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骨髓瘤疗效评估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22:43
【摘要】:目的:评估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 MR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判断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诱导及巩固治疗后深度应答中的价值。方法:第一部分:招募17例接受诱导治疗(四个疗程含硼替佐米的标准诱导方案化疗)的NDMM患者。所有患者诱导治疗前后均接受WB-DWI MRI检查并挑选出89个病灶测量ADC值。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深度应答(≥VGPR)及非深度应答组(VGPR)。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病灶诱导治疗后ADC值及其治疗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利用ROC曲线评估ADC值对于诱导治疗后深度应答的诊断能力。计算阳性预测值(PPV)以评估ADC值对于巩固治疗后深度应答的预测能力。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研究中的17例患者中选择50个病灶(≥100mm~2,每例患者中最大的3个病灶),测量其在治疗前后的形态学指标(大小、信号强度以及数目)并在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其差异。结果:第一部分:所有17例患者诱导治疗后WB-DWI图像均显示病灶大小、数目的减小以及信号强度的减低。深度应答组诱导治疗后ADC值显著高于非深度应答组(P=0.03)。深度应答组诱导治疗前后ADC变化率(36.79%)显著高于非深度应答组(11.50%)(P=0.02)。诱导治疗后ADC值分别升高46.96%及78.0%时诊断诱导治疗后深度应答的特异度为81.4%及90.7%。诱导治疗后ADC值大于1×10~(-3) mm~2/s时巩固治疗后获得深度应答的校正PPV为62.0%。第二部分:诱导治疗前后病灶信号强度变化率诊断诱导治疗后深度深度应答的ROC AUC为0.64。两组患者间诱导治疗前后病灶大小、病灶数目及病灶信号强度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诱导治疗后ADC值及诱导治疗前后ADC值变化率在深度应答组患者中显著升高提示其可以作为判断诱导治疗后深度应答的指标。诱导治疗后ADC值对于巩固治疗后深度应答可能具有一定预测能力。单纯基于DWI图像的形态学评估无法判断诱导治疗后疗效深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445.2;R733.3
【图文】:

横断面图,横断面图,椎体,患者


ROI 的 ADC 绝对值变化及 ADC 值变化率均明显高于非深度应答组患者 B。(见图 1.2)图1.2 患者A和B诱导治疗前后椎体典型病变(圈注处)的DWI横断面图像及ADC图变化比较(a) 患者 A 诱导治疗前椎体病变的 DWI 横断面图像(左)及 ADC 图(右);(b)患者 A 相同部位的诱导治疗后 DWI 横断面图像(左)及 ADC 图(右);(c) 患者 B 诱导治疗前椎体病变的DWI 横断面图像(左)及 ADC 图(右);(d)患者 B 相同部位的诱导治疗后 DWI 横断面图像(左)及 ADC 图(右)1.2.3 ADC 值与诱导和巩固治疗后深度应答之间关系在受试者的病灶分析集中建立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探讨 ADC 值与诱导和巩固治疗后深度应答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年龄和性别的调整,模型分析结果提示诱导治疗后 ADC 值增加率与诱导治疗后深度应答显著相关(P=0.01);诱导治疗前基线 ADC 值与巩固治疗后深度应答之间近似相关(P=0.06)。(见表 1.3)

ROC曲线,ROC曲线,病灶,变化率


病灶诱导治疗后ADC值(a)及ADC值变化率(b)诊断诱导治疗后深度应答的ROC曲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梁赜隐;任汉云;岑溪南;李渊;王莉红;欧晋平;董玉君;尹s

本文编号:2732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32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d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