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周连续血压信号的自适应中心动脉压重建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0 17:03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2018》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危险因素,因此血压的监控和管理对于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中心动脉压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心动脉波形中包含大量血流动力学信息,中心动脉压准确连续监测是治疗管理心血管病,特别是高血压的关键技术。现有中心动脉连续血压估计方法,如通用传递函数法等,虽然基于临床实验和经验,但缺少系统理论基础且不能排除心血管个体差异对估计结果的影响,而金标准有创测量方法,存在操作性差、感染风险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个体化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或估计方法。容积补偿法(VU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创连续血压临床测量方法,基于该方法的连续血压测量系统也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连续血压测量仪器,但是这些医疗电子仪器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无法完成个体化的上臂血压乃至中心动脉压的重建;2)无法做到穿戴式,仅适用于床边使用;3)无法智能识别被测者的生理状态变化,并无法根据不同类型的生理状态采用相应的校准模式。本文针对现有中心动脉压重建方法及系统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主要...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省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典型的无创中心动脉压测量仪器:(a)日本欧姆龙HEM-9000AI,(b)澳大利亚
1628 Harvey血液循环学说1876 Marey技术原型1905 Korotkoff水银血压计原型1963 Pressman技术原型有创测量法柯氏音法 示波法张力测定法 容积补偿法 脉搏波传导时间法1731 Halens导管术1973 Penaz技术原型1878 Moens证明准线性关系1987 BoehmerFinapres样机1981 Geddes推算血压原理1978年 Weaver测量方法1992 Colin投入市场电子柯氏音1895 Mosso手指测量1922 Bramwell作为血管弹性指标1992 Colin压电传感器阵列1995,陆渭明辅以VM的检测可提高精度有创非连续 连续无创图 1.2 血压测量方法核心技术发展图Figure 1.2 Event map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fo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methods
图 1.4 容积补偿法血压计主要产品图: (a)Finapres 公司的 Finometer PRO 系列;(b)Edwards 公司的 ClearSight system 系列;(c)CNsystems 公司的 CNAPMonitor500。Figure 1.4 Main products using vascular unloading technique张力法的概念由 Pressman 于 1963 年提出[44]。其基本原理为,当对桡动脉施加的压力等于平均动脉压时,在施压点所产生的压力振幅达到最大值,由于血管壁的非线性效应在桡动脉(较大的动脉)中明显减少,此时该点的振动波视为压力波,再通过上臂袖带测得的肱动脉压力对该波形进行校正,即可获得准确的连续血压。其实现方法为,通过小气囊对测量探头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探头能通过前端的压电传感器阵列检测到血管振动波,首先通过搜索找到最大的振动波位置点,确认探头在桡动脉正上方时,再通过气囊施加外力让振动波达到最大波幅,此时的探气囊内的压力等于平均动脉压,此时气囊内压力不变,通过传感器读出振动波幅,再通过肱动脉血压校正其压力值。该技术也已形成商业化产品,如CBM-7000 系列(日本 Colin 公司,已被日本 Omron 公司收购)、TL300 系列(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创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差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 张晓锋,邵玉玲,张晓波,刘艳,惠玲玲,樊沫,史俊忠.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05)
[2]人体动脉血管的粘性流体力学模型与中心动脉血压估计[J]. 蒋升,冀连营,汪芳,孙应飞,张志强,季福绥,刘兵,张闻多,吴健康.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3(08)
[3]中心动脉压——降压治疗新靶点[J]. 陈夏欢. 中国全科医学. 2012(26)
[4]外周血压测量和无创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J]. 王新宴,张晓丹,陈晓,黄翠莹,王建昌.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10)
[5]中心动脉压研究进展[J]. 吴琪,吴延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2)
[6]中心动脉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关系研究进展[J]. 刘学森,徐新娟.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1(01)
[7]高血压患者的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脉压与年龄相关性研究[J]. 李东风,刘霞,岳斌,张亮清,陈娟,朱巧巧,张志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08)
[8]高血压患者的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与脉压[J]. 张亮清,陈娟,朱巧巧,张志刚.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0(01)
[9]不同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J]. 韩治伟,李建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0(02)
[10]中心动脉压的临床价值及其研究进展[J]. 姚依群,朱建发.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9(04)
硕士论文
[1]基于外周动脉压力波形获取中心动脉压的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D]. 吴璋洋.安徽大学 2017
[2]基于双路外周脉波的中心动脉压无创监测系统[D]. 于晓东.东北大学 2015
[3]基于双外周血压重建中心动脉压的方法及测量平台研究[D]. 马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4]基于多参数监护仪的计量校准方法研究[D]. 朱培清.中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89430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省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典型的无创中心动脉压测量仪器:(a)日本欧姆龙HEM-9000AI,(b)澳大利亚
1628 Harvey血液循环学说1876 Marey技术原型1905 Korotkoff水银血压计原型1963 Pressman技术原型有创测量法柯氏音法 示波法张力测定法 容积补偿法 脉搏波传导时间法1731 Halens导管术1973 Penaz技术原型1878 Moens证明准线性关系1987 BoehmerFinapres样机1981 Geddes推算血压原理1978年 Weaver测量方法1992 Colin投入市场电子柯氏音1895 Mosso手指测量1922 Bramwell作为血管弹性指标1992 Colin压电传感器阵列1995,陆渭明辅以VM的检测可提高精度有创非连续 连续无创图 1.2 血压测量方法核心技术发展图Figure 1.2 Event map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fo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methods
图 1.4 容积补偿法血压计主要产品图: (a)Finapres 公司的 Finometer PRO 系列;(b)Edwards 公司的 ClearSight system 系列;(c)CNsystems 公司的 CNAPMonitor500。Figure 1.4 Main products using vascular unloading technique张力法的概念由 Pressman 于 1963 年提出[44]。其基本原理为,当对桡动脉施加的压力等于平均动脉压时,在施压点所产生的压力振幅达到最大值,由于血管壁的非线性效应在桡动脉(较大的动脉)中明显减少,此时该点的振动波视为压力波,再通过上臂袖带测得的肱动脉压力对该波形进行校正,即可获得准确的连续血压。其实现方法为,通过小气囊对测量探头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探头能通过前端的压电传感器阵列检测到血管振动波,首先通过搜索找到最大的振动波位置点,确认探头在桡动脉正上方时,再通过气囊施加外力让振动波达到最大波幅,此时的探气囊内的压力等于平均动脉压,此时气囊内压力不变,通过传感器读出振动波幅,再通过肱动脉血压校正其压力值。该技术也已形成商业化产品,如CBM-7000 系列(日本 Colin 公司,已被日本 Omron 公司收购)、TL300 系列(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创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差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 张晓锋,邵玉玲,张晓波,刘艳,惠玲玲,樊沫,史俊忠.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05)
[2]人体动脉血管的粘性流体力学模型与中心动脉血压估计[J]. 蒋升,冀连营,汪芳,孙应飞,张志强,季福绥,刘兵,张闻多,吴健康.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3(08)
[3]中心动脉压——降压治疗新靶点[J]. 陈夏欢. 中国全科医学. 2012(26)
[4]外周血压测量和无创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J]. 王新宴,张晓丹,陈晓,黄翠莹,王建昌.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10)
[5]中心动脉压研究进展[J]. 吴琪,吴延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2)
[6]中心动脉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关系研究进展[J]. 刘学森,徐新娟.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1(01)
[7]高血压患者的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脉压与年龄相关性研究[J]. 李东风,刘霞,岳斌,张亮清,陈娟,朱巧巧,张志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08)
[8]高血压患者的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与脉压[J]. 张亮清,陈娟,朱巧巧,张志刚.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0(01)
[9]不同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J]. 韩治伟,李建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0(02)
[10]中心动脉压的临床价值及其研究进展[J]. 姚依群,朱建发.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9(04)
硕士论文
[1]基于外周动脉压力波形获取中心动脉压的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D]. 吴璋洋.安徽大学 2017
[2]基于双路外周脉波的中心动脉压无创监测系统[D]. 于晓东.东北大学 2015
[3]基于双外周血压重建中心动脉压的方法及测量平台研究[D]. 马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4]基于多参数监护仪的计量校准方法研究[D]. 朱培清.中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89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9894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