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SERS活性基底的制备及其在多个核酸同时检测方面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24 09:12
   核酸是重要的生物分子,核酸序列的微小改变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某种疾病可能不只与一种核酸有关,因此能够对多种核酸同时精确检测至关重要。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是一项分子光谱技术,能为多种分析物提供可区分的拉曼指纹峰,可用于同时检测多种核酸。众所周知,银基底的SERS信号较强但不稳定,然而金-银双金属纳米粒子则能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主要有如下两部分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是合成两种SERS活性基底:Au@Ag核壳纳米雪人和等离子体金岛基底,简称Au@Ag纳米雪人和金基底。Au@Ag纳米雪人通过DNA在Au核上引导Ag壳生长,形成均匀的类似于“雪人”形状的纳米结构。在Au@Ag纳米雪人上分别修饰三种巯基拉曼染料(MPY,NBT,MBN),制备成三种SERS标签,分别产生1004 cm-1 1335 cm-1,2226 cm-1的特征峰信号。金基底通过种子引导方式合成,表面具有很多纳米结构的金岛,产生很高的SERS信号,结合打孔的PDMS膜,可制备成反应容器。第二部分将前面提到的两种SERS基底用于多个核酸的同时检测。制备的SERS标签和金基底分别进行巯基DNA修饰,形成信号探针和捕获探针,通过三明治杂交的策略,超灵敏同时检测三种前列腺癌相关的基因(miDNA-141,miDNA-21,miDNA-7d)。设计的传感器灵敏度高,检测限低至0.839 fM(3N/S);特异性好,能显著区分单碱基错配与双碱基错配;抗干扰能力强,在20%人血清中仍达到很好的检测效果。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O657.37;R440
【部分图文】:

双链,发夹结构,核酸,单链


I?.??K-I^nN??图1.1?DNA双螺旋结构简图9??DNA碱基序列蕴含着生物聚合物巨大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如图1.2,两种嘌??呤和两种嘧啶是构建生物聚合物的模块,为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指导信息1()。??A-T和G-C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DNA结构,适当的碱基对可形成DNA三链??结构n。富含G碱基和C碱基的单链核酸也可自组装形成G-四链体12和i-motif13??结构。金属离子也可通过形成T-Hg2+-T14和C-Ag+-C15桥接结构稳定DNA双链。??人工杂环碱基也可插入核酸结构中导致由各种各样金属离子桥接的DNA双链结??构|6。与DNA/RNA反应的酶,比如可复制DNA的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可延长??单链核酸的端粒酶,可在特定序列剪切DNA的内切酶和Nick酶等,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用来操控DNA的酶的“工具箱”?1()。酶库与自动化学方法结合可合成??任一?DNA序列,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复制产物,能够大量制备各种??DNA序列,再结合巧妙的有机合成方法,用于制备新的核苷酸碱基n。DNA的??易于合成及类似物的制备

序列,荧光检测,核酸,策略


检测27:?Cheng等人采取金纳米淬灭与竞争的策略检测低丰度的miRNA-205,检??测限达到3.8pM28;?Wang等人29也采取金纳米淬灭的方式检测miRNA-155,检??测限低至33.4?fM,它的改进之处在于增加了?DSN酶的循环放大作用,如图1.3??所示,带正电荷的金纳米通过静电作用淬灭了银簇的荧光,miRNA-155与银簇??模板的一段序列互补配对,在DSN酶的剪切作用下,银簇被释放,焚光点亮。?? ̄-?/\zw>?—- ̄??NaBH4???八'???图1.3基于银簇和DSN酶核酸放大策略荧光检测miRNA-15529。??3??

荧光淬灭,同时检测,核酸,靶标


不同发射波长的银簇为读出信号,同时检测多种DNA,靶标检测限为25?nM。??同年同一课题组31利用合成的金属双硫分子纳米片(TMD?NSs,包括MoS2,?TiS2??和TaS2)作为纳米传感平台,灵敏检测多个DNA。如图1.4?A所示,染料标记??的探针单链DNA通过碱基与NSs基面之间的范德华力吸附在TMD?NSs上,荧??光淬灭;靶标存在时,探针与靶标互补配对,碱基被带负电荷的磷酸骨架保护,??范德华力减弱,探针从纳米片脱离,荧光淬灭减弱,从而定量靶标DNA,两种??靶标DNA的检测限是5?nM和10?nM。Tan等人32采取与Wang等人31相似的??淬灭剂淬灭荧光染料的原理,利用一种阳离子茈二酰亚胺(PDI)衍生物作为??多种阴离子寡核苷酸上标记的荧光染料(FAM,TAMRA和Cy5)的淬灭剂,??辅以外切酶III循环放大靶标策略,设计了基于荧光法同时检测多种DNA的生物??传感器,增加了核酸放大策略后,靶标检测限低至20pM?(图1.4B)。??A?TMD?NSt??T1?xxxx??yxyxv??yXVX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海昕;张永丰;;SERS技术在火灾物证鉴定中的应用与展望[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8年11期

2 吴虹标;;氧化作用对于贵金属SERS性能的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年11期

3 Dan Song;Rong Yang;Feng Long;Anna Zhu;;Applications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de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9年06期

4 Mingwang Li;Yuanyuan Qiu;Chenchen Fan;Kai Cui;Yongming Zhang;Zeyu Xiao;;Design of SERS nanoprobes for Raman imaging:materials, critical factors and architectures[J];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2018年03期

5 陈华祥;尤汀汀;徐更;高宇坤;张晨萌;杨楠;殷鹏刚;;湿度响应纳米复合材料的组装及其SERS传感器应用(英文)[J];Science China Materials;2018年09期

6 孟娟;杨良保;张莉;唐祥虎;;基于SERS技术快速实现现场毒品检测[J];光散射学报;2016年04期

7 赵苗苗;刘文耀;杜建功;郭旭东;王磊;夏美晶;唐军;;Multidimensional Co_3O_4 nano sponge for the highly sensitive SERS applications[J];Optoelectronics Letters;2017年01期

8 宋薇;刘卓;齐宝玲;郭月;王丽丽;王海;何成彦;赵冰;;半导体纳米粒子SERS基底对大肠杆菌的无损检测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年05期

9 赵进辉;李耀;袁海超;刘木华;;鸭肉中环丙沙星残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17年05期

10 赵冰;陈雷;;SERS免疫检测探针的设计与制备[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皓明;基于薄层固态转变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郭静;贵金属纳米结构的腐蚀加工及其SERS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孙梅;磁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传感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邹玉秀;石墨纳米囊在SERS定量分析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8年

5 郭红燕;多功能磁性/贵金属复合SERS基底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6 杨琳;典型癌症标志物的SERS免疫分析及光热免疫分析新方法[D];西南大学;2018年

7 王俊峰;金/银壳磁珠及其复合基底的可控制备与SERS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伍磊;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多元蛋白检测芯片技术基础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9 李洪吉;复合型银基SERS印迹探针的制备及其选择性检测环境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行为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10 汪崇文;高性能磁性SERS基底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永新;基于天然纤维素的SERS及比色传感器设计合成[D];浙江大学;2019年

2 蔡彦媜;功能性SERS基底的制备及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3 汪丹;高粘柔性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王泽伟;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金银纳米粒子SERS传感器在灵敏/特异性检测上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5 胡森;基于SERS-酶生物传感器对人体生物标志物的检测[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6 颜茹霞;化学反应结合表面增强拉曼法特异性检测生物标志物丙二醛[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7 卫程华;基于特异性反应的SERS方法检测生物标志物[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8 王浩林;MoS_2纳米催化荧光/SERS检测痕量亚硫酸根[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9 王丽冰;亲和反应碳点催化银纳米溶胶SESR检测生物素适[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10 郭瑞妍;SERS活性基底的制备及其在多个核酸同时检测方面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54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54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9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