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基于小脑—大脑间白质连接模式分析及其在全面性癫痫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18 01:05
【摘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由于其无创性、高图像分辨率等特点而广泛地被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当中。过去研究普遍认为,小脑在运动和感觉的协调运作上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近几年,其非运动性功能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发现小脑在认知、情感和语言等方面同样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考察健康被试小脑-大脑皮层回路的白质纤维束连接模式以及通路所具有的偏侧性,我们收集了70名健康成年人的弥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in-g,DTI)数据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将大脑皮层划分为额叶、颞叶、顶叶以及枕叶,对这些脑区到小脑进行了概率性纤维束示踪,进一步提取每个被试每条通路的弥散特征参数。利用配对T检验发现齿状核到皮层和皮层(额叶、顶叶和枕叶)到小脑均显示出同侧不对称性,这可能反映小脑参与大脑功能时的解剖不对称性。为了进一步探索全面性癫痫(generalized epilepsy,GE)患者小脑-大脑皮层纤维束连接模式以及相较于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的偏侧性改变,同时为了探讨GE患者相较于HC组小脑到全脑的功能连接以及结构连接网络异常,我们又收集了 57例GE患者的DTI数据和rsfMRI数据,通过研究GE患者小脑-大脑回路的改变来反映其运动和认知异常机制。首先利用与前面相同方法对GE患者组进行概率性纤维束示踪,提取每条通路的弥散特征参数,配对T检验发现GE患者齿状核-皮层和大脑皮层(顶叶和枕叶)-小脑也显示了双侧不对称性。然后将GE患者组与HC组做偏侧性对比,结果发现相较于HC组而言GE患者组的额叶到小脑纤维束存在右侧偏侧性增高,枕叶到小脑纤维束存在右侧偏侧性降低,这可能和GE患者额叶异常放电有关。最后选取双侧齿状核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从ROI到全脑做功能连接和结构连接,通过双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相较于HC组而言,GE患者组通过基底节和丘脑的白质纤维有所降低,而且双侧齿状核到基底节的功能连接也呈现出显著性降低,这可能与GE患者运动症状有关。更进一步,为了对局部结果进行验证说明,我们从全局来考察了GE组和HC组白质纤维束的弥散张量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相较于HC组而言GE组的前额叶以及丘脑的FA,MD和RD值都有显著性降低,该结果与局部差异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方法的角度在HC组重建出了小脑-大脑皮层回路,并对其20条白质纤维束通路进行了不对称性的分析,然后进一步应用于GE的脑结构研究当中,并通过结构和功能相结合来考察了GE患者结构异常以及功能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小脑-大脑皮层纤维束的连接通路具有一定的偏侧性,而且GE组相较于HC组额叶到小脑纤维束右侧偏侧性增高,揭示了额叶异常放电对GE患者连接通路偏侧性的改变。而且GE组小脑到基底节的结构连接和功能连接都呈现出异常改变,这可能反映了GE患者运动异常的网络机制。本研究为进一步理解小脑-大脑连接通路,以及小脑在GE生理病理机制中所起到的作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445.2;R742.1
【图文】:

磁共振,大通


子会受到某些屏障如细胞膜,髓鞘等组织阻碍,此时这些水分子就会朝向未被限逡逑制的方向流动,从而出现圆饼状或者圆柱的形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各向异逡逑性。如图1-1所示。逡逑针对某一体素点的弥散磁共振探测到的信号模型如下:逡逑5-=逦(1-1)逡逑知:未加梯度序列时的信号;=(七+为+邋2,/梯度方向;采集参数逡逑Dxx邋Dxy逦(七邋0邋0、逡逑弥散张量:化简为对角矩阵0=邋0邋h邋0逡逑ZX*邋Dzy邋DZZI逦(0邋0邋4逡逑弥散张量磁共振包括了一些可以反映其弥散特征的指标,比如平均弥散度逡逑(mean邋diffusivity,,MD)和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邋anisotropy,邋FA).0_邋MD邋反逡逑映了组织内所有水分子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移,且能够全面反映弥散运动情况的快逡逑慢程度,但其不具有方向性s邋FA反映了弥散的各向异性程度,即弥散依赖于方向逡逑的程度s因此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AD为轴向弥散度,RD为径向弥散度。MD,逡逑FA,邋AD以及RD计算公式如下:逡逑MD=XM=ik邋+邋Yh)逦(1-2)逡逑/T邋\/(义邋1邋一邋Am)2邋+邋(义邋2邋—邋^M)2邋+邋(义邋3邋—邋^M)2逡逑FA邋=邋J--1逦邋邋邋(1-3)逡逑AD邋=Xx逦(1-4)逡逑RD邋=邋^2—1逦(1-5)逡逑2逡逑b值的单位时j/mm2

示意图,小脑脚,齿状核,示踪


对于不同通道的纤维束示踪,使用FSL下的pr0btrackX2命令可以获得。逡逑对于齿状核-大脑皮层通路示踪时,种子点的选取为:小脑齿状核,上小脑脚逡逑以及丘脑为途经点,整个大脑皮层为対标脑区。图2-1显示了一个被试左侧区域的逡逑图2-1左侧齿状核-左侧上小脑脚-左侧丘脑-左侧皮层通路示踪图逡逑纤维束的走向,右侧与左侧对称9逡逑对于整体皮层-小脑通路来讲,将整个皮层划分为八部分(左侧额叶,左侧颞逡逑叶,左侧枕叶,左侧顶叶,右侧额叶,右侧颞叶,右侧枕叶,右侧顶叶),中小逡逑脑脚(左侧中小脑脚,右侧中小脑脚)为必经点,最终到达小脑。以下所有图只逡逑显示:f一个被试的左侧示踪图,右侧与左侧对称逡逑对于左侧额叶-左侧小脑通路,种子区选择为左侧额叶,左侧中小脑脚以及左逡逑侧小脑,图2-2展示这条白质纤维束的走向示意图。逡逑12逡逑

示意图,小脑,示踪,额叶


图2-2左侧额叶-左侧中小脑脚-左侧小脑通路示踪图逡逑对于左侧颞叶-左侧小脑通路,种子点选择为左侧颞叶,左侧中小脑脚以及左逡逑侧小膪s图2-3显示这条纤维束的走向示意图。逡逑|1|1逦-A逡逑?邋E"邋■■零逡逑图2-3左侧颞叶-左侧中小脑脚-左侧小脑通路示踪图逡逑对于左侧顶叶-左侧小脑通路,种子区选择为左侧顶叶,左侧中小脑脚以及左逡逑侧小脑,图2-4展示这条纤维束的走向示意图。.逡逑名邋\逦f逡逑图2-4左侧顶叶-左侧中小脑脚-左侧小脑通路示踪图逡逑对于左侧枕叶-左侧小脑通路,种子区选择为左侧枕叶,左侧中小脑脚以及左逡逑侧小脑,图2-5展示这条纤维束的走向示意.图。逡逑1.3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中正;李敏;包雪平;丁慧玲;;白质纤维束成像鉴别颅内肿瘤良恶性价值探讨[J];交通医学;2008年03期

2 宋扬;金银华;徐军;李涛;;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白质纤维束损伤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年15期

3 黄中俊;;不同扩散敏感系数颈髓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分析[J];影像技术;2012年03期

4 张龙江 ,祁吉;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的原理及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5年05期

5 梁雄利;李子孝;陈宝师;刘福生;江涛;;人脑胶质瘤MMP-9表达水平与白质纤维束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5期

6 刘翔,戴建平,曹光,孙玮,孙非,李少武;白质纤维束成像在颅脑疾病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年11期

7 N.Bahrami;D.Sharma;S.Rosenthal;E.M.Davenport;J.E.Urban;B.Wagner;刘肖;;青少年足球单赛季轻微震荡头部撞击与白质纤维束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7年01期

8 李敏;于向荣;贾中正;周康荣;周建军;;白质纤维束成像评价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年06期

9 王关顺;刘云霞;;白质纤维束成像在颅内肿瘤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04期

10 刘汉毅;;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万庆;陶晓峰;姜庆军;;视路白质纤维束成像初步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2 穆俊娅;刘继欣;;基于白质纤维束的统计模型计算及其在慢性疼痛中的应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3 赖灿;章士正;;磁振扩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预后评估的价值[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许茜;时高峰;刘辉;翟英敏;彰俊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潘隆盛;苏辉;孙国臣;凌至培;;弥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束示踪研究视放射成像及其可靠性[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韩在柱;;汉语形音义加工的脑结构网络[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7 潘隆盛;苏辉;孙国臣;凌至培;;弥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束示踪研究个体间视放射前界变异[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李玉梅;袁建华;陈方宏;毛德旺;;白质纤维束成像对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A];2005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赵琳;王守森;郑兆聪;黄银兴;张尚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运动区脑肿瘤功能及白质纤维束的术前评价[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倪建明;沈天真;陈星荣;;磁共振白质纤维成像技术对白质梗死预后评价的初步应用研究[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赖灿;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D];浙江大学;2006年

2 侯远征;弥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重建锥体束在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3 张拓;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大脑白质纤维束形态分析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于乔文;人脑发育的DTI研究:生前大脑微结构与生后边缘系统纤维发育特点[D];山东大学;2014年

5 张雪峰;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缺血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学斌;基于小脑—大脑间白质连接模式分析及其在全面性癫痫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陈韵;小年龄段孤独症谱系障碍与社会交流障碍相关白质纤维束的DTI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3 郑文恒;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颈髓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4 周宣合;联合应用多种脑功能成像技术(PWI、fMRI、DTI)在脑肿瘤鉴别、分级及在手术计划制定中的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胡俊林;应用病理学检测fMRI引导下DTT技术在鼠胶质瘤模型的可靠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6 名强;术前幕上脑肿瘤白质纤维束DT-FT影像学检查对手术的指导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曾结霞;磁共振弥散张量及纤维束成像在脑梗死中的研究应用[D];汕头大学;2011年

8 郝鹏;二价锰离子增强MRI示踪活体大鼠脑内及嗅觉神经传导实验研究DTI分析脑部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的改变[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9 何明丽;3TMRI对慢性高原病患者脑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D];青海大学;2013年

10 万文庆;基于脑连接的顶上小叶分割[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0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60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4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