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荧光分析法检测DNase Ⅰ 活性及A549细胞和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0 07:17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eoxyribonuclease Ⅰ,简称DNase Ⅰ)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在医学上疾病的临床诊断、药物研发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DNase Ⅰ活性及对其抑制剂的研究,获取重要的生物信息,可以有效发挥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此外,癌细胞和细菌作为当今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和损失的因素之一,对其进行研究来降低危害程度的新形势越来越刻不容缓。目前,用于检测DNasel、细胞和细菌的分析方法多样且各具特点,荧光分析方法作为其中之一,因其具有检测方法简单、背景干扰小、灵敏度高等优点,已成为一种极有发展潜力的分析方法。本论文主要以荧光光谱法和荧光偏振法分别对DNase Ⅰ活性和A549细胞及大肠杆菌0157:H7进行检测研究。该论文构建了两种简单、高灵敏、高特异的检测DNase Ⅰ活性及细胞和细菌的方法,并对酶催化活性影响因素和实际样品进行研究。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1章为绪论部分,本章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DNase Ⅰ进行概述,主要对核酸酶和DNase Ⅰ及其检测方法进行介绍,此外概述了 DNA水凝胶的制备及应用;第...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荧光分析法检测DNase Ⅰ 活性及A549细胞和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


氧化石墨烯法原理检测DNaseI活性示意图

吸收光谱图,增色效应,有色物质,双螺旋结构


这种相互作用。然而,当DNA链被DNase?I水解后会将双螺旋结构解开,接着碱??基外露,碱基中电子对之间的静电作用增强,紫外吸收也随之增大,所以会产生??增色效应(Hyperchromic?effect),吸收光谱图如图1-5。因此,基于增色效应基础,??可以用该方法检测DNase?I的活性。??|0,;?V/祕产??°2:?,?,?,?,???I?{?|?i?i???i???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00?510??Wavelength,?m/x,??图1-5増色法检测DNase?I活性的吸收光谱图??Fig.?1-5?Absorption?spectra?of?detection?of?DNase?I?by?hyperchromic?effect.??比色法(Chromatometry)是在显色反应基础上,一种以对比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浅程度来测定待测目标含量的分析方法

示意图,水凝胶,树枝状,单体


按照刺激响应性不同,DNA水凝胶可分为多种敏感类型:pH、光、温度和小分子??敏感型等水凝胶DNA水凝胶不仅有普通凝胶的特性,又兼具DNA原有的机??械强度高、形状可塑、能实现药物输送等生物特性,因此可以实现在医学和工业??等多方面的应用。??SoongHoUm等人[38]于2006年在Nature上发表一篇关于DNA水凝胶的研??宄。原理如图1-9所示,该工作利用5’磷酸化的DNA构建了?X、Y、T型三种形??状的DNA纳米结构,结构的末端是具有回文结构的黏性末端,主要通过T4连接??酶将粘性末端连接从而形成化学凝胶。研究发现,在三种结构的凝胶中,X型结??构形成的DNA水凝胶稳定性更好,时间跟踪研究表明,该结构的DNA凝胶在室??温下放置两周结构依然较好,仍然稳定存在的DNA水凝胶比例超过70%,而相比??于设计的输送胰岛素的DNA结构水凝胶,其Y型和T型水凝胶未降解比例减小??了?20%,仅仅占原来的50%,更严重的是,不加胰岛素的空白Y型DNA结构更??不稳定,会在2天后全部降解,与此同时,T型结构凝胶7天后降解速度也很快。??这充分说明形成凝胶初期所设计的DNA形状会密切影响DNA水凝胶的稳定性。??该发现也证明DNA水凝胶可以实现降解,同时结合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所以??3D细胞培养、药物输送和细胞转移等应用的实现是具有很大希望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DNA水凝胶的制备及生物应用[J]. 宋萍,叶德楷,宋世平,王丽华,左小磊.  化学进展. 2016(05)
[2]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流行概况[J]. 王燕,谢贵林,杜琳.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8(01)
[3]酶联免疫技术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J]. 张也,刘以祥.  食品科学. 2003(08)



本文编号:3486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3486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b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