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神经源性肿瘤CT诊断研究
本文关键词:腹部神经源性肿瘤CT诊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腹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并探讨其CT诊断与鉴别诊断特点。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05月经病理证实的腹部神经源性肿瘤127例。包括男64例,女63例,年龄从2个月到70岁。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横膈到盆腔,层厚2mm,间隔2mm,注射对比剂进行多期扫描。在PACS上观察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的分布、数目、形态、大小、边缘、密度、钙化、测量平扫及增强的CT值等。所有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种类:本组腹部神经源性肿瘤127例,138个病灶,其中有神经鞘瘤17例,神经纤维瘤2例,节细胞神经瘤14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6例,神经母细胞瘤24例,副神经节瘤12例,嗜铬细胞瘤52例。其中恶性39例,占30.7%,良性88例,占69.3%。肿瘤分布:本组神经源性肿瘤138个病灶的位置分布,其中71.74%位于肾上腺(99/138),21.02%位于后腹腔(29/138),3.62%位于胃壁(5/138),3.62%位于腹腔(5/138);分布在肾上腺的病灶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位置。位于肾上腺的病灶以嗜铬细胞瘤为主,占63.64%(63/99),并较其他肿瘤分布在肾上腺的多。其中神经鞘瘤位于胃壁(5/17)占29.41%。年龄与性别:本组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肿瘤的性别、年龄的比较,其男女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神经节母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的平均年龄均低于神经鞘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瘤的平均年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P0.01)。肿瘤形态:神经鞘瘤与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与嗜铬细胞瘤形态上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其他的肿瘤之间的形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肿瘤边缘:神经母细胞瘤边缘不清的病灶较神经鞘瘤、神经节细胞瘤、嗜铬细胞及副神经节瘤的病灶多,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而其他肿瘤边缘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肿瘤大小:平均长径情况,神经母细胞瘤为8.92cm,神经纤维瘤为8.80cm,神经节母细胞瘤为8.45cm,节细胞神经瘤为7.46cm,神经鞘瘤为5.76cm,嗜铬细胞为5.27cm,副神经节瘤为6.93cm。在本组常见神经源性肿瘤病灶的平均长径比较中,神经母细胞瘤的平均长径大于嗜铬细胞瘤,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平扫CT值及强化率:本组病例中神经鞘瘤病灶平扫CT值低于其他5种神经源性肿瘤平扫CT值,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5);节细胞神经瘤平扫的CT值低于神经母细胞瘤,此差异有统计意义(方差分析,P0.05);嗜铬细胞瘤的动脉期强化率较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的动脉期强化率高,副神经节瘤的动脉期强化率也较神经节细胞瘤的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P0.05);嗜铬细胞瘤的静脉期强化率较神经节细胞瘤静脉期强化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P0.05);神经鞘瘤的延迟期强化率较嗜铬细胞瘤的延迟期强化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5)。肿瘤钙化:在神经母细胞瘤分别与神经鞘瘤、副神经瘤及嗜铬细胞瘤的钙化情况比较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1);节细胞神经瘤有钙化病变高于嗜铬细胞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肿瘤液化或坏死:神经母细胞瘤病灶中存在液化坏死或囊变的比例高于神经鞘瘤、副神经瘤及嗜铬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的也高于嗜铬细胞瘤及神经鞘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肿瘤内病理血管:138个腹部神经肿瘤病灶中,21个病灶内可见病理血管影(2个副神经节瘤、2个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2个神经母细胞瘤、5个嗜铬细胞瘤),其中神经母细胞瘤占57.14%(12/21)。良、恶性神经源性肿瘤在病灶的边缘、形态、钙化、瘤内血管、液化坏死、囊性变及大小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9例恶性肿瘤中,共有53.8%(21/39)发现转移病灶,其中24例神经母细胞瘤有75%(18/24)可见转移病灶,6例神经节母细胞瘤有33.3%(2/6)可见转移病灶,1例嗜铬细胞瘤有转移病灶,18例其它恶性神经源性肿瘤未见转移病灶。结论:1、腹部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肾上腺及腹膜后,良性肿瘤以嗜铬细胞瘤最为常见,恶性肿瘤以神经母细胞瘤最为常见。CT的定位诊断有较高价值。2、神经源性肿瘤常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其中神经鞘瘤及嗜铬细胞瘤可见囊性变。神经母细胞瘤及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病灶常见斑片状钙化灶,幼稚病理血管,边缘不清、形态不规则及包埋腹主动脉或肾动脉,并且常见转移病灶。神经鞘瘤及神经节细胞瘤钙化常为斑点状。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增强扫描的表现为快速持续性强化。神经鞘瘤常表现为持续延迟强化,延迟期强化最为明显。3、恶性的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及恶性副神经节瘤,其肿瘤病灶在CT上常表现为直径大于5cm。CT征象包括肿瘤边缘不清、形态不规则、肿瘤内出现斑片状钙化、液化坏死、病理血管及其它部位转移。
【关键词】:神经源性肿瘤 腹膜后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0.44
【目录】:
- 个人简历3-5
- 中文摘要5-9
- 英文摘要9-14
- 前言14-15
- 材料与方法15-17
- 研究内容17
- 结果17-26
- 讨论26-34
- 结论34-35
- 展望与不足35-36
- 参考文献36-39
- 综述39-49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明礼;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J];贵州医药;2000年03期
2 张爱伟,牛智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对评估疗效的影响[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刘衍桂,唐清涛;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诊断[J];齐鲁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4 杨荷霞,葛永春;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年01期
5 李贵平,魏玉美,范承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的CT诊断[J];云南医药;2000年03期
6 董秀玲,李燕,刘健;CT诊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年04期
7 董凤龙;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1年S1期
8 卓建平;颅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诊断[J];淮海医药;2001年03期
9 马俊胜,王成伟,高役中;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附113例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李万湖,李文武,陈兆秋,房俊飞,付政,崔永春,蒋兴莲;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附22例报告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汉明;邱大胜;毛永荣;陈宪;;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CT诊断(摘要)[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赵斌;;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附3例报告)[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3 陈本宝;张文奇;李小红;张善华;;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诊断[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韩文杰;;非功能胰岛细胞瘤的CT诊断(摘要)[A];2001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包迎伟;付立平;;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诊断[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黄学菁;张闽光;张敏;张如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诊断(附12例分析)[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7 徐丽莹;田志雄;张在鹏;廖美炎;吴光耀;;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CT诊断(摘要)[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旭升;;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5年
9 胡明华;翁媛英;;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附5例报告)[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许华权;;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湖北省罗田县万密斋医院 方华容;126例甲状腺癌B超、CT诊断疗效的对比研究[N];保健时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达;腹部神经源性肿瘤CT诊断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刘秉华;脂肪肝的CT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李航;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CT诊断及临床治疗策略[D];吉林大学;2015年
4 诸一吕;超声与CT诊断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刘戬;薄层螺旋增强CT诊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6 舒欣;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其介入治疗[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时佳宏;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超声与CT诊断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余莹莹;CT诊断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9 王健;320排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D];宁波大学;2012年
10 孙伟;食管癌气管、支气管隆凸浸润早期的CT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腹部神经源性肿瘤CT诊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4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484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