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磁共振多模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31 16:44
   目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最常见的慢性颈椎病,是由于间盘退变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感觉缺失和疼痛等症状。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特殊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因为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是由于脊髓压迫引起,所以传统的治疗观念都是集中于颈椎和脊髓受压迫节段。然而脊髓受压同时会由于大脑长时间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刺激缺失,致使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的重塑发生。既往研究通过任务态磁共振证实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大脑存在代偿性的大脑功能改变,尤其是在运动感觉皮层。然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大脑运动感觉皮层的结构改变仍然是未知的。本研究目的是通过使用形态磁共振去探测是否有运动感觉皮层体积改变,并且体积改变与临床评分是否存在线性相关。方法:本研究一共分为三部分:1.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脑结构改变本研究一共招募30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25名健康志愿者。患者均在手术前行形态磁共振扫描。使用基于体素的全脑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通过DARTEL算法将大脑分割成灰质和白质。使用BA1区,BA2区,BA3a区,BA3b区,BA4a区,BA4p区,BA5区,BA6区,丘脑和小脑作为感兴趣区间去比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和健康志愿之间的灰质体积区别。然后将患者大脑的萎缩体积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及其分项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分项评分包括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感觉评分和膀胱功能评分。2.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脑功能改变30名需要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和25名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使用SPM12和DPARSF工具箱对功能图像进行后处理,使用低频震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方法去分析大脑的功能改变。接下来,利用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去分析大脑网络水平改变。低频震荡振幅和功能连接强度通过REST软件提取出并和JOA评分及其分项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图论的属性通过gretna工具箱获得并对比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之间的不同。3.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减压手术的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变及运动功能恢复机制一共15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功能磁共振,结构磁共振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扫描。结构磁共振图像使用Freesurfer纵向分析方法进行后处理。对比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和术后之间的低频震荡振幅和功能连接强度差别。图论的属性通过gretna工具箱获得并对比两组之间的不同。利用FSL使用TBSS方法去后处理DTI图像。对比脊髓型颈椎病术前和术后之间,脊髓型颈椎病术前和健康志愿者之间的FA,MD,AD和RD值。结果:1.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脑结构改变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左侧BA1区,左侧BA2区,左侧BA3a区,右侧BA3a区,左侧BA3b区,左侧BA4a区,右侧BA4p区,左侧BA5区,右侧BA6区,左侧和右侧丘脑显示显著的灰质萎缩。并且灰质萎缩体积在初级感觉区(BA1,BA2和BA3),初级运动区(BA4)和丘脑的改变与JOA的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线性相关。辅助运动区(BA6)的体积萎缩区域与膀胱功能评分呈正线性相关。2.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脑功能改变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左侧BA1区,右侧BA6区和左侧小脑与健康志愿者对比显示了显著ALFF值增高,ALFF值改变与临床评分并无线性相关。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右侧BA6区与左侧丘脑和左侧小脑的功能连接较健康志愿者有显著性提高。而且右侧BA6区与左侧丘脑的功能连接强度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线性相关(p=0.029,r=0.04)。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顶部运动感觉区和枕部的运动感觉区度中心度减低,在左侧小脑的内侧和中部的局部网络效率减低,在右侧小脑、左侧丘脑、扣带回后侧、前额叶皮层和背侧额叶皮层的度中心度增高。3.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减压手术后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变及运动功能恢复机制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和术后六个月的全脑ALFF值进行比较,发现术后6个月患者右侧小脑ALFF值减低。以右侧小脑为异常活动区域为种子点,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功能连接强度对比发现,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可见左侧小脑与右侧小脑、右侧初级感受区(S1)、右侧初级运动区(M1)和右侧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强度较术前可见显著性减弱。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进行比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六个月在右侧丘脑、前部额叶皮层和腹外侧额叶皮层的度中心度减弱,左侧小脑外侧的最短路径和扣带回后侧局部网络效率减低。顶部运动感觉区、左侧侧部和中部小脑的度中心度增高。脊髓型颈椎患者术前较健康对照组左侧上纵束颞叶区FA值减低,右侧上纵束的MD值较正常人增高,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6个月较术前在中部小脑脑桥和右侧皮质脊髓束FA值减弱,在右侧扣带束可见MD,AD和RD增强,右侧前丘脑辐射束可见AD和RD增强。结论:1.脊髓型经颈椎病患者运动感觉脑区出现萎缩。同时萎缩体积与临床评分之间呈正线性相关。2.脊髓型颈椎患者在左侧BA1区,右侧BA6区和左侧小脑为针对运动感觉脑区萎缩,ALFF值代偿性增高。3.右侧BA6区与左侧丘脑和左侧小脑功能连接有显著增高,而且与左侧丘脑的连接强度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线性相关。4.在全脑网络水平,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左侧运动感觉区网络节点的度中心度下降,其他区域出现代偿性度中心度增高。5.患者术后与术前对比在左侧小脑与右侧运动感觉区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减低。6.在减压术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左侧小脑代偿性ALFF值增高消失。7.减压术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对比,可见在对侧上纵束FA值减低,对侧上纵束代偿性弥散系数增高。减压术后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FA较前降低,扣带束和前部丘脑辐射束弥散系数增高。8.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机制为脊髓压迫后大脑运动感觉区皮层出现萎缩,相关脑区出现活动性和功能连接强度增加以弥补信号的缺失,减压术后信号恢复,代偿反应会伴随功能的恢复逐渐减弱,同时左侧的运动感觉区和小脑活动效率和度中心度增加,辅助恢复运动感觉功能。
【学位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445.2;R681.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夫贵;;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智慧健康;2018年02期

2 许启仲;陈军;赵益林;张亮;敖雅雯;桑菲;邱丽;刘昌盛;;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在轻中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年03期

3 张彤童;任龙喜;郭函;刘正;;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8年02期

4 吴坤芳;余永壮;周继权;覃义淳;韦世盟;易世良;;脊髓型颈椎病的诊疗进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年13期

5 吐尔洪江·阿不拉;;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53期

6 张小兵;周寒松;林千早;陈小宇;王海;单奔;;扩散峰度成像在轻度、中度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8年10期

7 杨家祥;梁君;唐艳阁;;自拟通经柔筋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8年18期

8 陈强;高繁;樊效鸿;;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69期

9 张学龙;;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减压的安全术式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年20期

10 郝喜荣;赵斌;李鹏鹏;韩国锐;;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兆成;黄涛;王永江;;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A];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2 叶添文;贾连顺;陈德玉;王新伟;叶晓健;倪斌;袁文;;脊髓型颈椎病的后纵韧带病理分型及其临床意义[A];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3 许天明;陈建明;张成程;文景;李勇;张志辉;李占清;昂建华;;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手术期处理[A];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龚遂良;戴嘉平;;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05例分析[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许天明;陈建明;张成程;文景;李勇;张志辉;李占清;昂建华;;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手术期处理[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吴建民;;推拿牵引配合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8疗效观察[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侯铁胜;马胜忠;;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其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龙如昌;姜玉国;梁辉;车登旺;程怡;;脊髓型颈椎病剧烈疼痛的非手术处理[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李世德;;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不良的部分因素探讨[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10 龚辉;黄树明;刘定安;陈卓夫;姚共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32例临床观察[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教授 任龙喜;微创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怎么治[N];健康报;2015年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姚敏;脊髓型颈椎病为什么需要长期随访?[N];上海中医药报;2015年

3 本报记者 王均珠;脊髓型颈椎病 保守治疗为好[N];贵阳日报;2006年

4 刘益善;保守治疗方案应对脊髓型颈椎病[N];健康报;2006年

5 高家骏;脊髓型颈椎病也可不手术[N];健康报;2006年

6 王海泉;脊髓型颈椎病适用的药膳[N];健康时报;2006年

7 申雪松;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护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8 高家骏;脊髓型颈椎病必须手术吗[N];健康报;2004年

9 是明启;脊髓型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有哪些?[N];大众卫生报;2006年

10 四川省华蓥市妇幼保健院 吴启富;复方风湿宁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显著[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蓝博;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磁共振多模态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2 林翔;循证医学在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3 张淳;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及大鼠颈髓慢性压迫的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4 姚珍松;参附、川芎嗪与前列地尔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黄国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下肢肌力、平衡能力及VE-PC MRI的对比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6 王凤蕊;1. 寰枢椎肿瘤切除和重建技术初步探讨 2. Pavlov比率和MRI中矢状位测量在前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式选择中的价值 3. 棘突在颈椎病一期前后路手术中作为颈椎前路椎间植入物的效果评价[D];北京大学;2008年

7 申庆丰;前后路手术治疗伴有颈椎曲度异常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对比[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8 王羽丰;补肾活血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及与内皮素关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周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及神经根脊髓型颈椎病/腰椎病的F波和神经传导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10 胡胜;远程缺血预处理对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术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种涛;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严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2 井龙飞;前路椎体次全切与后路单开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3 王天放;脊髓型颈椎病预后与其影像学、临床表现相关性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4 傅美淳;术前MRI影像学参数与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8年

5 陈湘闻;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气虚血瘀证)脊髓功能状态改善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丁虹;颈项部皮下脂肪厚度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关系研究:289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分析[D];山东大学;2018年

7 张银鹤;内镜下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D];郑州大学;2018年

8 林想;脊髓型颈椎病术前与术后的步态分析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9 李嘉麒;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与正常人群的步态特征的量化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10 褚进;脊髓型颈椎病传统评分系统与步态分析的比较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9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09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e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