(64.26%)和真菌44株(16.73%)。(2)检出率最高的四种感染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54株20.53%),金黄色葡萄球菌(39株14.83%),大肠埃希菌(33株12.55%),鲍曼不动杆菌(17株6.46%)。(3)检出率高的三种革兰阴性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54株20.53%)、大肠埃希菌(33株12.55%)、鲍曼氏不动杆菌(17株6.4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最高的为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及复方新诺明,其耐药性均为61.11%,对其它多数药物的耐药性较低,如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及米诺环素等的耐药性小于20%,而对阿米卡星及美罗培南的耐药性均只有5.56%;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较高大于80%,但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呋新酯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小于10%,未发现对替加环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米诺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均产生耐药,其耐药性总体偏高,多数药物的耐药性均在55%以上,但本次研究未发现对替加环素耐药。(4)革兰阳性菌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9株14.83%),其对苄青霉素的耐药性高达94.49%,发现其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性为0;在所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株占30.77%,耐药性较高,对苄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性为100%,同时未发现其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结论:通过对我科慢性难愈创面病原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的综合分析,能够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更有效的治疗慢性难愈创面。1、在慢性难愈创面的感染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2、慢性难愈创面感染中检出率最高的四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与鲍曼不动杆菌。3、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总体较高,因此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万古霉素仍是其有效的治疗药物,同时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的药物敏感性高。5、对于慢性难愈创面的治疗,若能及时准确的了解慢性难愈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情况,在抗生素的选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感染,从而可加速创面的愈合,缩短疗程。
【图文】:
创面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二、结果1 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1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分布及构成比 离出 263 株病原菌 41 种菌种,,其中革兰阳性(G+)菌性(G-)菌 169 株(64.26%)、真菌 44 株(16.73%)表 1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分布及构成比 n%菌种 株数 构成比阳性菌 50 株 19.01%阴性菌 169 株 64.26%真菌 44 株 16.73%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446.5;R64
本文编号:2686033
【图文】:
创面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二、结果1 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1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分布及构成比 离出 263 株病原菌 41 种菌种,,其中革兰阳性(G+)菌性(G-)菌 169 株(64.26%)、真菌 44 株(16.73%)表 1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分布及构成比 n%菌种 株数 构成比阳性菌 50 株 19.01%阴性菌 169 株 64.26%真菌 44 株 16.73%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446.5;R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清清;;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北方药学;2015年10期
2 盛皓宇;王文节;侯为顺;;2006~2013年某院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监测[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3 俞善春;葛冰磊;;16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23期
4 王飞;贺蓓;;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J];传染病信息;2014年03期
5 周玉;丛玉隆;曲芬;;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4年03期
6 陈欣;;浅谈难愈性创面的外科治疗[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年01期
7 张光旭;;网状植皮结合VSD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四肢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年11期
8 严龙宗;陈斌;;慢性创面愈合的细胞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46期
9 余前帆;;增材制造——3D打印的正称[J];中国科技术语;2013年04期
10 贺健康;刘亚雄;连芩;王玲;靳忠民;李涤尘;;面向重要实质器官的生物制造技术[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玉峰;中国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圣杰;近三年我科烧伤感染细菌学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86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6860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