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肝泡型包虫病小囊活性MRI多模态影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6 11:06
【摘要】:目的:通过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方法对肝泡型包虫病小囊泡的数量、位置及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自2004年至2017年经临床确诊为肝泡型包虫病的294例患者的磁共振多序列扫描影像资料。收集我院120例原发性肝癌的磁共振多序列影像。要求扫描参数一致,序列完整。将显示小囊泡结构的T_2-SPAIR、DWI(b=0mm/s~2、b=800 mm/s~2)及MRCP序列中小囊泡显示数量分为“+、++、+++”三个程度,并相互比较;测量HAE中小囊泡、边缘带、实性及液化坏死成分、正常肝组织的ADC值,并用相同方法测量原发性肝癌病灶实质成分ADC值,将肝泡型包虫病病灶小囊泡ADC值与各组测量值进行相互比较。结果:294位患者共检出383个病灶,实质型(1型)136个、液化坏死型(2型)121个、混合型(3型)107个,多发结节型(4型)19例。T2-SPAIR、DWI(b=0 mm/s~2、b=800 mm/s~2)及MRCP序列中小囊泡“+”度显示率分别为78.83%、66.65%、60.24%、89.97%;“++及+++”度小囊泡显示率为29.76%、20.89%、13.31%、6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序列扫描显示小囊泡存在于病灶中央和(或)周边,以周边显示最多。根据病灶实质与坏死比例和形态的差别,将其分成为实质型(1型)、液化坏死型(2型)、混合型(3型)和多发结节型(4型);测得HAE各组ADC值分别为:小囊泡[(0.98±0.14)x10~(-3) mm~2/s]、边缘带[(1.12±0.12)x10~(-3) mm~2/s]、实性成分[(2.12±0.10)x10~(-3) mm~2/s]、液化坏死成分[(2.62±0.12)x10~(-3) mm~2/s]、正常肝组织[(1.45±0.08)x10~(-3) mm~2/s],肝癌实质成分ADC值为(0.95±0.11)x10-3 mm2/s。将小囊泡ADC值分别与肝泡型包虫病各组测量值相比,结果有统计学含义(P0.05);小囊泡ADC值与肝癌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MRCP序列相对于T_2-SPAIR及DWI(b=0 mm/s~2、b=800 mm/s~2)序列,对小囊泡的数量和位置的呈现有显著优势,DWI可一定程度反映肝泡型包虫病小囊泡的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445.2;R532.32
【图文】:

病灶,条带状


动态增强后共 289(75.46%)个病灶在门脉期出现强化信号,此后强化程度逐渐减退,动脉期则无明显强化,94(24.54%)个病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强化信号显示。在强化病灶中,其中 1 例为病灶中央环形强化,31 个(10.73%)病灶呈周边斑点状强化;257 个(88.93%)病灶为周边环形强化,环状高信号中断或连续,与边缘带信号表现符合,部分病灶强化带内和(或)外侧呈现网格样改变(见图 3.1)。3.3 病灶动态增强(DCE)后信号变化

成分,低信号,序列,绿色


ADC 图中病灶实性成分表现多样,为黄色、橘色、红色或局部绿色;液化坏死多为红色,若病灶出现感染,囊液则呈绿色,该样本中已剔除合并感染病例;边缘带呈条带状绿色及浅蓝色;小囊泡为蓝色及蓝绿色,邻近肝包膜及小囊状坏死表现为浅黄色;正常肝组织表现绿色。(图 3.3)。

序列图像,序列图像,小囊,病灶


图 3.4a、b、c、d 分别代表 T2、DWI(b=0mm/s2)、DWI(b=800mm/s2)及 MRCP 序列图像;A 、D:实质型病灶;B:液化型病灶;C:混合型病灶;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病灶,均可有小囊泡显示,而 MRCP 序列拥有明显优势。3.7 各组织 ADC 值及比较HAE 病灶小囊泡、边缘带、正常肝组织、实性成分及液化坏死成分 ADC 值依次升高:(0.96±0.11)x10-3mm2/ s<(1.10±0.08)x10-3mm2/ s<(1.45±0.08)x10- 3mm2/ s<(2.11±0.18)x10-3mm2/ s<(2.60±0.06)x10-3mm2/ s。肝癌 ADC值约(0.95±0.05)x10-3mm2/s。小囊泡 ADC 值与实性成分、液化坏死、边缘带、正常肝组织 ADC 值均有统计学差别。小囊泡与肝癌 ADC 值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别(见表 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彦明;雪莲;肖丹;贡桑曲珍;李斌;;西藏阿里地区包虫病流行现状分析[J];西藏医药;2018年03期

2 拉毛才旦;;甘南牧区犬包虫病感染情况调查与防制对策[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年06期

3 王芳;;康定市包虫病流行病学的现状和特征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年23期

4 ;强化责任抓落实 健全措施见成效——以包虫病防控为例[J];甘肃畜牧兽医;2017年11期

5 郜晋亮;;青海畜间包虫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J];农村百事通;2018年01期

6 顾冬花;杨继元;伊平昌;李国平;张才旦卓玛;杜梅卓;;大通县包虫病中间宿主感染状况调查[J];山东畜牧兽医;2017年12期

7 ;青海 打赢包虫病防治攻坚战[J];中国卫生;2018年01期

8 刘俊利;刘璐菊;冯进钤;;具有种群扩散的包虫病传播模型的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9 看着措毛;;农牧区牛羊包虫病的防治[J];当代畜牧;2017年23期

10 官亚婷;张壮志;赵莉;吕凤军;丁伟强;白云;夏库热木·阿布力孜;艾不都阿黑提·拜力汗;;包虫病控制回顾及我国防控关键[J];中国畜牧业;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继;钱江澎;鲍志言;唐晓玲;于苏俊;李强;翟胜强;熊平华;杨军;;前藏包虫病区地下水生态安全浅析[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杨文;;四川藏区包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之杰;张崇友;镡云辉;王春荣;;黑龙江省包虫病流行概况[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王盼;杨书鲲;胡薇;杨忠;杨志伟;杨玉荣;;包虫病疫苗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壁报交流集[C];2017年

5 姜万库;;试述包虫病的药物治疗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6 张文宝;张壮志;石保新;王进成;;我国包虫病控制策略及控制学急需解决的问题[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吕航;季露;赵扬扬;熊青山;曹政;付利芝;;羊包虫病ELISA诊断试剂盒中低浓度二抗稳定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8 彭强;慧文巧;李仁燕;杜鑫立;木叶沙尔;贾斌;;抗包虫病单倍型哈萨克绵羊感染包虫病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A];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熊青山;李健;赵扬扬;曹政;;牛包虫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试纸条的建立[A];第五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10 郑强;王晓全;曹岩;张京萍;汤旭;;国内泡型包虫病文献分布[A];中华预防医学会预防医学情报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多钧 姚斌;围歼“虫癌”[N];青海日报;2018年

2 记者 罗连军;果洛畜间包虫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N];青海日报;2017年

3 记者 李欣;我省综合施策推进包虫病防治 不断提升农牧民健康水平[N];青海日报;2017年

4 记者 谭梅;海南包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N];青海日报;2017年

5 通讯员 何君;果洛:全民抗击包虫病[N];青海日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段敏;便民医疗惠万家[N];西藏日报(汉);2017年

7 洪建国 陈爱平;情注雪域高原 爱洒藏区同胞[N];中国民族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姚延昭;我市召开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N];昌都报;2018年

9 照宁;为了生命之水沸腾高原[N];人民政协报;2018年

10 卓然;加强包虫病防控 助推西部农牧区健康扶贫[N];人民政协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琰;包虫病所致免疫应答及易感性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2 李海涛;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包虫病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3 李肖红;肝泡型包虫病边界的~(18)F-FDG生物学特征与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利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传染病预测及控制模型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5 张文斌;囊型包虫病社区人群流行病学调查、长期随访、治疗远期效果及自然转归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6 何翼彪;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肝泡型包虫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7 叶建荣;包虫病所致过敏性休克危险因素的识别和肺组织差异基因表达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8 宋涛;灰阶超声造影对肝泡状棘球蚴病浸润增殖区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9 张秦;包虫病所致过敏反应中免疫耐受机制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10 蒋奕;基于双能量CT的肝泡球蚴组织特征和血供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子星;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早期诊断肝脏泡型包虫病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刘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胆汁代谢组学研究[D];青海大学;2018年

3 杜磊;IL-21、IL-22在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青海大学;2018年

4 李天云;脊柱泡型包虫病与脊柱结核影像特征的相关研究[D];青海大学;2018年

5 韩向军;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肝包虫病临床治疗经验总结[D];青海大学;2018年

6 曹佳媛;肝泡型包虫病小囊活性MRI多模态影像学研究[D];青海大学;2018年

7 孙阳;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对肝泡型包虫病的定量分析研究[D];青海大学;2018年

8 阿卜杜萨拉木·艾尼;Toll样受体mRNA和相关因子在肝泡型包虫病人体内的变化[D];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

9 杨名宜;西部五省区农牧民包虫病健康传播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10 阿丽亚·阿布都拉(Aliya-Abdullah);新疆包虫病卫生服务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70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70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e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