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动态血压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6 17:44
   目的:全面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的血压节律和血压水平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改善其长期生存及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透析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6例,收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包括一般病史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原发病、透析龄、降压药方案、有无糖尿病、促红素用量)、实验室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血钠、血钙、血磷、钙磷乘积、血镁、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β2-微球蛋白)及透析间期24h动态血压参数(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平均动脉压(24hMA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白昼平均动脉压(dMA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AP)、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24小时收缩压变异度、24小时舒张压变异度、白昼收缩压变异度、白昼舒张压变异度、夜间收缩压变异度、夜间舒张压变异度、动脉硬化指数(AASI))。根据血压节律的变化,将患者按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分为杓型血压(11例)、非杓型血压(47例)、反杓型血压(48例)三组;根据2017年欧洲ERA-EDTA/ESH共识将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21例)和高血压组(85例)。分别比较上述两种分组各组间患者的一般病史资料、实验室指标和动态血压参数,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基本特征描述:本研究共入组106例患者,男性61例(57.55%),女性45例(42.45%),平均年龄57.92±12.54岁,平均透析龄61.73±47.73个月。原发病种类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30.19%),糖尿病肾病29例(27.36%),良性高血压肾损害16例(15.09%),多囊肾9例(8.49%),慢性间质性肾炎6例(5.66%),肾病综合征3例(2.83%),恶性高血压肾损害2例(1.89%),移植肾失功2例(1.89%),痛风性肾病1例(0.94%),ANCA相关性肾损害1例(0.94%)及原因不明5例(4.72%)。2.一般病史资料按血压节律比较:杓型血压节律者11例(10.38%),非杓型血压节律者47例(44.34%),反杓型血压节律者48例(45.28%),血压节律异常者共占89.62%。高血压组,异常血压节律占91.77%,血压正常组异常血压节律可占至80.95%。年龄和促红素用量在血压节律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28),进一步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反杓型组年龄高于杓型组(P=0.009),反杓型组促红素用量高于非杓型组(P=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室指标按血压节律比较: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05,P=0.001,P=0.004,P=0.003,P=0.041),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反杓型组白蛋白水平低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反杓型组血红蛋白低于非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反杓型组和非杓型组的血磷、钙磷乘积及甲状旁腺激素均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反杓型组β2-微球蛋白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4.血压参数按血压节律比较:24hSBP、dSBP、nSBP、nDBP、nMAP、AASI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21,P0.0001,P=0.001,P0.0001,P=0.046),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杓型组24hSBP、dSBP低于反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8);杓型组的nSBP、nMAP低于反杓型组及非杓型组,非杓型组低于反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杓型组的nDBP低于反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杓型组AASI低于反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血压节律影响因素分析:(1)单因素分析: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年龄(r=-0.265,P=0.006)、血磷(r=-0.251,P=0.010)、甲状旁腺激素(r=-0.223,P=0.025)、β2微球蛋白(r=-0.300,P=0.002)、促红素用量(r=-0.263,P=0.006)、动脉硬化指数(r=-0.225,P=0.006)呈负相关关系,与白蛋白(r=0.216,P=0.032)、血红蛋白(r=0.246,P=0.011)、高密度脂蛋白(r=0.202,P=0.040)呈正相关关系。(2)多因素分析: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白蛋白、血磷、β2-微球蛋白、促红素用量独立相关,其中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白蛋白(β=0.376,P=0.042)呈正相关关系,与血磷(β=-3.930,P=0.012)、β2-微球蛋白(β=-0.349,P=0.002)、促红素用量(β=-0.037,P=0.031)呈负相关关系。6.按血压水平进行一般病史资料比较:血压正常组21例,高血压组85例,我院透析室患者透析间期高血压患病率高达80.19%,其中高血压组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者21例,我院透析室患者透析间期高血压控制率仅占24.71%。而高血压组服用降压药者72例,治疗率为84.71%。高血压组的透析龄低于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7.按血压水平进行实验室指标比较:高血压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血压正常组,差异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20)。8.按血压水平进行血压参数比较:高血压组的AASI高于血压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9.按血压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透析龄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血压水平呈负相关(OR=0.984,P=0.037)。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普遍存在血压节律异常,且以非杓型血压和反杓型血压多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高血压发生率高,但治疗和控制率差。2.在透析间期,促红素用量、血磷、β2-微球蛋白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呈显著负相关,是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血压节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蛋白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呈显著正相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血压节律的独立保护因素。3.透析龄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血压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692.5
【部分图文】:

肾损害,恶性高血压,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 3 章 结 果3.1 基本特征描述本研究共入组 106 例患者,男性 61 例(57.55%),女性 45 例(42.45%),平均年龄 57.92±12.54 岁,平均透析龄 61.73±47.73 个月。原发病种类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 32 例(30.19%),糖尿病肾病 29 例(27.36%),良性高血压肾损害 16 例(15.09%),多囊肾 9 例(8.49%),慢性间质性肾炎 6 例(5.66%),肾病综合征 3 例(2.83%),恶性高血压肾损害 2 例(1.89%),移植肾失功 2例(1.89%),痛风肾损害 1 例(0.94%),ANCA 相关性肾损害 1 例(0.94%),原因不明 5 例(4.72%)。(见图 3.1)

血压节律,年龄


第 3 章 结 果表 3.2 血压节律三组间年龄和促红素的两两比较变量 杓型 vs 非杓形 杓型 vs 反杓形 非杓型 vs 反杓形年龄(岁) 0.171(-1.37) 0.009(-2.61)# 0.054(-1.93)促红素用量(U/Kg/W) 0.396(-0.85) 0.036(-2.09) 0.015(-2.37)#注:P 值(统计量);#,多重比较采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Bonferroni 矫正检验水准为α’=0.0167, 即 P<0.0167 方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血压水平,合并糖尿病,资料比较,高血压


第 3 章 结 果表 3.9 血压水平两组间一般病史资料比较变量高血压组(n=85)血压正常组(n=21)统计值 P 值男性(%) 11(24.44%) 10(16.39%) 1.06 0.304年龄(岁) 57.38±12.79 60.10±11.51 0.79 0.376透析龄(月) 52.55±41.93 98.48±52.71 18.12 <0.0001*合并糖尿病比例(%) 28(32.94%) 3(14.29%) 2.83 0.092BMI(Kg/m2) 23.38±4.12 23.60±3.83 0.05 0.828促红素用量(U/Kg/W) 75.38±70.12 50.53±63.48 2.19 0.142注:*P<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艳;王莹;王丽君;;微信平台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7年04期

2 孙佳佳;;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年03期

3 杨培俊;杨海蓉;;老年内科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疗效及透析间期感染发生情况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年19期

4 朱晓影;刘爱霞;连芬;周美玲;;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19期

5 赵洁;赵战云;;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年04期

6 张炳诚;;血液透析间期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21期

7 欧阳冬生;;血液透析间期急性左心衰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24期

8 王桂霞;;血液透析间期急性左侧心力衰竭26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张敬丽,薛少玲,王晶,王金玲;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原因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4年04期

10 张守丽;高喜仁;宁云凤;杨璨;;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6年2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动态血压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2 王东峰;单味中药乌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干预[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李博;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的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温玉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控液手册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5 张军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6 侯西彬;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7 段瑶;中药代茶饮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症状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冯慧玲;耳穴联合针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阳虚水湿型口渴患者的干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朱传馨;耳穴贴压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的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范伟峰;维持性血透患者口渴相关因素及干预的临床意义[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43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43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f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