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采用双源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化疗前后行增强双能量扫描,探讨双源CT多参数成像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12月间就诊于邢台市人民医院的61例NSCLC患者,男性43例,女性18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9.1±8.7岁。所有患者入组前均行支气管镜或局部穿刺活检确诊为NSCLC,其中鳞癌41例,腺癌20例。临床分期:ⅢA期14例、ⅢB期35例、Ⅳ期12例。均接受完整序贯放化疗或同步放化疗,且治疗前后1周内应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扫描仪行增强双能量扫描检查,使用浓度为350 mgI/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对比剂注射量:1 ml/kg,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率:4.0 ml/s,对比剂注射完毕后,采用相同速率经高压注射器注射30 ml生理盐水。扫描参数:双源CT扫描应用Lung Nodules序列,注射对比剂后分别于30 s及60 s行双期双能量扫描,A、B球管管电压分别为Sn140 kV、80 kV,参考管电流分别为56 mAs、133 mAs,准直器宽度64×0.6 mm,旋转时间0.28 s,螺距0.55。患者取仰卧位,单次深吸气后屏气完成从胸廓入口到肾脏中部扫描。双能量CT扫描可以得到三组图像,分别是80 kV图像、Sn140 kV图像及由高低管电压按一定加权系数线性融合图像,线性融合系数M为0.4。在Syngo-via工作站MM肿瘤学后处理软件中,应用肺结节分割技术测得融合图像病灶横截面最大径;分别将双期增强扫描80 kV及Sn 140 kV图像调入到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软件中,经Liver VNC软件获得虚拟平扫图像及碘图,采集每个病例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动脉期虚拟平扫平均CT值、动脉期混合图像平均CT值及动静脉期碘覆盖值、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并计算治疗前后病灶最大径变化率[(治疗后病灶最大径之和-治疗前最大径之和)/治疗前最大径之和×100%]、病灶强化平均CT值(病灶混合图像平均CT值-虚拟平扫平均CT值)、治疗前后病灶强化平均ct值变化率[(治疗后病灶强化平均ct值之和-治疗前强化平均ct值之和)/治疗前强化平均ct值之和×100%]、动脉强化分数aef[(动脉期绝对碘浓度/静脉期绝对碘浓度)×100%]。按照choi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缓解组(包括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治疗后可测量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10%,或实体肿瘤强化平均ct值(hu)下降≥15%)和无缓解组(包括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治疗后可测量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10%,且实体肿瘤强化平均ct值下降15%),根据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估结果进行分组。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形式表示,病灶强化平均ct值与碘图碘覆盖值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治疗前后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1周内分别行双源ct增强双能量扫描,共发现66枚可测量肺结节(最大径≥10mm)。根据choi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缓解组和治疗无缓解组,其中缓解组27例(29枚肺结节),治疗无缓解组34例(37枚肺结节)。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数据:研究显示病灶强化平均ct值与碘覆盖值有很好的一致性(r=0.996,p0.05)。治疗缓解组病灶最大径变化率为(-17.96±5.94)%,病灶强化平均ct值变化率(-22.79±10.31)%;治疗无缓解组病灶最大径变化率(10.39±7.42)%,病灶强化平均ct值变化率(-9.59±3.65)%。治疗缓解组病灶最大径变化率及强化平均ct值变化率较无缓解组明显缩小和降低(p0.05)。治疗缓解组治疗前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碘覆盖值分别(13.09±5.99)%和(29.48±10.54)hu,治疗后分别为(8.77±2.21)%和(22.23±6.91)hu,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无缓解组治疗前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碘覆盖值分别为(12.98±6.27)%和(26.93±10.61)hu,治疗后分别为(17.01±10.07)%和(31.01±10.85)hu,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缓解组较无缓解组明显减小(p0.05)。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碘覆盖值在两组内及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缓解组治疗前肿瘤aef分数为(104.84±34.17)%,治疗后为(73.68±19.44)%,治疗后肿瘤aef分数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而无缓解组治疗前(107.45±32.49)%,治疗后为(125.79±30.19)%,治疗后肿瘤aef分数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缓解组治疗后肿瘤AEF分数较治疗无缓解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双源CT不仅可以显示病灶形态学特征,其双能量多个参数还能提供病灶强化特征,评估病灶血管化程度,使CT诊断由单一形态学判断进入到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功能性诊断的新阶段。双源CT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的一种有用手段,尤其对早期疗效评估,可为患者完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4.2;R730.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江勇;王荣品;骆科进;;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肺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年09期
2 陈盈;姚琼瑛;郑昊;谢继承;樊树峰;王官良;;能谱CT在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肿瘤学杂志;2016年08期
3 李传旺;熊贤杭;陈茶金;王建文;;宝石能谱CT低剂量扫描对早期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22期
4 邓东;胡小丽;彭业胜;张小波;李凯;;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年07期
5 刘坤;李国立;范朝刚;汤黎明;许建;;Choi标准在胃癌术前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年11期
6 陈婧娴;侯月娇;齐慧;张成琪;;CT能谱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与肺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年04期
7 邓东;彭业胜;李凯;张小波;黄福灵;李春兰;;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评价孤立性肺肿块的可行性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8 任彦军;高艳;王志群;李岩;胡牧;李坤成;;能谱CT评价射频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疗效[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年12期
9 路媛;鄂林宁;吴山;武志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10 戴文鑫;吴智勇;陈娟;冯光球;管频;;NP方案化疗及同步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年09期
本文编号:
2770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70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