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生物体液中酪氨酸和甘氨酸的代谢产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14:23
【摘要】:氨基酸在生命体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类物质,一些非必需氨基酸及其代谢物与人类某些疾病有一定的关联性。酪氨酸与甘氨酸是人体中重要的非必需氨基酸,这两种非必需氨基酸的代谢异常与某些疾病有一定的联系。研究发现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发生时,酪氨酸、甘氨酸的代谢会出现异常。因此,研究建立简便、灵敏、快速的分析方法并运用到人体体液中酪氨酸、甘氨酸的代谢物分离与分析检测,对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与监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制备了相关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于人体体液中酪氨酸、甘氨酸的代谢物的分离富集,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构建了人体体液中酪氨酸、甘氨酸的代谢物分析新方法,并用于实际尿样检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对羟苯基乙酸为模板分子,1-乙烯基咪唑为功能单体,三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剂,N-N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腈为溶剂,采用沉淀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对羟苯基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PHPAA-MIP)。根据吸附动力学实验探究了PHPAA-MIP吸附机理,评估了PHPAA-MIP的识别性能及其选择性能。结果表明,PHPAA-MIP对尿样中的对羟苯基乳酸、对羟苯基乙酸以及对羟苯基丙酸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2.建立了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富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尿液中的对羟苯基乳酸、对羟苯基乙酸和对羟苯基丙酸的分析新方法。尿样稀释一倍,经ENVI-C18柱除无机盐,用PHPAA-MIP萃取目标分析物,最终的解吸液用UHPLC-FLD检测。在优化的萃取/解吸条件下,采用ZORBAX SB-C18快速分离柱,以50 mmol/L乙酸-乙酸铵(pH=5.3):乙腈=95:5(V/V)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下分离,荧光检测波长为λex=277 nm、λem=316 nm。三种分析物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8.5×10~(-3)-2.8×10~(-2) mg/L与2.8×10~(-2)-9.3×10~(-2) mg/L,加标回收率为75.7%-110.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该方选择性好,可用于尿液中三种酪氨酸的代谢产物的同时测定。3.以N-苯基甘氨酸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三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剂,N-N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腈为溶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NPG-MIP)。采用各种分析技术对所制备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NPG-MIP对目标分析物的吸附比NIP具有更好的亲和性,对目标分析物的结构类似物选择性差,印迹因子IF=4.7。该材料为从复杂样品中(尿样)分离NPG奠定了基础。4.建立了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富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尿样中N-苯基甘氨酸的分析新方法。尿样稀释20倍后,采用NPG-MIP印迹聚合物对尿样进行前处理,UHPLC-DAD检测其解吸液。在优化萃取/解吸条件下,采用ZORBAX SB-C18快速分离柱,以20 mmol/L磷酸二氢钠(pH=5.6):甲醇=90:1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下分离,紫外检测波长为λ=239 nm。NPG的线性范围在0.5-100 mg/L,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1.6×10~(-2) mg/L和5.5×10~(-2)mg/L,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高于84.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该方法对目标分析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为进一步探究甘氨酸的代谢与癌症之间的关联性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图文】:

甘氨酸,酪氨酸,代谢产物,分子结构式


是酪氨酸的重要代谢产物;N-苯基甘氨酸(N-phenylglycine, NPG)、N-巴豆酰基甘氨酸(N-Tigloylglycine, NTG)等是甘氨酸的代谢产物。它们的分子结构见图 1.1。图1.1 酪氨酸、甘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分子结构式Fig.1.1 Molecular structure of glycine, tyrosine and its metabolites1.1.2 样品前处理技术酪氨酸、甘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多存在血液、脑脊液、尿液等相关体液中。由于体液中的成分比较复杂,内源性物质多,,对目标物的分离及准确测量干扰大。又由于人体组织中酪氨酸、甘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本身较低,这就更加增大了目标分析物的检测难度,同时,基质效应可能会造成某些物质无法检测。因此,样品前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生物样本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稀释法、沉淀法、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等。1. 直接稀释法稀释法是指使用合适稀释剂将样本稀释一定程度,从而起到降低基质效应的作用。王小燕[23]等使用稀释法测定人体体液中多种重金属元素,测量结果重现性好,其加标回收率在 90%-120%之间。此分析方法虽简便、回收率高、成本低

过程图,对羟苯基,分子印迹聚合物,乙酸


第二章 对羟苯基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剂,对羟苯基乙酸(0.3198g, 2.1mmol)为模板分子,1-乙烯基咪唑(760 μL,8.4mmol)为功能单体并置于 250 mL 圆底烧瓶中,搅拌 2 min。然后加入三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275 μL, 4 mmol),超声 5min。再加入引发剂 N-N 偶氮二异丁腈(0.0341 g, 0.2 mmol),通入氮气 15 min后密封烧瓶,置于 60°C 水浴中反应12 h。聚合完成后,混合溶液以 5000 rpm 离心 15 min,丢弃上清液,将固体产物置于索氏提取仪中用甲醇:乙酸=9:1(v/v)溶液进行洗涤,3-4 天替换一次洗脱溶剂,直至检测液中无对羟苯基乙酸为止。最后将溶剂换为甲醇洗去聚合物上残余乙酸。所制备的 PHPAA-MIP 在 60℃环境中干燥 24 h,保存备用。其制备流程如图 2.1 所示。同时制备空白聚合物 NIP 作为对照,其制备方法同上,但不加模板分子。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631.3;O657.72;R4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鸽;郭明;卢闻君;郑轶璐;;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8年04期

2 张曦雯;李兆周;李道敏;陈秀金;高红丽;李智丽;曹力;王耀;侯玉泽;李松彪;吕璞;;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化工进展;2016年12期

3 杨武;卢秀;郭昊;薛瑞;郭婧;;基于凹凸棒/四氧化三铁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咖啡因的吸附性能[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4 滕跃;苏立强;秦世丽;王媛媛;;兽药类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17年06期

5 许龙;黄运安;朱秋劲;叶春;;基于壳聚糖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应用[J];化工进展;2016年03期

6 韩爽;王远;苏立强;;氧化石墨烯基异丙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5年05期

7 高文惠;高林;刘博;贾英民;;制备戊唑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前功能单体的选择[J];中国食品学报;2015年06期

8 韩爽;;磁性甲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学试剂;2014年08期

9 尚宏周;梁红玉;张小梅;孙晓然;张秀凤;韩利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3年12期

10 李魏嶙;李莉;;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血浆中异丙酚吸附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茜;张海清;熊华玉;文为;张修华;王升富;;分子印迹聚合物敏感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2 李珊珊;封顺;;吲哚丁酸多孔镂空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A];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15年

3 李元宗;武利庆;杨敏莉;程智勇;郑宁;;分子印迹聚合物几个关键性问题的研究[A];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C];2015年

4 马威;李松田;曹可生;周延彪;赵旭耀;;基于磁性壳聚糖微球核壳式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吸附氯霉素研究(英文)[A];第三届河南省化学、化工与生物、食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5 辉永庆;何小波;邓义;;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复杂体系中铅的分离富集[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6 陈振斌;于惠;付瑜;;芦丁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选择性规律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楚晖娟;魏宏亮;农春萍;;乙酰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张会旗;马悦;方亮晶;姜经帅;潘国庆;张莹;;仿生智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可控制备[A];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陈方方;师彦平;;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合成及固相萃取技术研究[A];西北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报告会甘肃省第十二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志英;张玲;冷连;张智超;;以2-(2,4-二氯苯氧)丙酸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 Ⅱ.固相萃取研究[A];'2006天津市第十七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勇邋周建平;分子印迹聚合物助力新型给药系统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朱海升 蔡光明;依据新技术提升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虎;双酚A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制备、形态结构控制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2 王建;分子印迹聚合物在硝胺炸药分离与检测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马兴斌;黄酮类与苦参碱类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及其在藏药中的高效识别及分离应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4 曹晓林;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及其杂化印迹识别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5 武利庆;分子印迹聚合物亲和性和选择性的理论预测与调控[D];北京大学;2005年

6 朱晓兰;久效磷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赵冬艳;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喹乙醇检测中的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8 马悦;高性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9 陆书来;分子印迹聚合物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夏建军;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根根;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传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2 余苗苗;核-壳型双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3 魏美婷;基于三维有序纳米TiO_2-分子印迹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电化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4 曾月;头孢氨苄磁性纳米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5 梁先玉;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生物体液中酪氨酸和甘氨酸的代谢产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6 姚恬恬;液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在食品和环境中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7 黄玮;硼亲和中空分子印迹聚合物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8 刘燕

本文编号:2696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696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0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