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新鲜单采血小板、手工浓缩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的输注疗效指标,探讨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探讨冰冻血小板保存液二甲亚砜(Dimethyl Sulphoxide,DMSO)对人体的影响。方法:1、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1.1-2017.6.30期间输注过血小板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319例,根据血小板制品不同分为3组,组1(新鲜单采血小板组,共105例),组2(手工浓缩血小板组,共102例),组3(冰冻血小板组,共112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疾病诊断,住院期间输注的血小板总量及次数,输注血小板前及输注后24小时血小板计数,输注血小板前后的生化指标(ALT,AST,TP,ALP),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输注冰冻血小板前后患者的体格检查资料(一般检查,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经系统)。2、召回组3(输注冰冻血小板)患者50例,行体格检查,检测生化指标(ALT,AST,TP,ALP),根据患者出院时间分为半年组、一年组,并与输注冰冻血小板前的临床资料比较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选用t检验,不符合者选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结果:1、三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上升,三组血小板上升值分别为14.2(4.0,44.5)、12.0(1.0,28.0)、6.0(1.0,1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3.171,P=0.001),组3血小板上升值低于组1、组2;三组血小板上升例数百分比分别为88.6%,84.3%、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00,P=0.407)。2、血小板输注后24小时CCI值三组分别为9.6(2.1,18.4)、9.6(0.9,20.3)、4.5(0.7,9.22),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288,P0.001),两两成组秩和检验组1和组3、组2和组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和组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9),组3的24小时CCI值低于组1、组2;3、血小板临床输注有效率三组分别为65.7%、62.7%、5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74,P=0.062)。输血不良反应分别为组1(8例,7.4%)、组2(14例,13.3%)、组3(5例,4.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54,P=0.048),组3不良反应率低。4、组3中输注冰冻血小板前后的生化指标(ALT,AST,TP,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和组3输注血小板前后生化指标的改变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3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前后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改变,均无DMSO相关的毒副反应发生;组3患者按病种分类,同病种不同输注剂量间生化指标的改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0例召回患者,半年组及一年组患者生化指标与输注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体格检查无异常表现,均未发现与DMSO相关的毒副反应。结论:1.冰冻血小板可有效提升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输注有效率与常温保存新鲜血小板相当,但提升能力较常温保存新鲜血小板略差。2.冰冻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低于手工浓缩血小板。3.冰冻血小板的保存液二甲亚砜对人体的肝肾功无明显毒副作用,对视觉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内外科各项检查无明显影响。临床使用时无需洗涤,可复融后直接输注。4.冰冻血小板保存时间长,同种免疫反应和病毒传播的风险小,不论从供给形式、时间保证和及时有效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研究血小板长期保存的可行性,对于输血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效应和指导意义。
【学位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457.1
【文章目录】: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统计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汉英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血小板体外冰冻保存的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文英;陈兴智;;冰冻血小板临床使用情况的调查[J];柳州医学;2012年01期
2 李艳;;冰冻血小板的制作研究及临床疗效评估[J];甘肃科技;2019年07期
3 孙瑜;翁美芝;熊莉;徐翠玲;付文霞;袁虾;樊立荣;吴红;李国良;;优化冰冻血小板制备条件的初步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年02期
4 边旋利;卢发强;;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年08期
5 王小玮;张锦泉;袁峥嵘;;探讨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的临床输注疗效[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年04期
6 曲宏晶;刁文卿;钟传村;;机采冰冻血小板保存质量指标变化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S1期
7 李红;高美秋;;995E~2耗材对冰冻血小板纤维蛋白析出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年03期
8 张玉红;单泓;;冰冻血小板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9年16期
9 李交;夏传友;贾璋林;;贮存温度波动与冰冻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年15期
10 牛媛;;35例机采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疗效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江灵;冰冻血小板复融后的疗效评价及其保存液二甲亚砜对人体毒副作用的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8年
2 徐博聪;冰冻血小板对肝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与机制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8年
3 王乐生;冰冻保存对单供体血小板P-选择素和磷脂酰丝氨酸表达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
2868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6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