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的临床表型及免疫代谢特点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1 09:34
   目的初步建立健康儿童的血浆甲羟戊酸激酶活性及免疫球蛋白D浓度的正常参照值范围,并运用于验证1例基因确诊的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患儿的免疫代谢特点。同时通过回顾性总结国外多中心大样本资料,阐述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1)采集40例正常儿童的静脉血,通过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andwich ELISA),获得正常儿童血浆甲羟戊酸激酶(mevalonate kinase,MVK)活性及免疫球蛋白D的正常参照值范围,同时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血浆MVK活性以及IgD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健康儿童的测量值进行差异性分析。(2)以2017年5月在由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1例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mevalonate kinase deficiency,MKD)患儿家系为研究对象,总结该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特点、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患儿血浆MVK活性及IgD水平与正常参照组之间的差别。(3)在PubMed、EMBASE、Ovi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分别以“mevalonate kinase deficiency(MKD)、hyperimmunoglobulinemia D with periodic fever syndrome(HIDS)、mevalonic aciduria(MA)、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高IgD伴周期性发热综合征、甲羟戊酸尿症”等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并选取报告10例以上的多中心大样本病例系列报告进行文献复习,回顾性总结MKD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预后情况。结果(1)基于ELISA检测方法,获得40例健康儿童的血浆MVK活性的正常参照值范围为96.17±19.24 μ g/L,血浆IgD水平的正常参照值范围为44.11 ±28.51mg/L,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儿童的血浆MVK活性与Ig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研究对象为5岁10月男性患儿,生后10天起病,主要表现为反复性发作性发热,每次发作间隔2~4周,每次热程3~7天,发作时伴乏力、多汗、腹痛、关节肿痛、头痛;查体存在贫血貌、颈部淋巴结、肝脾肿大;辅助检查提示血清IgA(5.31~11.26)g/L(参考值 0.41~2.97 g/L),血胆固醇(2.07~2.97)mmmol/L(参考值 3.1~5.8mmol/L),血红蛋白(65~102)g/L(参考值 110~160 g/L),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关节MRI提示踝关节MRI提示双踝关节积液,滑膜明显增厚伴强化;基因测序结果显示MVK基因c.827AG、p.E276G和c.827AG、p.E276G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源于其父亲和母亲;患儿急性发作期的MVK活性为10.987 μ g/L,发作间歇期为25.078 μ g/L,均显著低于正常参照值(96.17± 19.24 μ g/L);而患儿的血浆IgD活性在急性发作期(4894.97mg/L)与发作间歇期(4968.75mg/L)均显著高于正常参照值(44.11±28.51 mg/L)。本例患儿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疗效欠佳,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可控制症状并可正常上学。(3)MKD为单基因遗传自身炎症性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12q24,该基因突变可引起MVK活性降低,导致甲羟戊酸途径障碍,造成类异戊二烯产物缺乏,促使IL-1β等炎症因子过度产生,继而出现全身炎症反应,根据MVK活性减低程度为两个表型,即高IgD 伴周期性发热综合征(Hyperimmmunoglobulinemia D with periodic fever syndrome,HIDS)和甲羟戊酸尿症(mevalonic aciduria,MA)。HIDS 的临床特征为反复性、周期性发热,通常伴有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关节痛/关节炎、腹痛和皮疹等,罕见淀粉样变性;MA患儿还可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发育畸形和眼部病变并多数早夭。诊断本病主要依据2015年欧洲儿童风湿病研究组织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基因检测。HIDS发作次数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减少,部分患儿在治疗后症状可得到持续控制,而MA患儿通常预后较差,约40%的患儿在婴儿期夭折。目前MKD尚无根治方法,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二线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病例亦有报道,植物类异戊二烯可能成为治疗MKD的新靶点。结论本文初步建立了正常儿童的血浆MVK活性及IgD水平的检测方法,并获得健康儿童的MVK活性及IgD水平正常参照值范围,同时运用于检测1例确诊HIDS患儿的MVK活性及IgD水平。该例患儿于新生儿期起病,以周期性反复性发热伴剧烈腹痛、呕吐、关节痛、头痛为主要表现,辅助检查提示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升高,基因检测提示MVK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同时排除了感染性及肿瘤性疾病,因此HIDS诊断成立,检测提示患儿MVK活性减低、IgD水平升高,符合MKD免疫代谢特点。
【学位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25;R446.6
【部分图文】:

原理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甲羟戊酸


定板上的小孔里,洗涤一次;加待测抗原,如两者是特异的,则发生结合,然后把逡逑多余抗体洗除;加入与待测抗原呈特异反应的酶联抗体,使形成“夹心”;加入该酶逡逑的底物,若看到有色的酶解产物产生,说明在孔壁上存在相应的抗原(如图1)。逡逑lv邋V邋1逦+邋?逦逦丨邋V邋露7逡逑w相化抽促抗体逦Ag逡逑0逡逑V邋vl邋+邋A-逦>r逡逑鲍标检测抗体逡逑fvM邋+邋.邋^*邋_炲义系孜镥义贤迹彼固逡徊郊行姆噶庖呶绞匝椋ǎ螅幔睿洌鳎椋悖桢澹牛蹋桑樱粒┰礤义希保澹插澹停郑嘶钚约觳夥椒ㄥ义贤は劝患佐俏焖峒っ福ǎ停郑耍┛固宓陌晃⒖字校来渭尤氡瓯尽⒈曜计贰㈠义侠备趸锩福ǎ龋遥校┍昙堑募觳饪固澹掠⒊沟紫吹印S玫孜铮常澹场担澹怠澹义纤募谆桨罚ǎ裕停拢┫陨裕停略诠趸锩傅拇呋伦衫渡⒃谒岬淖饔缅义舷伦勺钪盏幕粕Q丈纳钋澈脱分械募佐俏焖峒っ福ǎ停郑耍┏收喙亍S妹稿义媳暌窃冢矗担埃睿聿ǔは虏舛ㄎ舛龋ǎ埃闹担扑阊放ǘ取e义希保玻澹毖静杉氨4驽义喜捎茫牛模裕量鼓懿杉矗懊】刀耐庵芫猜鲅欤恚欤常埃埃白胄模保胺种渝义辖秃煜赴掷耄褂酶呔燃友剐⌒娜〕鲅蟹肿埃⒔涠炒嬗冢义希玻

本文编号:2809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09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4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