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5:40
目的:1.运用超声极速成像(ultrafast imaging,UFI)技术定量评价正常健康成人颈总动脉弹性,并探讨健康成人颈总动脉弹性的影响因素。2.运用UFI技术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并探讨MHD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临床早期预防MHD患者发生心血管危险事件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价健康成人颈动脉弹性收集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成人73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39例。研究对象分别按性别、年龄分组,年龄分为4组:20-29岁组(n=22)、30-39岁组(n=20)、40-49岁组(n=17)、50-72岁组(n=14)。常规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te-media thickness,IMT),UFI技术测量颈总动脉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ltrafast pulse wave velocity,UFPWV),即收缩期开始时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beginning of the systole,PWV-BS)、收缩期结束时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ending of the systole,PWV-ES)。比较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颈总动脉UFPWV的差异,分析年龄、IMT与UFPWV的相关性。第二部分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收集我院长期行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为病例组和73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组。记录所有入组者一般状况,并行生化指标检测。常规超声测量IMT,有斑块者测量最大横切面厚度记为IMT,UFI技术测量颈总动脉UFPWV,即收缩期开始时PWV-BS、收缩期结束时PWV-ES。比较MHD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颈总动脉UFPWV及IMT的差异;分析UFPWV与年龄、IMT、脉压、透析龄及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价正常健康成人颈动脉弹性1.左、右两侧颈总动脉UFPWV、IMT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性别组间UFPWV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年龄组间UFPW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WV-BS:F=26.7;PWV-ES:F=48.3,P0.001);UFPWV与年龄呈正相关(PWV-BS:r=0.77;PWV-ES:r=0.85,P0.05)。4.不同年龄组间IM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P0.05),UFPWV与IMT呈正相关(PWV-BS:r=0.46;PWV-ES:r=0.40,P0.05)。第二部分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1.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钙、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HD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UFPWV、I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MHD组UFPWV、IM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5。4.40例MHD组IMT1.0mm患者UFPWV、IM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MHD组IMT1.0mm患者和20例IMT≥1.0mm患者UFPWV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5.MHD组UFPWV分别与年龄(PWV-BS:r=0.431;PWV-ES:r=0.361)、透析龄(PWV-BS:r=0.422;PWV-ES:r=0.516)、脉压(PWV-BS:r=0.465;PWV-ES:r=0.523)呈正相关,P0.05;而与BMI、IMT、血红蛋白、血磷、血钙、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无明显相关性(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40例IMT1.0mm患者IMT与UFPWV呈正相关(PWV-BS:r=0.412;PWV-ES:r=0.743,P0.005);20例IMT≥1.0mm患者IMT与UFPWV无明显相关性(P0.5)。6.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透析龄是MHD患者U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方程分别为:Y(PWV-BS)=5.004+0.022×年龄+0.006×透析龄,Y(PWV-ES)=5.583+0.035×年龄+0.015×透析龄。结论:1.正常健康成人与MHD患者左右两侧颈总动脉UFPWV、IMT无明显差异。2.UFI技术能够快速、准确评价健康成人颈总动脉弹性,其测值大小与年龄、IMT有关,而与性别无关。3.MHD患者UFPWV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提示MHD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明显减低。4.年龄和透析龄是MHD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影响因素。5.MHD患者在管壁结构发生改变之前,大动脉弹性功能就已明显下降,提示UFI技术可早期定量评价MHD患者颈动脉弹性,可能会为临床早期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危险事件,提供客观理论依据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445.1;R692.5
【部分图文】:
第一部分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价健康成人颈动脉弹性查方法与步骤常规超声检查:患者取平卧位选择 SLl0—2 探头,先横切面再纵切颈动脉,观察血管壁内膜、中膜、外膜,距颈动脉分叉 1.5cm 处测否存在动脉硬化斑块,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充盈状态。PWV 检查:上述二维条件保持不变,保持选取的颈总动脉位置不壁使其平直,清晰显示前后管壁内中膜,避免血管壁前方有静脉,被检查者保持不说话并且不做吞咽动作,在脉搏波成像(PW得 PWV-BS 及 PWV-ES,其中△±分别为 BS 与 ES 的相应标准差过 BS 和 ES 的 20%视为数据可信,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均连续测值,图 2.1。
二部分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 IMT,均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根据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和浅表器官T≥1.0 mm 为 IMT 增厚,局限性 IMT≥1.5mm 定义为斑块形成次,取平均值。PWV 检查:上述二维条件保持不变,适当调整血管壁使其平直斑块形成处,清晰显示前后管壁内中膜,避免血管壁前方有静脉,被检查者保持不说话并且不做吞咽动作,在脉搏波成像(PW得 PWV-BS 及 PWV-ES,其中△分别为 PWV-BS 与 PWV-ES 的相△不超过 PWV-BS 和 PWV-ES 的 20%视为数据可信,所有数据均取平均值,图 2.1。
图 1.正常对照组年龄为 22 岁成人左右两侧颈动脉 UFPWV(PWV-BS、PWV-ES )图 2.正常对照组年龄为 35 岁成人左右两侧颈动脉 UFPWV(PWV-BS、PWV-ES )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0282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445.1;R692.5
【部分图文】:
第一部分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价健康成人颈动脉弹性查方法与步骤常规超声检查:患者取平卧位选择 SLl0—2 探头,先横切面再纵切颈动脉,观察血管壁内膜、中膜、外膜,距颈动脉分叉 1.5cm 处测否存在动脉硬化斑块,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充盈状态。PWV 检查:上述二维条件保持不变,保持选取的颈总动脉位置不壁使其平直,清晰显示前后管壁内中膜,避免血管壁前方有静脉,被检查者保持不说话并且不做吞咽动作,在脉搏波成像(PW得 PWV-BS 及 PWV-ES,其中△±分别为 BS 与 ES 的相应标准差过 BS 和 ES 的 20%视为数据可信,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均连续测值,图 2.1。
二部分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 IMT,均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根据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和浅表器官T≥1.0 mm 为 IMT 增厚,局限性 IMT≥1.5mm 定义为斑块形成次,取平均值。PWV 检查:上述二维条件保持不变,适当调整血管壁使其平直斑块形成处,清晰显示前后管壁内中膜,避免血管壁前方有静脉,被检查者保持不说话并且不做吞咽动作,在脉搏波成像(PW得 PWV-BS 及 PWV-ES,其中△分别为 PWV-BS 与 PWV-ES 的相△不超过 PWV-BS 和 PWV-ES 的 20%视为数据可信,所有数据均取平均值,图 2.1。
图 1.正常对照组年龄为 22 岁成人左右两侧颈动脉 UFPWV(PWV-BS、PWV-ES )图 2.正常对照组年龄为 35 岁成人左右两侧颈动脉 UFPWV(PWV-BS、PWV-ES )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薛念余;许幼峰;邹春鹏;张盛敏;励丽;陈立斌;俞霏;毛锋;;极速脉搏波技术定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结构正常颈动脉弹性的应用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6年10期
2 张宏;钱林学;邱兰燕;刘冬;任晓转;胡向东;;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弹性的意义[J];中国医学装备;2015年12期
3 张红;姜珏;周琦;;极速脉搏波技术定量评价健康成人颈动脉弹性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07期
4 张蕾;勇强;程虹;卞维静;王明月;张依然;;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5年04期
5 刘冬;钱林学;胡向东;邱兰燕;张宏;任晓转;梁思;;超高速成像技术测量颈动脉脉搏波速度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年12期
6 张宏;胡向东;钱林学;;基于超高速成像技术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颈动脉弹性的一致性和重复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年22期
7 张宏;胡向东;钱林学;;血管回声跟踪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12期
8 甘良英;王梅;杨镜华;檀敏;谈一意;张大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08年06期
9 王显;赵建功;胡大一;;中国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动脉硬化的参数及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2860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602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