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发布时间:2021-04-17 05:30
  [目的]评价脑卒中患者的卒中性质、部位、病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等生物学因素及社会支持度(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生活应激事件、人格特质等社会心理学因素,从这两方面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收集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脑卒中患者58例,应用脑卒中后抑郁量表(Poststroke Depression Rating Scale,PSDS)评估其抑郁状况,将脑卒中患者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抑郁组12例,非抑郁组4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其认知功能,分析PSD患者的生物学因素;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评价两组患者的人格特质,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evalued Scale,SSRS)评定其获得的社会支持度(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 

【文章来源】: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图2抑郁组与非抑郁组NIHSS评分比较??(注:*表示有显著差异,抑郁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高于非抑郁组)??

认知功能,神经质,社会心理学,精神质


图3抑郁组」j非抑郁纟U?MMSE评分比较??(注:*表示有显著差异,抑郁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非郁组在社会心理学因素变量间的单因素分析??郁组之间在EPQ-N评分(神经质)、SSU评分著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〇.?05),观支持)、SSRS?(社会支持度)、LES?(生活P?(内外向)、EPQ-E?(精神质)等评分方面无脑卒中患者的神经质评分高于非抑郁组,社组,见图4、图5。??6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社会心理学变量间的比较??非抑郁组(N=46)?抑郁组(N=12)?Z/t6.?50±9.00?13.?00±8.?00?-3.?17446.00±9.00?45.50土?12.00?-0.048

神经质,与非,精神质,内外向


性生活事件、EPQ-P?(内外向)、EPQ-E?(精神质)等评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见表6。其中抑郁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质评分高于非抑郁组,社会支持利用??度评分低于非抑郁组,见图4、图5。??衣6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社会心理学变量间的比较??变量?非抑郁组(N=46)?抑郁组(N=12)?Z/t?P??EPQ-N?6.?50±9.00?13.?00±8.?00?-3.?174?0.?002#??SSRS?46.00±9.00?45.50土?12.00?-0.048?0.962??SS?12.00±3.00?12.00±4.?OO?-0.13?0.?896??OS?27.?50±9.00?28.00±5.?00?-0.029?0.977??SSU?9.?50±3.00?7.00±4.00?2.?244?0.025??LES?16.00±25.00?1150?土?25.?OO?0.?884?0.376??负性生活事件?14.00±26.00?13.50±25.?OO?-0.807?0.419??EPQ-P?3.00±4.00?4.00±6.00?-0.689?0.491??EPQ-E?15.00±8.00?13.00士?10.?〇0?-0.914?0.361??注:带#的为进行的独立样本t检验,其他为进行非参数Mann-Whitne检验??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 杨莹莹,潘永惠,王森.  医学研究杂志. 2016(04)
[2]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郝贵峰,张继香,刘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10(03)
[3]脑卒中后抑郁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改变和血浆单胺递质的变化研究[J]. 聂本刚,喻明,李小刚,杨小芳.  临床荟萃. 2007(09)
[4]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 龙洁,刘永珍,蔡焯基,柴滨,陆菁菁,贺佳丽,任艳萍.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1(03)
[5]社会心理应激刺激的评定与生活事件量表编制的理论思考[J]. 王宇中.  医学与哲学. 2000(04)
[6]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 吴逊.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7(02)
[7]《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 肖水源.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4(02)



本文编号:3142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3142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a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