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急性胸痛人群肾功能与短期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21:16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胸痛是一种常见且危及生命的病症,是急诊患者就诊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且其就诊人数仍在持续增加。胸痛病因多样,预后差异大,因此胸痛患者就诊后,接诊医生对其快速准确的评估尤为重要。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高危病因的存在,过去胸痛诊疗策略更倾向于延长留观时间、进行大量检查,以明确患者病情。一方面,这对胸痛患者的诊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避免了高危患者的漏诊,但另一方面,这也极大的增加了急诊科的医疗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浪费。随着近几年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胸痛评分的快速发展,原来的大量检查及长时间留观的诊治策略正在发生转变,接诊医生更多的关注点,转移到了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评估患者,优化急性胸痛患者的管理与治疗,以便更好地节省医疗资源,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整合及利用。但现有研究显示现胸痛患者的快速评估结果仍不理想。由此看来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的准确评估仍存在挑战,探索对急性胸痛患者便捷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仍是十分必要的。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已有研究发现肾功能的下降可导致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慢性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肾性贫血、高出血倾向等病理生理改变,进而导致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且既往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卒中患者等若合并肾功能下降往往预示着患者预后较差。而肾功能下降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为通过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探讨肾功能与急性胸痛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为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及管理提供可用资料。方法通过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6年01月至2017年09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淄博市中心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8周岁;2.急诊科就诊;3.主诉是急性胸痛;4.患者就诊前24小时内有症状;5.行肾功能(血清肌酐)检查;6.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外伤等引起的胸痛;2.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以引起全身性疼痛的疾病累及到胸部引起的疼痛;3.初次就诊就诊于其他二级或三级医院,初步处理后转院患者;4.本次就诊为患者初次就诊治疗后30天内再次就诊;5.伴有癌症等其他短期致死性疾病。收集患者急诊就诊后医疗信息并进行30天随访,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30天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患者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根据患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eGFR≥90 mL/min/1.73m2),肾功能轻度下降组(eGFR60-89 mL/min/1.73m2),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eGFR60 mL/min/1.73m2)。比较各组患者一般基线特征及急诊处理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不同肾功能状态与全因死亡及MACE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肾功能预测急性胸痛患者30天终点事件的曲线下面积并探寻其最佳预测值。结果共纳入3731名急性胸痛患者,其中肾功能正常组患者1931名,肾功能轻度下降组患者1401名,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患者399名。与肾功能正常组患者相比肾功能下降组的患者更倾向于女性、高龄、入院基础心率快,且既往糖尿病史、高血压比例高,既往患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比例高,但患者吸烟史比例低,且BMI指数较正常组低。在急诊处理方面,肾功能下降组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和ADP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比例低,接受有创检查及治疗比例低。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肾功能下降为急性胸痛患者30天生存的不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下降为急性胸痛患者发生30天全因死亡和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肾功能的下降,患者30天全因死亡及MACE发生风险增加。肾功能对急性胸痛患者30天全因死亡和30天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0.638,最佳预测点均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75.83 mL/min/1.73m2,其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5%、95.3%。结论1.伴有肾功能下降的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接受阿司匹林、ADP受体拮抗剂及有创检查和治疗比例低;2.肾功能下降是急性胸痛患者30天全因死亡和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图文】:

肾功能,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肾功能预测全因死亡的ROC逡逑Figure邋3邋ROC邋for邋predicting邋all-cause邋death邋by邋renal邋function逡逑1.0逦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5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晖晖;;规范化培训在急性胸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A4期

2 范海娜;;用信息化技术支撑急性胸痛患者三级救治模式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01期

3 储玉;;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断思维[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年03期

4 肖晖;;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J];现代养生;2017年04期

5 张宇亮;;急性胸痛的急诊治疗方法及应用效果初步研究[J];健康之路;2017年02期

6 赵彩明;杨俊华;杨向军;宋建平;蒋廷波;周炳元;徐苏丹;王惠芬;;急性胸痛发作95例床旁超声心动图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年01期

7 张国强;;急性胸痛的急诊临床思维与处理[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年06期

8 White DA;;博莱霉素输注时的急性胸痛综合征(英文)[J];肿瘤防治研究;1987年04期

9 莫与海;;急性胸痛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8年03期

10 曹敏丽;陶莉莉;;基层医院急性胸痛患者院间转运现状研究[J];中国乡村医药;2018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蕾;严光;范西真;曹学工;;急性胸痛的组织建设与救治目标[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郭子宏;;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与处理流程[A];玉溪市基层医师常见心血管疾病培训班(第一期)论文集[C];2013年

3 林立芳;韩莉莉;刘小晴;邓玉莲;许春萱;;急性胸痛患者缺血修饰蛋白水平检测与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4 李晓红;古勋清;胡蛟龙;;2149例急性胸痛病因学构成及就诊模式探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柯蕾;范西真;李晓静;崔东跃;陈细细;;急性胸痛规范诊治的几点思考[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光雪峰;;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与处理流程[A];云南省第三期基层医师高血压培训班暨第六届玉溪心脏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陈伯钧;;急性胸痛的诊治思路[A];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元生;朱继红;;从1例急性胸痛患者看全科医生的临床诊治思维[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钱玲玲;;双源CT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立毅;;急性胸痛的诊断与处理策略及程序[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谭德伟 宋玺;株洲市启动急性胸痛分级诊疗“全市模式”[N];大众卫生报;2019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急性胸痛抢救“上海速度”是如何炼成的[N];文汇报;2019年

3 魏宇淼;急性胸痛莫忽视[N];家庭医生报;2008年

4 记者 朱国旺;我国急性胸痛治疗首次得到规范[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记者 罗刚;三因素影响急性胸痛抢救成功率[N];健康报;2010年

6 张传生;中老年朋友——急性胸痛应早看早治[N];家庭医生报;2006年

7 南京第81医院 张传生;急性胸痛快就医[N];大众卫生报;2006年

8 驻京记者 王丹;急性胸痛诊疗流程亟需规范[N];医药经济报;2010年

9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 陈津邋张玲玲 整理;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N];健康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蕴明;国内急性胸痛临床路径标准化获认定[N];医药经济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帅;急性胸痛人群肾功能与短期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王宇;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3 郑佳琪;山东省某三甲医院急性胸痛患者就诊时间与急诊诊治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4 王越越;青年急性胸痛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5 王玉兰;急性胸痛患者使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探讨[D];山东大学;2017年

6 刘建华;256层螺旋CT成像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7 赵扣荣;急性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特征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8 许品;宝石CT低剂量扫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行胸痛三联检查的临床应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9 王泽锋;64排螺旋CT“胸痛三联”排查低剂量研究[D];内蒙古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688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688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f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