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四种核酸提取磁性纳米颗粒的研制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29 19:54
【摘要】:目的研制Fe_3O_4、PDA@Fe_3O_4、SiO_2@Fe_3O_4、CTA@Fe_3O_4四种氧化铁纳米颗粒,检测其理化性能,优化并评价四种磁珠法基因组DNA提取纯化体系,同时评价不同修饰基团的磁性纳米颗粒提取的基因组DNA对高分辨熔解曲线(HRM)进行SNP基因分型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热法制备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颗粒内核,再通过化学修饰分别将聚多巴胺(PDA)、二氧化硅(SiO_2)及壳聚糖(CTA)包覆于纳米氧化铁磁珠表面。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Zeta电位测定等分析技术对Fe_3O_4、PDA@Fe_3O_4、SiO_2@Fe_3O_4和CTA@Fe_3O_4磁珠的微观形貌和理化性能进行表征。以离心柱提法为对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评价修饰磁珠及裸核磁珠提取DNA的得率和纯度,并计算最大提取能力。针对rs2302515CG,rs12641369GA、rs2725252GT和rs3114018CA 4个SNP位点,分别取上述方法提取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HRM检测;以Sanger测序作为金标准,评价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通过重复性实验评价其重复性和再现性。结果(1)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四种纳米氧化铁磁珠,呈球形颗粒状,形态大小基本一致,粒径在100 nm左右,分布较分散;XRD检测结果显示其衍射峰位置与标准参数相一致,对应于的晶面指数为(220),(311),(400),(422),(511)和(533),没有其它杂质峰出现,产物均为单相立方晶型;红外光谱结果显示PDA@Fe_3O_4的特征吸收峰在3418 cm~(-1),2922 cm~(-1),1466 cm~(-1)和876 cm~(-1)处;SiO_2@Fe_3O_4的特征吸收峰在1082 cm~(-1)处;CTA@Fe_3O_4的特征吸收峰在1648cm~(-1)、1603 cm~(-1)和1385 cm~(-1)处,证明多巴胺、二氧化硅和壳聚糖被成功修饰在磁珠表面,并且通过静电力、氢键和范德华力等方式结合。磁滞回线结果显示四种磁珠的磁化强度在场强为-2500 Oe时开始提高,-2000 Oe~2000 Oe区间提升最为明显,在3000 Oe时基本达到饱和程度,Fe_3O_4、PDA@Fe_3O_4、SiO_2@Fe_3O_4和CTA@Fe_3O_4的饱和磁化强度值分别为71.5 emug~(-1)、40.7 emug~(-1)、46.5 emug~(-1)和58.9 emug~(-1);Zeta电位测定结果显示,随着溶液pH增加,Zeta电位值均逐渐降低,Fe_3O_4、PDA@Fe_3O_4、SiO_2@Fe_3O_4和CTA@Fe_3O_4在体系中的等电点分别为5.0、5.5、7.2和6.5。(2)五种核酸最优化提取体系的提取质量结果显示,PDA@Fe_3O_4的核酸得率比离心柱法高(P0.05);SiO_2@Fe_3O_4法提取得率与离心柱法相当,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Fe_3O_4法及Fe_3O_4法DNA提取得率均比柱提法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DA@Fe_3O_4法、SiO_2@Fe_3O_4法和CTA@Fe_3O_4法、Fe_3O_4法与柱提法相比A260/A280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PDA@Fe_3O_4法、SiO_2@Fe_3O_4法和CTA@Fe_3O_4法和Fe_3O_4法(1.60±0.14)的A260/A230比值比柱提法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e_3O_4法、PDA@Fe_3O_4法、SiO_2@Fe_3O_4法和CTA@Fe_3O_4法对DNA的最大吸附能力分别为23.3 mg/g、116.7 mg/g、96.4 mg/g及48.3 mg/g。(3)检验性能评价结果显示,除2例样本的熔解曲线均发生飘移接受复查外,其余标本均可直接基因分型;四种核酸提取方法的最终分型结果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到100%。在重复性实验中,四种核酸提取方法及SNP位点对应的熔解曲线Tm值的CV均在0.04%~0.15%之间;在再现性实验中,四种磁珠核酸提取法SNP位点对应的熔解曲线Tm值的CV均在0.07%~0.32%之间,尽管批间的熔解曲线有轻微的波动,但不影响基因正确分型。4个位点10次批内和10次批间重复试验均显示重复性和再现性良好。统计学分析显示除rs2302515CG外,rs12641369GA、rs2725252GT和rs3114018CA的纯合型与野生型Tm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即可明确区分不同纯合基因型。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四种可用于核酸提取的磁性纳米颗粒,自建的四种磁珠法核酸提取体系对PCR-HRM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小,可对rs12641369GA、rs2725252GT、rs3114018CA、rs2302515CG 4个SNP位点进行常规化基因分型,且具备良好的检测性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图文】:

磁性纳米颗粒,基本流程


四种磁性微粒同样采用 2.3.3.1 中的提取体系操作步骤公式进行体系优化,共分为四组。实验室质量控制珠法核酸提取体系及 PCR-HRM 检测体系均在分析检测过程中设阴性对照及阳性对照;所有实验步骤均按照标准实验程序进行;为差的影响,,记录离群样本,剔除离群值,计算用于评价方法精密度同修饰的磁珠提取核酸效果的比较了评价四种基于磁性复合颗粒核酸提取体系对分离人全血基因组研究将对比不同核酸提取体系的提取率、最大吸附能力、核酸得率差异。种不同修饰磁性微粒提取全血基因组 DNA 的基本流程

磁性纳米颗粒,多巴胺


19图 3.1 四种磁性纳米颗粒的 TEM 图a、b、c、d 分别表示 Fe3O4、PDA@Fe3O4、SiO2@Fe3O4和 CTA@Fe3O4 图。研究通过水热法合成的多巴胺、二氧化硅、壳聚糖修饰的四氧化三颗粒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图像如图 3.1 所示,通过 a、b、c、d 可以清晰,四种磁性微粒的成球性均较好,粒径约为 100 nm 左右,分布较均匀,团聚现象。b、c、d 图中的黑色箭头表示修饰物质(PDA、SiO2、CTA)磁珠上的部分。TEM 结果表明研究成功制备出大小均一、形态良好的四铁微粒,并且将多巴胺、二氧化硅及壳聚糖成功的包覆在氧化铁粒子表面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40;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保华;陈宏业;张兰;马会中;王超慧;夏天;;铁磁性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外包覆的制备进展[J];科技展望;2015年17期

2 霍希琴;陈英杰;何晓晓;谭蔚泓;;功能化硅壳磁性纳米颗粒亲和吸附介质靶向分离蛋白质研究[J];化学传感器;2009年01期

3 邢在臣;潘可风;;磁性纳米颗粒在医学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年04期

4 黄水仙;许熠铭;谢民强;;磁性纳米颗粒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3年03期

5 邓海东;张成云;杨小红;郭子政;周武艺;;磁性纳米颗粒的二维光操纵及团聚效应[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4年06期

6 李慧;王大新;顾健;;超顺磁性纳米颗粒治疗肿瘤的应用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51期

7 葛玉卿;张宇;顾宁;;壳聚糖修饰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2年02期

8 韦卫中,吴华,李芳;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基因治疗乳腺癌实验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05年08期

9 汤艳;楚林疋;孙宁;刘忍肖;葛广路;;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在磁分离中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3年24期

10 隋颖;;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面改性[J];广州化工;201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增波;张庆燕;葛金印;董川;双少敏;;导电聚合物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的研究[A];2015年第十四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上)[C];2015年

2 黄婧;冷永华;刘彤;李星国;;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性能[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海峡两岸纳米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彭明丽;程武;王苗;何敏;崔亚丽;陈超;;磁性纳米颗粒的水相转移及表面功能基团的测定[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程武;王苗;彭明丽;;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羧基定量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甘志锋;姜继森;;单分散磁性纳米颗粒制备研究进展[A];上海市颗粒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永红;毕如意;李荣;钟国伦;;表面富羧基核-壳型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何华辉;邓联文;冯则坤;江建军;;磁性纳米颗粒膜微波物性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8 杨啸林;葛世慧;阮成礼;;磁性纳米颗粒膜的微波吸收机理研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C];2006年

9 李晓琦;吴继荣;吴鹏;李学慧;;磁性液体中采用混合两种表面活性剂修饰磁性纳米颗粒的实验研究[A];2012中国功能新材料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全国电磁材料及器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张洪飞;师彦平;;磁性纳米颗粒的固相萃取新技术研究[A];西北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报告会甘肃省第十二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邰举;“核磁共振纳米灯”让癌细胞“发光”[N];科技日报;2017年

2 记者 瞿剑;植物基因输送有新法 磁性纳米颗粒当载体[N];科技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道峰;免疫磁性纳米颗粒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乔晨萌;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核酸输递体系及免疫性能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3 刘书朋;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药物作用靶点生物淘洗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杜桂焕;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及其生物学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孙俊;功能性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食品体系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6 王雪琴;基于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贾蓉蓉;磁有序体系的类近藤输运及磁性纳米颗粒的表征和远程操控[D];上海大学;2012年

8 李瑞雪;新型磁性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丁望峰;Co磁性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及其外场调控[D];南京大学;2012年

10 Zeeshan Ali;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化学发光的多种病毒同时检测方法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四种核酸提取磁性纳米颗粒的研制及其应用[D];兰州大学;2019年

2 杨斌;面向氨硼烷释氢的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3 何友益;木质素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4 柴洁;具有双模态造影作用的碘剂-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与检测[D];厦门大学;2017年

5 朱晁乐;3种咪唑离子液体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在环境水样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6 林桃;磁性纳米核壳结构固定化酶的制备及性能[D];河北科技大学;2018年

7 李彩云;气助磁分离连续回收重金属废水中磁性纳米颗粒及其机理初探[D];湘潭大学;2018年

8 王维;构建热化疗高效协同作用的复合载体系统[D];江苏大学;2018年

9 向晨阳;四氧化三铁多功能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核磁共振成像应用[D];湖北大学;2018年

10 提越;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污水处理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7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687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0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