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双向培养在临床带教教师培养中的效果观察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教育论文,主要是关于院校双向培养在临床带教教师培养中的效果观察的介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根据我院制定的带教教师遴选制度,从内科学、外科学、老年与保健医学、康复医学4个教研室遴选出160名带教教师,其中男性74名,女性86名;本科学历74人,硕士学历56人,博士学历8人,本科以下学历22人;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100人,初级职称23人;年龄2O~55岁。
1.2 方法将内科学和老年与保健医学教研室82名带教教师设为观察组,外科学和康复医学教研室78名带教教师设为对照组。两组教师在性别、年龄、职称、学历、教学经历方面比较,差异无显着性(均P>0.05)。
1.2.1对照组培养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培养方法。(1)由科教处组织相关人员对带教教师每月进行业务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等知识。(2)根据教师职称的不同,确定培养方式和要求。对住院医师职称教师重点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际操作技术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主治医师职称教师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通过岗位实践,使其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术,组织实习医生进行病案讨论、小讲课,同时负责教学查房、修改病历,承担实习医生的讲课任务,协助临床科主任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提高医疗行政管理能力;高级职称教师则负责本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指导带教教师的临床教学工作,指导科室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查房,负责审查带教教师对实习医生的考核和出科鉴定,并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带教方案,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2.2 观察组培养方法在常规培养方法基础上,分期分批将带教教师送到医学院校进行为期—个月的培训,培训内容: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书写教案及讲稿、多媒体的制作、理论授课的基本技能与要求、文献检索、科研技能等。同时进行试讲,请医学院校资深优秀教师进行现场点评,观摩医学院校教师教学查房与见习带教。
1.2.3评价指标与方法(1)指标。比较两组带教教师理论授课优秀率、年度业绩考核优秀率、教案合格率、学生满意度调查合格率情况。(2)方法。由科教处统一制定“理论教学质量评价表”,“临床教师工作业绩考核表”,“教案、讲稿质量检查评价表”,“学生对带教教师满意度调查表”(各项考核或评价表的标准分均为100分,考核或评估分t>90分为优秀,满意率≥90%为合格)。在一个学年结束前一个月,科教处组织各教研室主任进行调查、评价和考核,成绩取每组的平均分。
1.3 统计学方法两样本比较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
2 结果
3. 讨论课堂理论授课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而课堂教学质量又依赖于教师的知识素养与教学能力脚。我院是多个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笔耕文化传播,每年承担大量的临床教学任务,临床带教教师均由临床医师担任。常规的师资培训在医院内部开展,注重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术的培训,对教案的书写、教具的制作、课堂时间分配、理论授课技巧等缺乏指导,带教教师不懂得如何运用启发式、问题式等先进教学方法,缺乏理论授课技巧,重点讲不透,难点讲不清,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生满意度不高。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医学教育的保证,临床带教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观察组通过将带教教师分期分批送到医学院校进行培训,通过了解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更新了教育理念。通过医学院校教师传授理论授课的技巧及如何书写教案、讲稿和课件制作方法等,使临床带教教师的教案、讲稿书写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使授课更加生动、形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文献检索、科研技能知识的学习既拓宽了带教教师的知识面,又增强了带教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而也提升了其教学能力。由表1可知,观察组教师的教案合格率、理论授课优秀率、工作业绩考核优秀率、学生满意度调查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践证明,“院校双向培养”提高了教师素质,值得在临床带教教师培养中推广。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4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4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