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脉穿刺体会
发布时间:2014-07-28 18:16
静脉穿刺对病人的心理及身体健康极为重要,无论是在治疗还是在应急抢救过程中,静脉穿刺是最常见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年老体弱、新生儿、长期住院这类病人静脉穿刺难度较大,所以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是减少痛苦,更主要的是提高生命的关键性之一,因此将临床上常见的几类病人的穿刺体会简述如下:
1 消瘦型
多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皮下脂肪甚少,血管清晰可见,但血管弹性差,细而易滑。穿刺时须将上下皮肤拉紧,固定血管,选用尖锐针头,刺皮要迅速,当针头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可稍抬高,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按血管走行方向将针头前送少许,常规固定。
2 肥胖型
多有高粘血症、冠心病等血管疾病。身宽体胖,皮下脂肪厚且松软,血管壁厚而坚硬,触摸时感觉粗大,但外观不明显,血管弹性小而滑。进针后针头易随血管滑行,虽粗大因可见度小而不一定成功。主要靠操作者的手感来决定血管方向。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在穿刺部位上下紧压固定且缓慢进针,针头刺入静脉腔内产生阻力减轻的感觉。回血后将针头顺静脉推送少许。
3 肢体水肿患者
微循环不好,静脉塌陷,难以充盈。血管壁弹性较小,脆性较大,属脆性血管,易被刺破造成皮下瘀血。此时在静脉近心端扎紧止血带,再向静脉回流方向充分推压血流,可使局部静脉充盈显露即可穿刺。水肿严重者局部按压片刻,在松开时看准血管走向,确定方位缓慢刺入,防止穿破血管,所以此类血管常不见回血,我的体会是觉察针头进血管有落空感,推药无阻力、无漏液现象即穿刺成功,一般不再往前进针。
4 新生儿静脉特点
新生儿期,多数新生儿皮下脂肪少,皮肤柔嫩。新生儿的血管比婴幼儿的血管暴露得清晰,且弹性差、管腔小、分支多、交错成网、血管易滑动而不易固定,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尤为明显,少数由于营养不良或因不同程度脱水,静脉充盈差,呈细头发丝状,有的看不见,摸不到。
(1)额静脉:位于前额正中,粗、直、不易滑动,操作时针头与皮肤呈15度角进针,当针头进入皮肤下后,再沿静脉的走向平行刺入血管见回血通畅后再固定。
(2)颞浅静脉前支:位于耳后略向前,笔耕论文,头部冠状缝沟内,较粗,用手即可触及。操作前先剃去头发,穿刺时摸准冠状缝沟,使针头与皮肤呈15度角进针,再沿血管走向平行进针见回血即可。
(3)颞浅静脉:位于颧弓的略上方,耳廓的前方,剃去耳廓上方头发即可暴露,此血管较粗、直、易滑 动,故操作时需用拇指固定再行穿刺。
本文编号:6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69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