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胰腺原发肿瘤的能谱CT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11:03

  本文关键词:胰腺原发肿瘤的能谱CT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部分能谱CT与常规CT在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中的比较目的:比较能谱CT与常规CT在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比分析14例行能谱CT检查的胰岛素瘤患者与11例行常规CT检查的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症状持续时间、CT扫描与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肿瘤大小以及对比噪声比。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的性别组成及肿瘤位置,并用其比较常CT与能谱CT以及不同种类的能谱CT图像(最佳单能量图,碘基图)术前对胰岛素瘤的检出率。结果:经组织病理学诊断能谱CT组共有肿瘤16个(14例患者,其中2例患者有2个肿瘤),常规CT组共有肿瘤14个(11例患者,其中1例患者有2个肿瘤,另有1例患者有3个肿瘤)。能谱CT组与常规CT组的年龄[(50.31±0.47)岁,(44.93±0.69)岁)]、性别组成[(男:女=8:6),(男:女=7:4)]、症状持续时间[(32.89±5.12)月,(28.36±6.87)月]、CT扫描与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8.38±0.33)天,(7.01±0.30)天]以及肿瘤的大小[(25.8±0.34)mm,(24.1±0.47)mm]和位置[(h-n:b-t=10:6),(h-n:b-t=11:3)]均无差异(P值均大于0.05)。单独使用最佳单能量图(81.2%)、单独使用碘基图(87.5%)以及结合最佳单能量图与碘基图的CT能谱成像(93.8%)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CT(71.4%),但它们之间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碘基图(3.86±2.43)与最佳单能量图(3.74±2.18)的对比噪声比均大于常规MDCT(3.13±2.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31)。结论:与常规MDCT相比,能谱CT多参数图像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术前对胰岛素瘤的诊断能力。第二部分CT能谱成像在鉴别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中的价值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鉴别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与26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期(动脉期,胰实质期)增强CT扫描,并采用能谱成像模式。测量并计算的定量参数有标准化碘浓度、水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组与胰腺癌组两组之间的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评估CT能谱成像鉴别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在动脉期和胰实质期两期,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组的标准化碘浓度(0.25±0.17,0.46±0.22)和能谱曲线斜率(1.42±0.76,2.74±1.53)均高于胰腺癌组的标准化碘浓度(0.06±0.03,0.22±0.07)和能谱曲线斜率(0.92±0.46,1.27±0.5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水浓度在动脉期和胰实质期两期均无差异(P=0.603,P=0.7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动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曲线下面积(0.864)最大,其阈值为0.100,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88.5%。结论:CT能谱成像通过碘浓度定量分析能够提高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第三部分能谱CT定量分析在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黏液性囊性肿瘤及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能谱CT成像特征,以提高对它们的鉴别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包括胰腺假性囊肿22例,黏液性囊性肿瘤18例和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所有患者均行双期(动脉期,胰实质期)增强CT扫描,并采用能谱成像模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估定性指标间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评估定量指标间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用来评估在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能谱CT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最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联合进行多参数诊断。结果:三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从大到小依次为黏液性囊性肿瘤(58.56±10.48)、假性囊肿(45.23±12.52)和实性假乳头状瘤(36.09±18.27)(P=0.000)。假性囊肿患者均有症状,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多数有症状,而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则较少有症状(P=0.013)。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含有实性成分(72.7%),而假性囊肿则很少见到实性成分(0.09%),黏液性囊性肿瘤的实性成分阳性率(33.3%)居中(P=0.001)。胰腺假性囊肿(0.27±0.14,0.26±0.17)、黏液性囊性肿瘤(0.58±0.22,0.58±0.20)和实性假乳头状瘤(1.17±0.31,1.25±0.37)在动脉期和胰实质期两期的能谱曲线斜率均有显著差异(P=0.000)。胰腺假性囊肿(1.53±1.01,1.45±1.01)、黏液性囊性肿瘤(3.28±1.36,3.31±1.39)和实性假乳头状瘤(7.96±1.93,8.41±3.04)在动脉期和胰实质期两期的碘浓度有显著差异(P=0.000)。胰腺假性囊肿(2.03±1.18,2.11±1.21)、黏液性囊性肿瘤(4.82±1.87,4.08±1.83)和实性假乳头状瘤(10.23±2.43,10.69±4.05)在动脉期和胰实质期两期的钙浓度有显著差异(P=0.000)。胰腺假性囊肿(7.57±0.10,7.57±0.11)、黏液性囊性肿瘤(7.80±0.12,7.80±0.12)和实性假乳头状瘤(8.11±0.16,8.13±0.15)在动脉期和胰实质期两期的有效原子序数有显著差异(P=0.000)。多参数联合诊断的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碘(水)浓度、钙(水)浓度联合的典型判别函数系数分别为动脉期:-868.13,2742.64,-162.67,66.499;胰实质期为-190.99,206.55,63.20,-34.09;常数项为-11133.07。结论:胰腺囊性病变的囊性部分在能谱CT成像上具有不同的定量特征,能够为它们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并提高鉴别诊断能力。第四部分能谱CT在胰腺癌术前分期中的研究目的:探讨能谱CT在术前评估胰腺癌TNM分期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期(动脉期,胰实质期)增强CT扫描,并采用能谱成像模式。测量并记录的定量参数有动脉期的碘浓度、水浓度及40~140ke V(以10ke V为间隔)的单能量水平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定量资料的组间差异。结果:受侵脂肪40~140ke V的单能量水平CT值、碘浓度均大于正常脂肪,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侵脂肪与正常脂肪的水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淋巴结与胰腺癌病灶的40~140ke V的单能量水平CT值、碘浓度及水浓度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转移瘤与胰腺癌病灶的40~140ke V的单能量水平CT值、碘浓度及水浓度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能谱CT定量分析能够区分正常脂肪与受侵脂肪,并判断淋巴结、肝脏病灶与胰腺癌的同源性,有助于术前评估胰腺癌的TNM分期。
【关键词】:胰岛素瘤 常规CT 能谱CT 最佳单能量 碘基图 CT能谱成像 标准化碘浓度 能谱曲线斜率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 胰腺癌 胰腺囊性病变 能谱曲线 有效原子序数 碘浓度 钙浓度 能谱CT 碘浓度 单能量水平CT值 胰腺癌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0.44;R735.9
【目录】:
  • 中文摘要3-7
  • Abstract7-13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13-17
  • 前言17-19
  • 第一部分 能谱CT与常规CT在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中的比较19-27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目的19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19-21
  • 2.1 一般资料19-20
  • 2.2 检查设备与扫描方法20
  • 2.3 图像分析及数据测量20-21
  • 2.4 统计学分析21
  • 第三章 结果21-23
  • 第四章 讨论23-24
  • 第五章 结论24-25
  • 5.1 主要结论24-25
  • 5.2 不足和展望25
  • 参考文献25-27
  • 第二部分 能谱CT定量分析在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27-35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目的27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27-29
  • 2.1 一般资料27-28
  • 2.2 检查设备与扫描方法28
  • 2.3 图像分析与数据测量28-29
  • 2.4 统计学分析29
  • 第三章 结果29-30
  • 第四章 讨论30-32
  • 第五章 结论32
  • 5.1 主要结论32
  • 5.2 不足和展望32
  • 参考文献32-35
  • 第三部分 CT能谱成像在鉴别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中的价值35-45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目的35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35-37
  • 2.1 一般资料35-36
  • 2.2 检查设备与扫描方法36
  • 2.3 图像分析与数据测量36-37
  • 2.4 统计学分析37
  • 第三章 结果37-41
  • 第四章 讨论41-43
  • 第五章 结论43
  • 5.1 主要结论43
  • 5.2 不足和展望43
  • 参考文献43-45
  • 第四部分 能谱CT在胰腺癌术前分期中的研究45-53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目的45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45-47
  • 2.1 一般资料45
  • 2.2 检查设备与扫描方法45-46
  • 2.3 图像分析与数据测量46
  • 2.4 统计学分析46-47
  • 第三章 结果47-49
  • 第四章 讨论49-51
  • 第五章 结论51
  • 5.1 主要结论51
  • 5.2 不足和展望51
  • 参考文献51-53
  • 综述53-64
  • 参考文献59-64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64-65
  • 致谢65-66
  • 附录66-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树恺;余辉;郑彬;;成年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CT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年02期

2 陶庆玲;;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CT研究[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年11期

3 肖壮伟,林顺发,庄伟端;28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与CT研究[J];广东医学;2000年07期

4 唐春香;张龙江;卢光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CT研究与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年03期

5 邱小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研究[J];桂林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6 余晓龙,谢利水,曲国正,林益光,程毓华,杨柏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与CT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年02期

7 陈金英,王林森;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的CT研究[J];天津医药;2002年10期

8 丁承宗,王建国,刘斌;Ⅱ型糖尿病脑缺血性病变的CT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年02期

9 褚瑞华,徐春福,高丽娟,左胜前,刘布克;假性腰椎间盘膨出的CT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年04期

10 彭光明,蔡祖龙,陈巨坤;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雄斌;徐继生;马淑英;;1995年10月24日日食效应的电离层CT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曹国洪;许乙凯;许顺良;张敏鸣;吴元魁;段刚;;白血病并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与CT研究[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陈昕;;应用锥形束CT研究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于晓红;刘群;;急性脑出血氙-CT研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变化及药物干预[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丁卫华;李爱国;崔中兴;雷曼;秦俊绒;;混凝土动力损伤CT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6 王亚宁;时高峰;杜煜;;肾上腺结节的能谱CT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唐俊军;吴元佐;;正常成人甲状腺的CT研究及临床意义[A];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8 严志汉;虞志康;许崇永;程建敏;;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的CT研究进展[A];2005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张雪哲;王武;卢延;黄振国;洪闻;尚燕宁;任安;;SARS胸部表现和并发症的CT研究[A];华北五省市区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唐俊军;吴元佐;;正常成人甲状腺的CT研究及临床意义[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德红;鼻咽癌的CT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2 张宁;内窥频域光学相干CT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跃跃;肺段解剖的CT研究及其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D];苏州大学;2015年

2 杨晓凯;汉族与维吾尔族男性胸腰段椎弓根应用解剖的CT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玉婷;胰腺原发肿瘤的能谱CT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梁久平;腮腺肿块的常规与灌注CT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杨雄明;鼻腔的CT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于淼淼;无症状人群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双源CT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2年

7 刘彦文;混凝土力学行为的CT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胰腺原发肿瘤的能谱CT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441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8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