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的研究与开发

发布时间:2020-09-15 07:19
   心、脑血管等血栓性疾病近年来已逐渐发展成为导致我国人口病死的最大杀手,并且发病率日益增加,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血栓与止血相关的检验对于患者的早期检查、术前风险性评估都有着重大指导作用,其中血液凝固性的检测更是疾病诊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传统的血凝检测是用手工法完成的,不仅耗时而且测量误差较大。随着临床上血凝检测样本数量和复杂程度的增加,手工法已无法满足检测需求,从而被自动化凝血检测装置取代。目前国内外血凝市场上的主流全自动凝血检测装置应用了不同的检测方法,分别有其技术优势,但是对于国内医院检验科来说,进口产品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维修不便,难以大范围推广使用,而国产的凝血检测装置检测项目有限,效率不高。与此同时,对于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来说,定期去医院检查耗时耗财,不及时的检测可能带来不幸的后果。基于凝血检测的研究现状,本论文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研究与开发了两种可完成血栓与止血检查的凝血分析检测装置,可为血凝的监测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标。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工作:(1)分析了凝血功能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通过介绍凝血分析检测装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2)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的全自动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的设计方案,包括主控制模块方案、运动控制模块方案、温度控制方案、凝血分析检测方案以及人机交互模块方案。通过机械结构的设计加工,配合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的设计应用,最终搭建完成一台完整的全自动凝血分析检测装置。(3)提出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的设计方案,通过简述微流控芯片的常用制作材料和工艺,结合微流控凝血分析检测装置设计原理的分析,制作出了微型的凝血分析检测平台,并对其进行了功能验证。(4)结合两种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的性能测试结果,分别阐述他们的功能优势,总结两种装置的共性和差异,并对其应用场景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学位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446.1;TN492
【部分图文】:

凝血,方法,凝血活酶时间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补市场上国产血凝仪的空缺。而另一种微型化的凝血分析检测装置则时检测,给资源匮乏地区患者的定期血凝检测带来便利。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0 年 Duke 首先提出出血时间(BT)的概念用于血凝检测,凝血分析发展随后于 1930 年和 1960 年,Quick,Proctor 和 Rapaport 分别报道了经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 PT (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 APTT (凝血活酶时间 Schnitger 和 Cross 率先推出可同时分析 4 个标本的自动凝血分析仪,理,通过检测标本在凝固过程中电流的变化来判断凝固点,自动凝血展起来[18,19]。国内外常用于研究凝血检测的方法[20]大致分为 3 类,如图 1.1 所示:

凝血,分析检测


含量呈一定数量关系,因此通过对发色物质吸光度变化的测定可以间接计的含量[22,23]。发色底物法可以对待测物质进行定量测试,测试结果准确常适合应用于自动化装置中。法疫法是以被检测物质作为抗原,然后用免疫动物的方法制备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来对被检测物质进行定量分析[24]。应用于止血与血栓检测很多,其中主要是免疫比浊法被应用于全自动血凝仪中,又可分为透射比两种检测方法。目前免疫比浊法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但是作为一种发展,它为实验室的自动化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25,26]。前中国的血凝市场还是外资企业占有绝对优势,以整体销售量和知名度主要有三大巨头,分别是日本希森美康(Sysmex)、美国沃芬(Werfen)以及法tago),其他像日本积水、德国 BE 等外资企业也占有了一小部分的市场份所研发生产的血凝仪只占据了很小一部分的市场份额,其中普利生(迈瑞克希德等一些品牌相对来说比较具有知名度。如图 1.2 所示,这是凝血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

流程图,光刻工艺,流程图,图形转移


1 绪论等离子体通过溅射轰击或者反应使基片表蚀方法[50]。这种方法是各向异性的,因此各方向的速率可控,可实现高精度的微流高,对于操作环境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难以实现工业化批量加工。助光刻胶将掩膜版上的图形转移到基片上的刻蚀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主要过程如图所,使用紫外光通过掩膜板对其进行照射,显影技术溶解去除曝光区域或未曝光的区胶薄膜上,最后利用刻蚀技术将图形转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居永凤;刘昌宁;廖洋;柳洋;张龙;沈应龙;陈丹平;程亚;;Direct fabrication of a microfluidic chip for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by water-assisted femtosecond laser writing in porous glass[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3年07期

2 林连珍;彭焱;周志军;李策生;;人凝血因子Ⅷ效价凝固检测法的验证及应用[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3年03期

3 辛锐;黄仁富;;DGUS触摸屏串口通信应用设计[J];内江科技;2013年05期

4 马升俊;;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仪使用维护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06期

5 余杏;李启星;邓碧兰;陈小敏;吴秀继;;CA系列凝血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丛启东;袁根福;章辰;郭百澄;;激光刻蚀石英玻璃研究进展综述[A];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增亮;聚合物微流控芯片的加工工艺及相关实验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8年

2 寿爽;两种检测系统对凝血三项测定的对比[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8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18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6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