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浸润性导管癌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发布时间:2017-05-27 13:16

  本文关键词: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浸润性导管癌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MRI诊断价值,并与浸润性导管癌(IDC)进行鉴别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肿块型GM和23例ID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总结病灶的分布特点、形态、边缘、信号特点、强化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关发现等,并通过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5例GM中8例累及乳腺区段(53.3%),7例累及乳晕后区(46.7%);圆形病灶7例(46.7%)、分叶状病灶4例(26.7%)、不规则形病灶4例(26.7%);病变边缘光滑3例(20.0%)、边缘模糊10例(66.7%)、边缘呈毛刺样表现2例(13.3%)。23例IDC中21例累及乳腺区段(91.3%),仅2例累及乳晕后区(8.7%);圆形病灶11例(47.8%)、分叶状病灶3例(13.1%)、不规则形病灶9例(39.1%);病变边缘光滑2例(8.7%)、边缘模糊6例(26.1%)、边缘呈毛刺样表现15例(65.2%)。(2)15例GM中均匀强化2例(13.3%),不均匀强化6例(40.0%),不均匀伴内部小环形强化7例(46.7%);TICⅠ型2例(13.3%),Ⅱ型8例(53.3%),Ⅲ型5例(33.4%)。23例IDC中均匀强化3例(13.0%),不均匀强化18例(78.3%),不均匀伴内部小环形强化2例(8.7%);TIC曲线类型Ⅰ型2例(8.7%),Ⅱ型9例(39.1%),Ⅲ型12例(52.2%)。(3)15例GM病灶实性部分的平均ADC值为(1.09±0.18)×10~(-3)mm~2/s,23例IDC病灶实性部分的平均ADC值为(0.92±0.21)×10~(-3)mm~2/s。(4)15例GM中乳头或皮肤回缩7例(46.7%),皮肤增厚8例(53.3%),同侧腋窝淋巴结增大9例(60.0%);23例IDC中乳头或皮肤回缩6例(26.1%),皮肤增厚6例(26.1%),同侧腋窝淋巴结增大8例(34.8%)。结论肿块型GM和IDC的临床与MRI表现有较多的重叠处,病灶的分布特点、边缘、强化特点、ADC值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作者单位】: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 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肿块 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
【基金】:沧州市科技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编号:162302044)
【分类号】:R737.9;R655.8;R445.2
【正文快照】: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乳腺炎性病变[1],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以非干酪样坏死、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多隐匿起病,无明显感染史及典型的炎性表现。按病灶强化后形态可分为肿块型和非肿块型,临床表现及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稼苓;肉芽肿性乳腺炎13例临床分析[J];肿瘤学杂志;2001年04期

2 周长玉,李苏建;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年07期

3 王t

本文编号:400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400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0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