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和药物敏感性检测及基因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2 07:22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符合入组要求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病例,探讨我国VVC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对病原菌进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线索。了解致病菌的基因型分布,初步探讨疾病发生以及耐药性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拟确定为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将收集到样本通过芽管厚壁孢子试验、科马嘉显色培养基、质谱法(MALDI-TOF MS)以及分子生物学四种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同时收集调查问卷中患者的相关信息,统计并分析VVC患者相关临床数据。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The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推荐的方案M27-A3的相关要求,采用酵母菌微量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检测收集的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和特比萘芬等8种药物的体外敏感性。通过采用微卫星基因分型技术对鉴定为白念珠菌的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用荧光标记的引物进行扩增,纯化后的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扫板,使用Genescan软件对片段的大...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危险因素
1.2 病原菌
1.3 致病机制
1.4 药物治疗
1.5 基因分型技术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第二章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2.1 主要仪器与耗材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主要实验试剂及培养基制备
2.2 临床标本收集与分类
2.2.1 标本收集
2.2.2 临床资料收集
2.3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2.3.1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化
2.3.2 菌株的冻存
2.3.3 病原菌的鉴定
2.3.3.1 芽管及厚壁孢子实验
2.3.3.2 科马嘉实验
2.3.3.3 质谱法
2.3.3.4 分子生物学方法菌种鉴定
2.4 实验结果
2.4.1 菌株鉴定结果
2.4.2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种分布
2.4.2.1 临床样本菌种分布
2.4.2.2 年龄与妊娠分析结果
2.4.2.3 妊娠VVC患者
2.4.2.4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3.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1.1 主要仪器与耗材
3.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3.2 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3.2.1 药物母液的配制
3.2.2 菌悬液的配制
3.2.3 质控
3.2.3.1 质控株的选择
3.2.3.2 质控的频率
3.2.4 无菌药敏96 孔板的配制
3.2.4.1 药液的稀释
3.2.4.2 加入菌悬液
3.2.5 结果判读
3.2.6 结果统计与分析
3.3 药敏结果
3.3.1 白念珠菌药敏结果
3.3.2 非白念珠菌药敏结果
3.3.3 复发VVC和严重VVC的MIC值分布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念珠菌基因型与疾病和耐药性相关研究
4.1 主要仪器与试剂
4.1.1 主要仪器与耗材
4.1.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配制
4.2 试验方法
4.2.1 菌株活化
4.2.2 提取DNA
4.2.3 微卫星法基因分型
4.2.3.1 PCR扩增
4.2.3.2 PCR产物纯化
4.2.3.3 扫板
4.2.4 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
4.3.1 PCR扩增结果
4.3.2 基因型结果
4.3.2.1 白念珠菌基因型分布
4.3.2.2 妊娠VVC白念珠菌基因型分布
4.3.2.3 单纯VVC和复杂VVC白念珠菌基因型分布
4.3.2.4 复发性VVC和严重VVC白念珠菌基因型分布
4.3.3 耐药菌株与基因型的关系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153380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危险因素
1.2 病原菌
1.3 致病机制
1.4 药物治疗
1.5 基因分型技术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第二章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2.1 主要仪器与耗材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主要实验试剂及培养基制备
2.2 临床标本收集与分类
2.2.1 标本收集
2.2.2 临床资料收集
2.3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2.3.1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化
2.3.2 菌株的冻存
2.3.3 病原菌的鉴定
2.3.3.1 芽管及厚壁孢子实验
2.3.3.2 科马嘉实验
2.3.3.3 质谱法
2.3.3.4 分子生物学方法菌种鉴定
2.4 实验结果
2.4.1 菌株鉴定结果
2.4.2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种分布
2.4.2.1 临床样本菌种分布
2.4.2.2 年龄与妊娠分析结果
2.4.2.3 妊娠VVC患者
2.4.2.4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3.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1.1 主要仪器与耗材
3.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3.2 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3.2.1 药物母液的配制
3.2.2 菌悬液的配制
3.2.3 质控
3.2.3.1 质控株的选择
3.2.3.2 质控的频率
3.2.4 无菌药敏96 孔板的配制
3.2.4.1 药液的稀释
3.2.4.2 加入菌悬液
3.2.5 结果判读
3.2.6 结果统计与分析
3.3 药敏结果
3.3.1 白念珠菌药敏结果
3.3.2 非白念珠菌药敏结果
3.3.3 复发VVC和严重VVC的MIC值分布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念珠菌基因型与疾病和耐药性相关研究
4.1 主要仪器与试剂
4.1.1 主要仪器与耗材
4.1.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配制
4.2 试验方法
4.2.1 菌株活化
4.2.2 提取DNA
4.2.3 微卫星法基因分型
4.2.3.1 PCR扩增
4.2.3.2 PCR产物纯化
4.2.3.3 扫板
4.2.4 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
4.3.1 PCR扩增结果
4.3.2 基因型结果
4.3.2.1 白念珠菌基因型分布
4.3.2.2 妊娠VVC白念珠菌基因型分布
4.3.2.3 单纯VVC和复杂VVC白念珠菌基因型分布
4.3.2.4 复发性VVC和严重VVC白念珠菌基因型分布
4.3.3 耐药菌株与基因型的关系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153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31533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