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钼纳米片复合材料用于肿瘤和细菌感染的靶向光热治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9 13:07
近几十年来,纳米科学与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多功能的新型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新型无机二维纳米材料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纳米片(2D20TMDC20NSs),包括MoS220NSs、WS220NSs、MoSe220NSs和WSe220NSs等,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可用于生物传感、生物成像、药物递送、肿瘤治疗和抗菌等生物医学应用。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MoS220NS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光热性能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本论文研究了MoS220NSs的抗菌性能,并通过对MoS220NSs进行表面修饰和功能化,构建了靶向肿瘤的荧光成像/光热治疗诊疗一体化纳米复合材料,和靶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菌感染光热治疗试剂,在体外和活体实验中均取得了优异的光热治疗效果。研究表明,MoS220NSs不仅是优异的光热试剂,而且是构建多功能复合材料的优良纳米平台,通过表面修饰和功能...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2D TMDC NSs的制备
1.2.1 “自上而下”的制备方法
1.2.2 “自下而上”的制备方法
1.3 2D TMDC NSs的表面修饰
1.3.1 配位作用
1.3.2 物理吸附
1.4 2D TMDC NSs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
1.4.1 生物成像
1.4.2 肿瘤治疗
1.4.3 肿瘤靶向功能化
1.5 2D TMDC NSs用于抗菌
1.5.1 细菌耐药性
1.5.2 2D TMDC NSs的抗菌性能研究
1.6 2D TMDC NSs的毒性
1.7 总结
1.8 本论文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RGD-QD-MoS_2 NSs的可控制备及其在肿瘤靶向荧光成像和光热治疗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试剂
2.2.2 MoS_2 NSs的制备
2.2.3 BPM NSs的制备
2.2.4 RGD-QD-MoS_2 NSs的制备
2.2.5 QD-MoS_2 NSs的制备
2.2.6 纳米材料的表征
2.2.7 细胞培养
2.2.8 RGD-QD-MoS_2 NSs的细胞毒性研究
2.2.9 体外肿瘤细胞的靶向荧光成像
2.2.10 流式细胞仪荧光检测
2.2.11 体外肿瘤细胞的靶向光热治疗
2.2.12 RGD-QD-MoS_2 NSs在血清中的稳定性
2.2.13 活体肿瘤模型
2.2.14 活体肿瘤模型的靶向荧光成像
2.2.15 RGD-QD-MoS_2 NSs在活体内的分布
2.2.16 活体肿瘤模型的靶向光热治疗
2.2.17 活体毒性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纳米片的形貌和结构
2.3.2 纳米片的光学性质
2.3.3 纳米片的光热性能表征
2.3.4 纳米片的胶体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2.3.5 体外肿瘤细胞的靶向荧光成像
2.3.6 体外肿瘤细胞的靶向光热治疗
2.3.7 活体肿瘤模型的靶向荧光成像
2.3.8 活体肿瘤模型的靶向光热治疗
2.3.9 活体毒性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MoS_2 NSs的抗菌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试剂
3.2.2 各试剂的配制
3.2.3 MoS_2 NSs的制备
3.2.4 MoS_2 NSs的表征
3.2.5 超氧负离子检测
3.2.6 谷胱甘肽氧化测试
3.2.7 MoS_2 NSs的生物相容性
3.2.8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
3.2.9 MoS_2 NSs在生理盐水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影响
3.2.10 MoS_2 NSs在液体培养基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影响
3.2.11 MoS_2 NSs对细菌和真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3.2.12 MoS_2 N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光热治疗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纳米片的形态和性质表征
3.3.2 MPPI NSs对细菌和真菌的影响
3.3.3 MoS_2 NSs对细菌和真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3.3.4 MoS_2 NSs的光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MoS_2@PDA-PEG/IgG NSs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试剂
4.2.2 各试剂的配制
4.2.3 MoS_2 NSs的制备
4.2.4 MoS_2@PDA NSs的制备
4.2.5 MoS_2@PDA-PEG/IgG NSs的制备
4.2.6 MoS_2@PDA-PEG NSs的制备
4.2.7 纳米片的表征
4.2.8 MP NSs表面蛋白质的结合量和结合稳定性
4.2.9 纳米片的生物相容性
4.2.10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构建
4.2.11 MPPI N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靶向性
4.2.12 MPPI N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4.2.13 MPPI N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靶向光热清除
4.2.14 MPPI NSs对正常细胞的光热作用
4.2.15 MPPI NSs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皮下感染的靶向光热治疗
4.2.16 MPPI NSs和 MPP NSs的活体毒性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纳米片的形态和性质表征
4.3.2 MPPI N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靶向性
4.3.3 MPPI N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靶向光热清除
4.3.4 MPPI NSs对正常细胞的光热效果
4.3.5 MPPI NSs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皮下感染的治疗效果
4.3.6 MPPI NSs和 MPP NSs的活体毒性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ortalin20imaging20in20normal20and20cancer20cells20with20quantum20dot20immuno20conjugates[J]. ZEENIA KAUL,TOMOKO YAGUCHI,SUNIL C KAUL,TAKASHI HIRANO,RENU WADHWA,KAZUNARI TAIRA. Cell Research. 2003(06)
本文编号:3177356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2D TMDC NSs的制备
1.2.1 “自上而下”的制备方法
1.2.2 “自下而上”的制备方法
1.3 2D TMDC NSs的表面修饰
1.3.1 配位作用
1.3.2 物理吸附
1.4 2D TMDC NSs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
1.4.1 生物成像
1.4.2 肿瘤治疗
1.4.3 肿瘤靶向功能化
1.5 2D TMDC NSs用于抗菌
1.5.1 细菌耐药性
1.5.2 2D TMDC NSs的抗菌性能研究
1.6 2D TMDC NSs的毒性
1.7 总结
1.8 本论文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RGD-QD-MoS_2 NSs的可控制备及其在肿瘤靶向荧光成像和光热治疗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试剂
2.2.2 MoS_2 NSs的制备
2.2.3 BPM NSs的制备
2.2.4 RGD-QD-MoS_2 NSs的制备
2.2.5 QD-MoS_2 NSs的制备
2.2.6 纳米材料的表征
2.2.7 细胞培养
2.2.8 RGD-QD-MoS_2 NSs的细胞毒性研究
2.2.9 体外肿瘤细胞的靶向荧光成像
2.2.10 流式细胞仪荧光检测
2.2.11 体外肿瘤细胞的靶向光热治疗
2.2.12 RGD-QD-MoS_2 NSs在血清中的稳定性
2.2.13 活体肿瘤模型
2.2.14 活体肿瘤模型的靶向荧光成像
2.2.15 RGD-QD-MoS_2 NSs在活体内的分布
2.2.16 活体肿瘤模型的靶向光热治疗
2.2.17 活体毒性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纳米片的形貌和结构
2.3.2 纳米片的光学性质
2.3.3 纳米片的光热性能表征
2.3.4 纳米片的胶体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2.3.5 体外肿瘤细胞的靶向荧光成像
2.3.6 体外肿瘤细胞的靶向光热治疗
2.3.7 活体肿瘤模型的靶向荧光成像
2.3.8 活体肿瘤模型的靶向光热治疗
2.3.9 活体毒性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MoS_2 NSs的抗菌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试剂
3.2.2 各试剂的配制
3.2.3 MoS_2 NSs的制备
3.2.4 MoS_2 NSs的表征
3.2.5 超氧负离子检测
3.2.6 谷胱甘肽氧化测试
3.2.7 MoS_2 NSs的生物相容性
3.2.8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
3.2.9 MoS_2 NSs在生理盐水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影响
3.2.10 MoS_2 NSs在液体培养基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影响
3.2.11 MoS_2 NSs对细菌和真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3.2.12 MoS_2 N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光热治疗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纳米片的形态和性质表征
3.3.2 MPPI NSs对细菌和真菌的影响
3.3.3 MoS_2 NSs对细菌和真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3.3.4 MoS_2 NSs的光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MoS_2@PDA-PEG/IgG NSs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试剂
4.2.2 各试剂的配制
4.2.3 MoS_2 NSs的制备
4.2.4 MoS_2@PDA NSs的制备
4.2.5 MoS_2@PDA-PEG/IgG NSs的制备
4.2.6 MoS_2@PDA-PEG NSs的制备
4.2.7 纳米片的表征
4.2.8 MP NSs表面蛋白质的结合量和结合稳定性
4.2.9 纳米片的生物相容性
4.2.10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构建
4.2.11 MPPI N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靶向性
4.2.12 MPPI N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4.2.13 MPPI N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靶向光热清除
4.2.14 MPPI NSs对正常细胞的光热作用
4.2.15 MPPI NSs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皮下感染的靶向光热治疗
4.2.16 MPPI NSs和 MPP NSs的活体毒性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纳米片的形态和性质表征
4.3.2 MPPI N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靶向性
4.3.3 MPPI N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靶向光热清除
4.3.4 MPPI NSs对正常细胞的光热效果
4.3.5 MPPI NSs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皮下感染的治疗效果
4.3.6 MPPI NSs和 MPP NSs的活体毒性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ortalin20imaging20in20normal20and20cancer20cells20with20quantum20dot20immuno20conjugates[J]. ZEENIA KAUL,TOMOKO YAGUCHI,SUNIL C KAUL,TAKASHI HIRANO,RENU WADHWA,KAZUNARI TAIRA. Cell Research. 2003(06)
本文编号:3177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31773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