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淋巴瘤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
发布时间:2021-12-24 03:0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PHL)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HL的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归纳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2例PHL,单发病灶7例,多发病灶4例,弥漫型1例。病灶CT表现为平扫低密度,密度尚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轻度强化或环形强化,门脉期强化轻度上升;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肝组织。7例(58.3%)病灶可见"血管漂浮征"。MRI显示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信号尚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强化表现与CT强化模式相似。结论:PHL CT、MR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血管漂浮征"是较为特异性征象,对诊断PHL有一定提示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0,31(09)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男,17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伴活动后气促,进行性加重。图1a:T2WI图显示肝内多发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其中一大病灶中心内可见圆形更高信号影(箭)。图1b:DWI显示肝内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图1c:动脉期增强图显示病灶轻度强化,肝内血管于病灶边缘走行,未见明确侵犯征象(箭)。图1d:门静脉期增强图显示“血管漂浮征”,即一血管于肿块内穿行,未见明确侵犯或狭窄征象(箭)。图1e:延迟期增强图显示病灶中心延迟强化,血管紧贴病灶边缘走行。图1f:HE染色,病理结果是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非特指性,非GCB组免疫表型亚群。
图1 男,17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伴活动后气促,进行性加重。图1a:T2WI图显示肝内多发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其中一大病灶中心内可见圆形更高信号影(箭)。图1b:DWI显示肝内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图1c:动脉期增强图显示病灶轻度强化,肝内血管于病灶边缘走行,未见明确侵犯征象(箭)。图1d:门静脉期增强图显示“血管漂浮征”,即一血管于肿块内穿行,未见明确侵犯或狭窄征象(箭)。图1e:延迟期增强图显示病灶中心延迟强化,血管紧贴病灶边缘走行。图1f:HE染色,病理结果是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非特指性,非GCB组免疫表型亚群。PHL病人的临床症状大部分表现为体重下降、低热(37.5℃~38.5℃)、食欲不振及消瘦、腹胀等[4]。在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是体检发现的;而这些临床症状大多无特异性。肝功能检查大多都正常或轻微升高,肿瘤指标CEA及AFP检查基本正常[4],这可与原发性肝细胞癌鉴别有提示作用,大部分肝癌患者AFP为阳性。有文献报道,乳酸盐脱氢酶(LDH)是PHL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经治疗后LDH降低提示预后较好,并且这指标会低于系统性淋巴瘤的患者[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7例肝脏原发性淋巴瘤的MSCT表现[J]. 吴应行,杨真露,张道恩,黄玮,张高峰.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09)
[2]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 冯晴,文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1)
[3]原发性肝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研究[J]. 关静,杜飞舟,魏萌,彭艳梅,陈翼.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8(06)
[4]不同病理分级的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征象比较[J]. 单凯,李职跃. 放射学实践. 2018(06)
[5]肝脏原发性淋巴瘤的MR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J]. 吴春燕,钟唐力,刘启榆,林华,何川东,谢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04)
[6]表观弥散系数平均值及最小值与肝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 王亚婷,朱艳,陆洋,刘艳,柏根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11)
[7]原发性肝脏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J]. 艾丛慧,丁莹莹,飞勇,张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4(06)
本文编号:3549702
【文章来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0,31(09)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男,17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伴活动后气促,进行性加重。图1a:T2WI图显示肝内多发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其中一大病灶中心内可见圆形更高信号影(箭)。图1b:DWI显示肝内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图1c:动脉期增强图显示病灶轻度强化,肝内血管于病灶边缘走行,未见明确侵犯征象(箭)。图1d:门静脉期增强图显示“血管漂浮征”,即一血管于肿块内穿行,未见明确侵犯或狭窄征象(箭)。图1e:延迟期增强图显示病灶中心延迟强化,血管紧贴病灶边缘走行。图1f:HE染色,病理结果是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非特指性,非GCB组免疫表型亚群。
图1 男,17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伴活动后气促,进行性加重。图1a:T2WI图显示肝内多发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其中一大病灶中心内可见圆形更高信号影(箭)。图1b:DWI显示肝内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图1c:动脉期增强图显示病灶轻度强化,肝内血管于病灶边缘走行,未见明确侵犯征象(箭)。图1d:门静脉期增强图显示“血管漂浮征”,即一血管于肿块内穿行,未见明确侵犯或狭窄征象(箭)。图1e:延迟期增强图显示病灶中心延迟强化,血管紧贴病灶边缘走行。图1f:HE染色,病理结果是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非特指性,非GCB组免疫表型亚群。PHL病人的临床症状大部分表现为体重下降、低热(37.5℃~38.5℃)、食欲不振及消瘦、腹胀等[4]。在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是体检发现的;而这些临床症状大多无特异性。肝功能检查大多都正常或轻微升高,肿瘤指标CEA及AFP检查基本正常[4],这可与原发性肝细胞癌鉴别有提示作用,大部分肝癌患者AFP为阳性。有文献报道,乳酸盐脱氢酶(LDH)是PHL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经治疗后LDH降低提示预后较好,并且这指标会低于系统性淋巴瘤的患者[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7例肝脏原发性淋巴瘤的MSCT表现[J]. 吴应行,杨真露,张道恩,黄玮,张高峰.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09)
[2]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 冯晴,文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1)
[3]原发性肝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研究[J]. 关静,杜飞舟,魏萌,彭艳梅,陈翼.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8(06)
[4]不同病理分级的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征象比较[J]. 单凯,李职跃. 放射学实践. 2018(06)
[5]肝脏原发性淋巴瘤的MR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J]. 吴春燕,钟唐力,刘启榆,林华,何川东,谢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04)
[6]表观弥散系数平均值及最小值与肝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 王亚婷,朱艳,陆洋,刘艳,柏根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11)
[7]原发性肝脏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J]. 艾丛慧,丁莹莹,飞勇,张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4(06)
本文编号:3549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35497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