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应用及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0-10-30 22:10
   1.研究目的探讨改良智能化急诊分诊系统临床应用及效果,并对分诊系统的评估指标进行实证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急诊分级分诊量化评估指标体系。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法,分两个部分共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部分(第一个阶段),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临床应用现状;第二部分(第二、三阶段),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的效果评价。第一阶段,了解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临床应用现状,采取描述性研究,应用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整群抽取2016年9月1日至9月30日我院急诊科就诊应用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进行分诊的4401名就诊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其急诊分诊级别分布、就诊时间分布、时间点就诊量变化幅度分布、单人分诊次数分布的急诊现状。第二阶段,采用便利采样法,对2017年1月至3月100例应用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进行分诊的急诊就诊病人,评估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对急诊就诊病人病情判别的信效度、灵敏度及特异度。第三阶段,采用便利采样法,对2016年12月至7月我院475例应用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进行分诊的急诊就诊病人,记录病例主诉、各项评估指标及经校准的分诊级别,将病例采用三种不同截取法即仅含常规指标(即常规法)A组、含“常规指标+改良早期预警评估系统(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即常规法+MEWS法)B组、含“常规指标+MEWS+数字疼痛评估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即常规法+MEWS+NRS法)C组,由两名护士分别进行再次病情分级,将再次分级结果与校准分级进行比较,检验其判别病情的差异性,同时比较三种评估方法判别分级的准确率与漏检率。将病例继续扩大到500例,按上述三种截取指标的顺序,依次将指标组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中,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模型,分别为模型Ⅰ、模型Ⅱ和模型Ⅲ,分析各指标与校准级别的相关程度,比较各模型的拟合优度,并探讨各评估指标对早期病情识别的临床意义。3.研究结果3.1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就诊级别、时间分布纳入研究对象4401例,分诊4728次;就诊分级分布:Ⅰ级31人次(0.66%),Ⅱ级319人次(6.75%),Ⅲ级239人次(5.05%),Ⅳ级4139人次(87.54%)。就诊时间分布:第一次就诊时间高峰,四个级别病人均出现在上午8:00~12:00;第二次高峰出现于晚间,但各级时段略有不同:Ⅰ、Ⅱ级均在18:00~20:00,Ⅲ级18:00~0:00,IV级主要集中19:00-21:00;269名病人经2次及以上再次分诊,占就诊总人数6.11%。3.2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信效度、灵敏度与特异度该分诊系统的分级一致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级的一致性检验示kappa=0.972,具有高度一致性;分诊系统的分级与标准分级信度测试Cronbach’α=0.82,具有较好信效度;应用系统分诊准确率85%,其中7%病人分级过度,8%病人分级不足,其中剧烈腹痛、胸闷心慌以及发热等3个主诉症状存在分级过度或分级不足现象;该系统对急症病人分级的灵敏度72%,特异度94.67%,预测指标为81.82%;对非急症病人预测指标为91.03%。3.3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评估模式比较:3.3.1分诊准确率:A组(常规指标)(82.11%,80.21%)、B组(“常规指标+MEWS”)(70.95%,77.05%)、C组(“常规评估+MEWS+NRS”)(85.47%,82.53%),结果C组高于A、B组(P0.05)。3.3.2分诊漏检率:C组对危重、潜在危重及非急症病人的漏检率分别为34.78%、31.61%、31.61%,其均值低于A、B组;三种评估分级法结果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3.3拟合优度比较: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模型拟合优度比较显示:模型Ⅲ拟合优度(OR=0.465)高于模型Ⅰ(OR=0.387)和模型Ⅱ(OR=0.405);对Ⅰ~Ⅳ均有显著相关的监测指标有年龄、呼吸、NRS,其中对Ⅱ级病人:年龄(OR=1.053,95%CI 1.026~1.082)、呼吸(OR=1.504,95%CI 1.211~1.868)、NRS(OR=1.372,95%CI 1.156~1.628),对Ⅲ级病人:年龄(OR=1.037,95%CI1.021~1.053)、呼吸(OR=1.373,95%CI 1.142~1.651)、NRS(OR=1.395,95%CI1.266~1.538).4.研究结论4.1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实现快捷数据信息录入、自动统计、智能分析,急诊首诊信息数据的医护共享、动态监测病情变化,就诊治疗过程动态可追溯,为合理优化急诊资源分配及落实弹性排班提供客观依据,实现其辅助决策分诊的重要意义。4.2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在提高分诊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客观、快捷、准确的辅助识别病情,在有限的时间与急诊资源情况下,能辅助分诊护士进行更加快速且科学的决策。4.3联合评估模式,在常规分诊评估具有简单快速的基础上,将MEWS评分法的较强警示、良好预测、及疼痛评估等优势有机结合,更好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降低潜在漏检率;该改良智能化分级分诊评估指标模型,具有良好拟合优度,为分诊评估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4.4展望:通过本研究将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概念引入到急诊分诊管理中,为急诊分诊的护理管理提供了极具潜力的分诊工具,为辅助决策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希望为后续关于分诊信息系统开发提供临床研究参考与数据支持,用以开发评分算法、诊断分类正确率、数据录入程序更精准的分诊工具,并在其性能、可用性及适应性上升级,更好的服务于护理工作者,保证病人就诊安全。
【学位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47
【部分图文】:

架构图,分诊,系统网络,急诊


前 言研究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网络架构及拓扑结构设计分诊系统在医院内部的局域网下运行,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服据持久使用 oracle 或 sqlserver,用于存储病人分诊过程中产生端通过应用服务器来访问数据库。分诊护士通过客户端完成病通过医院的无线app,使用装有windows系统的平板电脑完成分 1-2 所示:

拓扑图,系统数据,拓扑图,分诊


智能分诊系统在医院内部的局域网下运行,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服务器,数据持久使用 oracle 或 sqlserver,用于存储病人分诊过程中产生的业客户端通过应用服务器来访问数据库。分诊护士通过客户端完成病人分也可通过医院的无线app,使用装有windows系统的平板电脑完成分诊操如图 1-2 所示:图 1 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网络架构图

分诊,急诊,业务流程,病情分级


前 言统提供对号勾选,自动记录,通过采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疼痛评分、昏迷评分、创伤评分、以及症状等数据,进行智能病情分级,分级设置颜色标识,直观明显,根据系统提示分级结果,分配病人就诊流向。分诊系统主要页面具体如图 5-7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冒山林;曹隽;葛梓;赵晖;孙波;曹晓伟;夏志洁;;综合性三级医院成人急诊分级分诊标准软件的制定与评价[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03期

2 魏岚;刘尧;费晓璐;;急诊预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5年12期

3 陈秋菊;方方;黄萍;陈雁;;基于TTAS标准的急诊分诊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护理研究;2015年32期

4 陆丽芬;潘向滢;柏云娟;赵雪红;;智能化急诊分诊标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年11期

5 杨玲;王春华;;CRAMS评分法在急诊创伤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年10期

6 张小红;程宝珍;林文风;孙立琴;圣文娟;宋瑰琦;;急诊分诊管理软件的设计及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5年03期

7 胡英莉;黄静雅;李玉乐;华小雪;史冬雷;;我国二级及以上医院急诊分诊依据现状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4年05期

8 王飒;陈水红;曹巧丹;金静芬;;电子分诊标签在急诊预检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年02期

9 刘春;王霆;蔡丹磊;沈雁波;丁俊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抢救室的临床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41期

10 陈屹一;裘云庆;周敏;殷舟;谢琼;徐敏;骆荦;陈灿达;;基于体域网的家庭健康监护及远程急诊分诊模式[J];中国医院管理;2013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美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结合GCS评分系统在急诊脑外伤患者分诊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4年

2 蒋蕾;急诊预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3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63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7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