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抑制肝脏库普弗细胞功能对脓毒症大鼠肠道树突状细胞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05:53
【摘要】:目的:通过抑制肝脏库普弗细胞功能,监测脓毒症大鼠机体炎症反应及肠道树突状细胞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机制,为探究脓毒症发生发展中肝-肠互作机制,及脓毒症的救治新策略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第一部分:不同剂量氯化钆抑制肝脏库普弗细胞功能对脓毒症大鼠机体炎症反应及肠粘膜固有层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氯化钆预处理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氯化钆预处理脓毒症组,每组6只大鼠。氯化钆预处理组分别于术前48小时和24小时通过尾静脉注射5 mg/kg、10 mg/kg、20 mg/kg、40 mg/kg的氯化钆(GdCl_3),假手术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复制脓毒症模型。术后24小时处死大鼠,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清及肠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0表达。组织病理学评价大鼠肠组织损伤。采用四型胶原酶消化的方法得到各组大鼠肠粘膜固有层树突状细胞(LPDCs)。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单标法检测各组大鼠LPDCs的CD103抗体阳性率,计算LPDCs数量。流式细胞技术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LPDCs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及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结果:(1)血清及肠组织中,5 mg/kg、10 mg/kg、20 mg/kg GdCl_3抑制组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相比脓毒症组显著下调(P0.05),而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显著上调,40 mg/kg GdCl_3组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2)肠组织病理学评价,脓毒症组相较于假手术组肠组织炎症损伤显著加重。而5 mg/kg、10 mg/kg、20mg/kg的GdCl_3能显著减轻肠组织的炎症损伤,40 mg/kg的GdCl_3组肠组织损伤较脓毒症组显著加重(P0.05)。(3)LPDCs的数量在CLP术后24小时显著减少(P0.05),5 mg/kg、10 mg/kg、20 mg/kg组均能显著增加LPDCs的数量(P0.05),40 mg/kg组的LPDCs数量较CLP组无显著差异。(4)相比于假手术组,CLP组MHC-II和CD86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20 mg/kg GdCl_3预处理组MHC-II以及CD86的表达较脓毒症组显著下调(P0.05)。第二部分:抑制肝脏库普弗细胞功能对脓毒症大鼠机体炎症反应及肠道树突状细胞影响的时相性变化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GdCl_3预处理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GdCl_3预处理脓毒症组,每组18只大鼠。GdCl_3预处理组,分别于术前48小时和24小时通过尾静脉注射20 mg/kg的GdCl_3,对照组大鼠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脓毒症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6 h、12 h及24 h处死6只大鼠。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清及肠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6及IL-10的表达。组织病理学评价大鼠肠组织炎症损伤。采用四型胶原酶消化的方法得到各组大鼠LPDCs,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单标法检测各组大鼠LPDCs的CD103抗体阳性率,计算LPDCs数量。流式细胞技术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LPDCs表面MHC-II及CD86的表达,检测LPDCs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LPDCs自噬相关蛋白的LC3-II的表达。结果:(1)血清及肠组织中,CLP术后6 h开始TNF-α、IL-6及IL-10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上调(P0.05),24 h达到最高。GdCl_3抑制肝脏库普弗细胞功能使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在各时间点较脓毒症组显著下调(P0.05),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2)肠组织炎症损伤评价,在6 h、12 h、24 h脓毒症组相比于Sham组肠组织炎症损伤显著加重,GdCl_3抑制肝脏库普弗细胞功能显著减轻了脓毒症大鼠各时间点的肠组织损伤。(3)CLP术后6 h LPDCs的数量显著增加,12 h达到最大(P0.05),24 h显著减少,GdCl_3抑制肝脏库普弗细胞功能在各时间点显著增加了脓毒症大鼠LPDCs的数量。(4)GdCl_3抑制肝脏库普弗细胞功能明显抑制了各时间点脓毒症大鼠LPDCs表面MHC-II以及CD86的表达(P0.05)。(5)GdCl_3抑制肝脏库普弗细胞功能显著降低了脓毒症大鼠各时间点LPDCs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并下调其凋亡率(P0.05)。结论:(1)GdCl_3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肝脏库普弗细胞功能,其抑制程度呈剂量依赖。20mg/kg的GdCl_3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肝脏库普弗细胞功能,且不会加重脓毒症大鼠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和肠组织损伤。(2)GdCl_3抑制脓毒症大鼠肝脏库普弗细胞功能,可减轻脓毒症大鼠机体炎症反应及肠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脓毒症大鼠机体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有关。(3)GdCl_3抑制脓毒症大鼠肝脏库普弗细胞功能,可降低LPDCs抗原提呈以及激活T细胞的能力,并可通过促进脓毒症大鼠外周DCs向肠道迁移并下调其自噬和凋亡水平从而维持LPDCs数量的稳定。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59.7
【图文】:

柱状图,炎症因子,柱状图,剂量


图 1. 各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量柱状图Figure 1.Expression of the groups of rat serum inflammatory cytokine注:结果采用x±s 表示,* 代表与 Sham 组相比 (P<0.05);#代表与 CLP 组相比(P<0.05);^代表与 CLP+GdCl3(5mg/kg)组相比(P<0.05);▲代表与 CLP+GdCl3(20mg/kg)相比(P<0.05)。1.2 为了解使用不同剂量的 GdCl3抑制肝脏库普弗细胞功能对脓毒症大鼠的肠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我们检测了各组大鼠肠组织中的促炎因子 TNF-α、IL-6 及抗炎因子 IL-10表达。结果显示,相对于 Sham 组,Sham+GdCl3组的剂量从 5mg/kg 逐渐增加至 20mg/kg,对于假手术组大鼠的 TNF-α、IL-6 以及 IL-10 的表达无显著影响,但剂量增加至 40mg/kg时血清中的促炎因子 TNF-α、IL-6 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而抗炎因子 IL-10 的表达无影响。CLP 组术后 24h 相对于 Sham 组 TNF-α、IL-6 以及 IL-10 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CLP+ GdCl3组的 TNF-α 以及 IL-6 的表达在浓度从 5 mg/kg 逐渐增加至20mg/kg 过程中逐渐减少(P<0.05),剂量增加到 40mg/kg 时这两种促炎因子的表达反而大幅增加(P<0.05)。CLP+GdCl3干预组的抗炎细胞因子 IL-10 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

柱状图,大鼠,柱状图,标准差


表 2. 各组大鼠肠组织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Table2.Expression of the groups of rat intestinal tissues inflammatory cytokine分组 均数±标准差TNF-α(pg/ml) IL-6(pg/ml) IL-10(pg/ml)Sham 630.01±22.80 1411.56±22.53 85.70±3.56Sham+GdCl3(5mg/kg) 638.26±61.20 1466.30±50.39 82.65±1.96Sham+GdCl3(10mg/kg) 641.81±50.33 1429.87±44.32 81.34±1.77Sham+GdCl3(20mg/kg) 632.73±30.52 1399.80±49.77 86.61±1.43Sham+GdCl3(40mg/kg) 699.31±11.52*1890.11±15.89*88.20±2.48CLP 1568.59±12.65*3824.80±75.36*201.12±1.99*CLP+GdCl3(5mg/kg) 1412.36±15.22#3199.30±69.25#225.31±2.44#CLP+GdCl3(10mg/kg) 1190.32±15.54#^2893.23±50.10#^259.30±2.28#^CLP+GdCl3(20mg/kg) 1169.80±9.63#2770.26±90.66#270.77±2.57#CLP+GdCl3(40mg/kg) 1715.78±18.71#▲4240.76±90.45#▲219.80±1.52▲注:结果采用x±s 表示,* 代表与 Sham 组相比 (P<0.05);#代表与 CLP 组相比(P<0.05);^代表与 CLP+GdCl3(5mg/kg)组相比(P<0.05);▲代表与 CLP+GdCl3(20mg/kg)相比(P<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庄肇朦;张璐;陶丽媛;李蒙;吕宾;;基因静默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大鼠肠道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16年02期

2 王震平;刘东擘;梁华平;;树突状细胞与脓毒症——两者的关系及新的治疗策略[J];免疫学杂志;2006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睿;肠黏膜屏障损伤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枯否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18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18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6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