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耐药志贺菌临床分离株AcrAB-TolC外排泵表达水平与耐药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15:31
本文关键词:氟喹诺酮耐药志贺菌临床分离株AcrAB-TolC外排泵表达水平与耐药关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志贺菌属 氟喹诺酮耐药 AcrAB-TolC外排泵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摘要】:目的:鉴定并掌握近七年天津市部分医院临床分离志贺菌株的血清型分布及其主要血清群、型及亚型;分析天津市部分医院志贺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研究对氟喹诺酮耐药的志贺菌临床分离株,其AcrAB-TolC外排泵mRNA水平的表达与菌株耐药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2015年,本研究所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三家三甲医院肠道门诊非重复患者粪便收集获得的志贺菌临床株。1、采用生化鉴定及血清凝集法,对所收集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确定血清群(型),明确近七年天津部分医院志贺菌临床株流行的主要血清型。2、利用萘啶酸、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等17种抗菌药物进行K-B纸片扩散实验,检测志贺菌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水平;通过包括萘啶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在内的5种抗生素筛选多重氟喹诺酮耐药(对3种或者3中以上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共计9株命为耐药组,其菌株编号依次为:F2、N8、F44、157、187、368、1113、3171、3327;随机挑选氟喹诺酮敏感菌株,9株命为敏感组,其菌株编号依次为:F13、1、22、174、186、377、1506、3283、3326。3、对上述耐药组与敏感组志贺菌株,借用三步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实验,检测AcrAB-TolC外排泵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量,并使用SPSS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菌株分型:经常规生物化学、血清凝集实验鉴定,192株志贺菌临床分离株中,宋内志贺菌(D群)98株(51%);福氏志贺菌(B群),83株(43%);鲍氏志贺菌(C群)和痢疾杆菌(A群)分别为9株和2株。2、药物敏感试验:192株志贺菌临床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率达95%。对第一代喹诺酮类(萘啶酸)耐药率为97%,对于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降低。其中,四环素、氨苄西林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依次为78%、77%、73%。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低(小于5%),且未见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亚胺培南耐药菌株。3、实时荧光定量RT-PCR:耐药组中acr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敏感组志贺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中acrB、tolC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均值高于敏感组志贺菌株,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9年-2015年天津市三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志贺菌株主要血清型为宋内志贺菌,其次为福氏志贺菌;2015年分离的鲍氏志贺菌和痢疾志贺菌株依次为9株、2株。志贺菌株对临床17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菌株比例高达95%,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均超过70%。志贺菌临床分离株氟喹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细菌AcrAB-TolC外排泵三个组成基因(acrA、acrB、tolC)mRNA表达量的增高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志贺菌属 氟喹诺酮耐药 AcrAB-TolC外排泵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6.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7
- 研究现状、成果11-16
- 研究目的、方法16-17
- 一、志贺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17-30
- 1.1 对象和方法17-21
- 1.1.1 实验材料17
- 1.1.2 试剂与耗材17-19
- 1.1.3 试验方法19-21
- 1.2 结果21-25
- 1.2.1 志贺菌株鉴定21-23
- 1.2.2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3-25
- 1.3 讨论25-29
- 1.3.1 志贺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学特点25-27
- 1.3.2 志贺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特点27-29
- 1.4 小结29-30
- 二、Acr AB-TolC外排泵的表达与氟喹诺酮耐药性的研究30-45
- 2.1 材料与方法30-37
- 2.1.1 实验材料30-32
- 2.1.2 实验方法32-37
- 2.2 实验结果37-41
- 2.2.1 总RNA的提取结果37
- 2.2.2 荧光定量扩增曲线37-38
- 2.2.3 荧光定量融解曲线38
- 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38-41
- 2.3 讨论41-44
- 2.4 小结44-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56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6-57
- 综述 致病微生物中外排泵结构和作用机制的研究57-74
- 综述参考文献64-74
- 致谢74-75
- 个人简历75
本文编号:772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7729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