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级报告模式的建立及临床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11:00

  本文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级报告模式的建立及临床意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依据2015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形态学组成员发表的《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命名和分级标准的建议》(以下简称“2015年ICSH命名及分级建议”)中提出外周血细胞形态双层分级标准(以下简称“ICSH分级标准”)对外周血涂片进行复检、分级报告,讨论分级报告的临床意义。目的是为了规范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报告,建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级报告模式,使得检验医师遵循统一标准进行检验,方便临床医师对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与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473张外周血涂片,通过显微镜重新检查;依据ICSH分级标准对发现的形态学异常进行分级报告;比较传统报告和分级报告对每种形态学异常的检出率,通过追溯临床诊断,分析分级报告的临床意义。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两种报告检出阳性率的差异采用配对资料χ2检验即Mc Nemar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得出P值;两种报告方式的一致性采用诊断性试验的Kappa一致性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得出Kappa值和P值。Kappa≥0.75一致性较好;0.75Kappa≥0.4一致性一般;Kappa0.4一致性较差;Kappa=0两者完全无关;Kappa=1两者完全一致。低色素性红细胞形态学分级与被检测者血红蛋白量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假设检验。统计图采用WPS Excel软件和SPSS 17.0软件制作。结果:(1)红细胞复检与分级报告:与传统报告在红细胞检查方面比较1分级报告对红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的阳性率高于传统报告,分别是24.31%和1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报告方式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0,P0.01);2分级报告对红细胞大小不等、小红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检出的阳性率均高于传统报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0.01、0.03),但两种报告方式的一致性较好(Kappa分别为0.77、0.84、0.93,P均0.01);3分级报告对低色素性红细胞检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传统报告,对低色素性红细胞检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级报告是28.8%和100%,传统报告是23.2%和98.6%;4分级报告在检出低色素性红细胞时报告的级别越高,相对应的血红蛋白量的平均值越小;5分级报告对裂片红细胞检出的阳性率大于传统报告,分别是3.17%和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报告方式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9,P0.01);6分级报告对椭圆形红细胞检出的阳性率虽然与传统报告一致,但两种报告方式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0,P0.01)。(2)白细胞复检与分级报告:与传统报告在白细胞检查方面比较1分级报告对白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的阳性率大于传统报告,分别是5.92%和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分级报告对多颗粒中性粒细胞检出的阳性率大于传统报告,分别是5.07%和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两种报告方式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0,P0.01)。(3)血小板复检与分级报告:与传统报告在血小板检查方面的比较,分级报告对血小板数量异常检出的阳性率大于传统报告,分别是3.81%和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两种报告方式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1,P0.01)。结论:(1)应用分级报告检出红细胞形态异常阳性率优于传统报告,尤其是检出裂片红细胞的阳性率差异更为显著,可以降低红细胞形态异常相关疾病的漏诊率,有助于提示临床某些重要疾病的发生及确定临床诊断。(2)应用分级报告检出低色素性红细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传统报告,而且应用分级的方法报告低色素性红细胞有助于临床提示贫血的严重程度。应用分级的方式报告多颗粒中性粒细胞比传统报告更能反映出低中性粒细胞比例时的感染。(3)建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级报告模式,可规范检验医师遵循统一标准进行检验;应用新模式即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级报告单出具检验报告,可方便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与疗效观察。
【关键词】:ICSH 血细胞镜检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 双层分级 分级报告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6.11
【目录】:
  • 前言4-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3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13-14
  • 第1章 绪论14-16
  • 第2章 综述16-25
  • 2.1 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外周血细胞生理16-17
  • 2.2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法17-19
  • 2.2.1 传统的显微镜检查17-18
  • 2.2.2 自动化数字细胞形态分析仪检查18-19
  • 2.2.3 流式细胞术19
  • 2.3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内容以及与疾病的关系19-23
  • 2.3.1 红细胞形态检验与疾病20-21
  • 2.3.2 白细胞形态检验与疾病21-23
  • 2.3.3 血小板形态检验与疾病23
  • 2.4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报告模式23-25
  • 2.4.1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传统报告模式23
  • 2.4.2 外周血细胞涂片阳性标准23-24
  • 2.4.3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ICSH分级标准24-25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25-28
  • 3.1 研究对象25
  • 3.2 标本采集、处理及保存25
  • 3.3 主要仪器25
  • 3.4 主要试剂25
  • 3.5 阳性判断25
  • 3.6 分级标准依据25-27
  • 3.7 统计学分析27-28
  • 第4章 结果28-35
  • 4.1 应用分级报告和传统报告检出三系血细胞形态学异常的阳性率28
  • 4.2 应用分级报告和传统报告检出的红细胞形态异常结果28-31
  • 4.3 应用分级报告和传统报告检出的白细胞形态异常结果31-33
  • 4.4 应用分级报告和传统报告检出的血小板数量异常结果33-34
  • 4.5 新建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分级报告模式34-35
  • 第5章 讨论35-41
  • 5.1 分级报告方式对三系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探讨35-36
  • 5.2 分级报告方式对不同红细胞形态异常检验的临床意义探讨36-38
  • 5.3 分级报告方式对不同白细胞形态异常检验的临床意义探讨38-39
  • 5.4 分级报告方式对血小板数量异常检出的结果39
  • 5.5 展望39-41
  • 第6章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6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6-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邢莹;屈晨雪;王美玲;王玎玲;宋一楠;汪润;朱鹰;李金美;;白细胞群落参数用于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预测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28期

2 屈晨雪;普程伟;尚柯;董宁;邢莹;李秀锋;王建中;;快速流式细胞术分类计数外周血白细胞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及验证[J];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26期

3 邢莹;王建中;普程伟;尚柯;;五色流式细胞术分类计数外周血白细胞的临床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2013年30期

4 肖志坚;郝玉书;;进一步规范和细化我国血细胞形态学检测[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年02期

5 ;Sysmex XE-2100自动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分类的复检规则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级报告模式的建立及临床意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316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2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