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浸润性乳腺癌生物学特征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4-09-22 20:57
第一部分 应用线性参考区域模型的DCE-MRI定量参数与浸润性乳腺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动态增强MRI(DCE-MRI)在乳腺癌的临床MRI检查中已成为常规。基于药代动力学模型的DCE-MRI定量分析,能够得到准确的反映病变血流信息的数据。然而,既往关于乳腺癌的MR定量分析研究多基于双室模型来评价组织中血浆及间质浓度不同引起的对比剂浓度的改变,对时间分辨率要求较高,牺牲了空间分辨率及图像信噪比。本研究以不牺牲空间分辨率为前提,选择适合低时间分辨率的线性参考区域模型方法计算乳腺癌肿瘤整体的血流灌注值,旨在探讨线性参考区域模型在乳腺癌DCE-MRI定量分析中的可行性,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浸润性乳腺癌预后因素间的关系。研究方法:1、临床资料 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并在术前10天内进行过乳腺MRI检查的患者,入组共84例87个病灶。2、MR成像 采用Siemens3.0 T超导磁共振设备,扫描横轴位T1WI、横轴位T2WI、矢状位双侧乳腺T2WI、横轴位弥散加权序列(DWI)及动态增强(DCE)T1WI。动态增强扫描连续重复扫描8期。3、图像分析及后处理 DCE-M...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应用线性参考区域模型的DCE-MRI定量参数与浸润性乳腺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MR成像
2.3 图像分析及后处理
2.3.1 线性参考区域(linear referrence region,LRR)模型原理
2.3.2 DCE-MRI定量分析方法
2.4 浸润性乳腺癌临床预后因素评价
2.4.1 肿瘤大小
2.4.2 腋窝淋巴结转移
2.4.3 远处转移
2.4.4 组织学分级
2.4.5 分子分型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临床病理特征
3.2 肿瘤两次三维定量分析的一致性评价
3.3 DCE-MRI定量参数在浸润性乳腺癌各预后因素间的分布
3.4 DCE-MRI定量参数与浸润性乳腺癌各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5 DCE-MRI定量参数对各预后因素的诊断效能
4 讨论
4.1 应用DCE-MRI定量分析计算血流灌注值的基础
4.2 利用线性参考区域模型三维定量分析的优势和可重复性
4.3 DCE-MRI定量参数与浸润性乳腺癌预后因素间的关系
4.3.1 定量参数与肿瘤最大径的关系
4.3.2 定量分析参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的关系
4.3.3 定量分析参数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4.3.4 定量分析参数与免疫组化因子及分子分型的关系
4.4 局限性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影像组学在浸润性乳腺癌生物学特征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MR成像
2.3 影像特征提取
2.3.1 序列选择
2.3.2 图像分析方法
2.4 特征参数降维
2.5 训练组及测试组分组
2.6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判别类别
2.7 ROC分析
3 结果
3.1 临床及病理特征分布
3.2 主成分分析降维
3.3 SVM分类器模型的判别能力
3.4 各序列SVM分类器模型的诊断效能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06098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应用线性参考区域模型的DCE-MRI定量参数与浸润性乳腺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MR成像
2.3 图像分析及后处理
2.3.1 线性参考区域(linear referrence region,LRR)模型原理
2.3.2 DCE-MRI定量分析方法
2.4 浸润性乳腺癌临床预后因素评价
2.4.1 肿瘤大小
2.4.2 腋窝淋巴结转移
2.4.3 远处转移
2.4.4 组织学分级
2.4.5 分子分型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临床病理特征
3.2 肿瘤两次三维定量分析的一致性评价
3.3 DCE-MRI定量参数在浸润性乳腺癌各预后因素间的分布
3.4 DCE-MRI定量参数与浸润性乳腺癌各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5 DCE-MRI定量参数对各预后因素的诊断效能
4 讨论
4.1 应用DCE-MRI定量分析计算血流灌注值的基础
4.2 利用线性参考区域模型三维定量分析的优势和可重复性
4.3 DCE-MRI定量参数与浸润性乳腺癌预后因素间的关系
4.3.1 定量参数与肿瘤最大径的关系
4.3.2 定量分析参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的关系
4.3.3 定量分析参数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4.3.4 定量分析参数与免疫组化因子及分子分型的关系
4.4 局限性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影像组学在浸润性乳腺癌生物学特征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MR成像
2.3 影像特征提取
2.3.1 序列选择
2.3.2 图像分析方法
2.4 特征参数降维
2.5 训练组及测试组分组
2.6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判别类别
2.7 ROC分析
3 结果
3.1 临床及病理特征分布
3.2 主成分分析降维
3.3 SVM分类器模型的判别能力
3.4 各序列SVM分类器模型的诊断效能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06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4006098.html
上一篇:舒适护理联合陪护管理在感染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