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学龄前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研究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42.3;R493
【部分图文】:
比结果为 38.84%,任务导向性训练和传统康复训练都没有显。6 周后对两组再次进行测验,任务导向性训练的总百分比为 能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能区没有显著性差异(P复训练评定总百分比结果为 39.00%,各能区均没有显著性差。9 周后的第三次测验,任务导向性训练的总百分比增加为 身能区、坐位能区、爬与跪能区存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区以及行走与跑跳能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传统的康复训能区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2 周后的第四次测验的总百分比为 40.14%,通过任务导向性训练的患者卧位与翻显著性差异(P<0.01),在坐位能区、爬与跪能区、站立位能异(P<0.05),行走与跑跳能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的总百分比为 39.52%,卧位与翻身能区以及坐位能区表现出05),其余能区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翻身能区评分变化
图 4.2 坐位能区评分变化Fig. 4.2 Score changes in the sitting area 为坐位能区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根据上表数据可以发现,治的评分较任务导向性训练的评分要高,经过 3 周的康复治疗后评分出现下降,由原来的 29.2 下降的 29.1,而任务导向性训康复训练,由治疗前的 29.1 增加到 29.3;第 6 周结束任务导复训练在坐位能区改善上均有提升,其增长幅度相同;第 9 周练在增长幅度上与第 6 周相同,但在 12 周训练后,任务导向改善程度上由第九周的 29.5 增加到 29.8,传统康复训练由 任务导向性训练增加幅度相比于传统康复训练要高。
图 4.3 爬与跪能区评分变化Fig. 4.3 Score changes in climbing and kneeling area与跪能区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可以直观的看出两种况,疗前任务导向性与传统康复训练的评分基本一致训练与传统康复训练的趋势一致,均由治疗前的18增束,任务导向性在爬与跪能区上的治疗效果开始增加变化;到第 9 周训练结束,任务导向性与传统康复训幅度相同,但任务导向性的效果较好;第 12 周训练长幅度较大于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实验结束后两种训度上相同。区评分变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鑫;庞伟;范艳萍;赵彦博;;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移动功能疗效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年05期
2 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秦炯;邹丽萍;王家勤;;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年19期
3 张春阳;庞伟;范艳萍;谭丽萍;张伟;;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平衡控制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年02期
4 曾元香;;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2年16期
5 漆带丽;张惠佳;;减重步行训练在儿童脑瘫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6 成凯;;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易化技术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31期
7 黄华玉;史惟;陈洁清;陈冬冬;赵燕萍;钟宁;;改良Ashworth量表在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肌张力评定中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年10期
8 陈才;杨少华;张华;洪芳芳;廖晓宇;叶化;;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19期
9 史惟;杨红;廖元贵;朱默;王素娟;王艺;;1~6岁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09期
10 陈才;杨少华;洪芳芳;周远京;廖晓宇;;生物反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34例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9年1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爱萍;;让脑瘫患儿“尽早行走 站立发育”[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汤璐;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评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延菊;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的临床与机理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18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18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