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的MSCT表现
发布时间:2021-12-22 23:41
目的:探讨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的MSCT表现,提高对此类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5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血管瘤4例,表现为纵隔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可均匀或不均匀,静脉石为其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或延迟强化。淋巴管瘤7例,表现为纵隔均匀低密度灶,可包绕纵隔结构或沿纵隔大血管间隙弥漫生长,增强扫描呈囊性不强化或仅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血管淋巴管瘤4例,表现变异较大,以血管瘤为主者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成分与静脉强化相似;以淋巴管瘤为主者表现为低密度灶内可见静脉成分(静脉石或小血管影)。结论:CT对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指导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放射学实践. 2020,35(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患者,女,53岁,前纵隔血管瘤。
1982年Mulliken等[1]根据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及细胞学提出了生物学分类方法,将以往的“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纵隔内此类病变发生率较低,主要包括血管瘤、血管畸形中的淋巴管瘤、两者的复合血管畸形即血管淋巴管瘤。图3 患者,女,64岁,后纵隔淋巴管瘤。
患者,女,64岁,后纵隔淋巴管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纵隔海绵状血管瘤1例[J]. 黄育斌,卢光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02)
[2]纵隔脉管瘤一例[J]. 向志雄,梁华波,陈明,李旭峰. 放射学实践. 2012(10)
[3]纵隔血管畸形的CT表现[J]. 徐敏,杨琳,张宏图. 放射学实践. 2009(02)
[4]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相关性分析[J]. 郭学军,刘鹏程,王成林,赵艳,冯飞,赵洋.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11)
[5]纵隔胸腺瘤和淋巴瘤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附65例分析)[J]. 李占吉,徐山淡,张永红,王耀程,白建军,李佩.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6(06)
[6]左纵隔海绵状血管瘤一例[J]. 高峰,高彦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4(12)
[7]纵隔良性囊性肿物的CT诊断[J]. 李琳,罗斗强,石木兰.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4(02)
本文编号:3547335
【文章来源】:放射学实践. 2020,35(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患者,女,53岁,前纵隔血管瘤。
1982年Mulliken等[1]根据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及细胞学提出了生物学分类方法,将以往的“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纵隔内此类病变发生率较低,主要包括血管瘤、血管畸形中的淋巴管瘤、两者的复合血管畸形即血管淋巴管瘤。图3 患者,女,64岁,后纵隔淋巴管瘤。
患者,女,64岁,后纵隔淋巴管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纵隔海绵状血管瘤1例[J]. 黄育斌,卢光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02)
[2]纵隔脉管瘤一例[J]. 向志雄,梁华波,陈明,李旭峰. 放射学实践. 2012(10)
[3]纵隔血管畸形的CT表现[J]. 徐敏,杨琳,张宏图. 放射学实践. 2009(02)
[4]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相关性分析[J]. 郭学军,刘鹏程,王成林,赵艳,冯飞,赵洋.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11)
[5]纵隔胸腺瘤和淋巴瘤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附65例分析)[J]. 李占吉,徐山淡,张永红,王耀程,白建军,李佩.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6(06)
[6]左纵隔海绵状血管瘤一例[J]. 高峰,高彦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4(12)
[7]纵隔良性囊性肿物的CT诊断[J]. 李琳,罗斗强,石木兰.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4(02)
本文编号:3547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35473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