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单纯性肥胖儿童左室扭转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1 10:17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评估单纯性肥胖儿童左室扭转运动的变化,评价3D-STI评估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左室亚临床功能障碍的价值,为临床早期发现单纯性肥胖儿童心肌功能异常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18岁体重指数超过正常界值的儿童,肥胖组83例,超重组72例,另选取体重正常的儿童103例作为对照组,年龄、性别与超重、肥胖组相匹配。所有研究对象行常规超声检查,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室室间隔厚度(IVSd)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切换X3-1探头于心尖部取得4个心动周期的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导入Tom-tec工作站进行分析,可获得左室质量(LV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径向应变(GRS)、左室基底段旋转角度(RoB)、心尖段旋转角度(RoA)、扭转角度(Twist)、扭力(Torsion)及基底段旋转时间(Pti-basal)、心尖段旋转达峰时间(Pti-apical)、整体扭转达峰时间(Pti-twist)。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三组间常规参数和扭转运动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单纯性肥胖儿童青少年左室扭转运动的特性。结果:1、肥胖组与正常组比较,LVESD、LVESV、IVSd、LVPWd、LVM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超重组比较,LVESD、IVSd、LVPWd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与正常组比较,LVM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肥胖组与正常组比较,GLS、GCS、GRS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超重组比较,GLS、GCS、GRS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与正常组比较,GLS、GRS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重组和肥胖组左室整体扭转角度(Twist)、心尖段旋转角度(RoA)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左室心尖段旋转角度(RoA)明显大于超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左室基底段旋转角度(RoB)、左室基底段、心尖段旋转达峰时间及整体扭转达峰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左室壁较体重正常儿童厚,左室心肌应变减低,扭转运动增强,提示LVEF正常的单纯性肥胖儿童其左室功能已经发生改变,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变化越明显。2、左室扭转运动增强,与左室重构有关,也是维持左室射血能力的代偿性机制。3、3D-STI可以早期发现单纯性肥胖儿童左室扭转运动的改变,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能进一步准确、全面评估心肌功能,重复性较好,左室扭转角度可作为体现亚临床心肌功能障碍的一个敏感指标。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445.1;R723.14
【部分图文】:

曲线图,圆周,纵向,径向


附图 1 3D-STI 技术分析方法及整体纵向、整体圆周和整体径向时间-应变曲线图附图 2 心尖段(橙线)、基底段(红线)旋转和整体扭转(蓝线)的左室扭转分析

曲线图,扭转分析,蓝线,红线


心尖段(橙线)、基底段(红线)旋转和整体扭转(蓝线)的左室扭转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香仙;吕品;朱国萍;;赛乐棒“泰勒式”扭转运动对网球肘的康复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王梦宣;陈国珍;张玉奇;吴兰平;赵春;;正常小儿左心室短轴整体和局部扭转运动特征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年02期

3 於晓平;杨杨;徐俊;;斑点追踪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扭转运动中的评价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年19期

4 傅英;尹立雪;;生理状态下左心室扭转运动的解剖结构及力学机制关联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年02期

5 张玲利;王新房;谢明星;吕清;杨亚利;王静;贺林;;定量组织速度成像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年10期

6 李恒;;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7年01期

7 张轶;周启昌;陈红天;蒲大容;谭宜;;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12期

8 文利;邹利光;;心肌加标记磁共振技术在评价左心室扭转运动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年12期

9 吴灵敏;杨莉;方思华;邱琼;;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10 郑洁怀;杨性安;王刚;;斑点追踪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内外膜扭转运动的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玲利;王新房;谢明星;吕清;;定量组织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智光;徐勇;;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杜丽娟;王建华;;斑点跟踪显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静;谢明星;王新房;吕清;;超声二维应变显像技术评价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对围手术期左室扭转运动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智光;闫国辉;徐勇;周肖;侯海军;;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心脏扭转运动及同步化评价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6 王志斌;邵倩倩;刘芝军;;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心室扭转运动的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7 许迪;庄燕;;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对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左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杜丽娟;巩晓红;王建华;简文豪;;二维超声斑点跟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临床研究[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张轶;周启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估左室扭转运动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迪;范小明;黄志良;张健;张帆;叶瑞忠;;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后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对比研究[A];201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轶;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估左室扭转运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阎国辉;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心脏扭转运动及同步化评价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3 杜丽娟;超声二维斑点跟踪显像技术评价左室心肌扭转运动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4 成楠;螺旋心肌带理论应用于心脏扭转运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颖;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单纯性肥胖儿童左室扭转运动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2 郑娟;速度向量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的临床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3 张玲利;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特征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艳超;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室扭转运动[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5 韩伟;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左室整体及局部扭转运动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吴小英;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胎儿正常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7 裴莉平;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肖杨杰;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扭转运动[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刘芷宁;应用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D];辽宁医学院;2012年

10 谢琳媛;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初步评价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左室旋转和扭转运动[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9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09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8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