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影像技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价值
本文关键词:超声影像技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超声检查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排空 超声检查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辩证
【摘要】:一 超声影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内脏敏感性、胃受容功能、胃排空功能及胃内食物分布情况的评估目的:通过超声影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受容等功能的评估,探讨超声影像技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2015年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中随机选取FD患者72例,男性28例,女性44例,年龄35.4±7.2岁,症状主要为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等,偶有恶心、呕吐,病程在4月至4年,参照RomeⅢ标准筛选入组。正常对照组(HS组)为健康志愿者3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30.2±5.6岁,于2年内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并行相关检查排除消化道相关疾病。受试者行液体应用试餐负荷实验,记录初始饱足感时饮入量、最大饱足感时饮入量,并运用超声记录两组受试者近端胃及远端胃的初始饱足感时、最大饱足感时及饮后30min、60min、90min、120min的面积,进一步计算出容积、胃半排空时间,近、远端胃容积比值等相关数据。结果:(1)FD组与HS组在初始饱感时,饮入量与近端胃容积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最大饱感时,FD组饮入量(565±127)ml明显少于HS组(752±133)ml;(2)FD组近端胃容积(688±165)cm2同样也小于HS组(795±153)cm2,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3)FD组在近端胃及远端胃的胃半排空时间上均长于HS组(P0.05),其中FD组近端胃半排空时间(52.9±18.8)min长于HS组(45.6±17.2)min,在远端胃排空时间上FD组(75.6±16.7)min同样长于HS组(66.2±16.4)min。(4)FD组与HS组的容积比值在最大饱感、餐后30min、餐后60min时间点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餐后90min、餐后120min时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超声影像技术通过对FD患者饮入阈值、胃容积及远端胃容积的实时监测,反映出患者内脏敏感性、胃内食物分布、胃受容功能及胃排空功能的异常,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与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二 对脾虚湿阻、脾虚气滞及脾阳虚的“痞满”患者辨证分型与其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研究目的:通过分析不同证型的痞满患者超声影像表现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同证型患者超声影像表现的差异性,探讨超声影像技术对中医诊疗痞满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2015年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中随机选取痞满患者72例,男性28例,女性44例,年龄35.4±7.2岁。根据中医症候诊断标准分为脾虚气滞型,脾虚湿阻型及脾阳虚型,每组24人。正常对照组(HS组)为健康志愿者3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30.2±5.6岁,于2年内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受试者行液体应用试餐负荷实验,记录初始饱足感时饮入量、最大饱足感时饮入量,并运用超声记录两组受试者近端胃及远端胃的初始饱足感时、最大饱足感时及饮后30min、60min、90min、120min的面积、容积,进一步计算出胃半排空时间,近、远端胃容积比值等相关数据。结果:(1)脾虚气滞组和脾阳虚组在初始饱足感时,与HS组在饮入量上未见明显区别(P0.05),而脾虚湿阻在初始饱感时的饮入量即与HS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在最大饱感时的饮入量均显著少于HS组,以脾虚湿阻组最为明显(P0.05)。(2)在近端胃排空早期,即1小时以内,三种证型的排空率均小于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脾阳虚组排空速率最慢;而在排空晚期脾虚气滞组和脾虚湿滞组与HS差异不明显((P0.05)),脾阳虚组近端胃排空率仍然小于HS组(P0.05)。(3)在远端胃的排空过程中,早期三种证型排空率均小于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脾虚气滞组及脾虚湿滞组在30min时均出现了负值,显示出其远端胃内容物的潴留。而在排空晚期,脾虚气滞组和脾阳虚组与HS组的排空率差异不明显(P0.05),脾虚湿滞组的排空率在120min内与HS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4)三种证型与HS组在近端及远端胃的排空时间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脾阳虚组近端胃半排空时间显著长于另外两组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滞组及脾虚气滞组远端胃半排空时间均较脾阳虚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滞与脾虚气滞组在远端胃半排空时间上未显示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影像表现在不同证型的痞满患者上存在差异,并与其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为中西医结合的循证医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超声检查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排空 超声检查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辩证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5.1;R57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3
- 缩略词表13-14
- 前言14-15
- 第一部分 超声影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内脏敏感性、胃受容功能、胃排空功能及胃内食物分布情况的评估15-30
- 1 材料与方法15-16
- 1.1 研究对象15
-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15
- 1.3 参与者排除标准15
- 1.4 主要仪器15-16
- 1.5 液体营养标准餐16
- 1.6 检查方法16
- 1.7 统计学方法16
- 2 结果16-18
- 2.1 FD组与HS组分别在初始饱感、最大饱感时饮入量以及近端胃容积比较16-17
- 2.2 FD组与HS组在近端胃及远端胃半排空时间的比较17
- 2.3 FD组与HS组在各个时间点近、远端胃的容积比值的比较17-18
- 3 讨论18-28
- 3.1 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18-22
- 3.2 西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进展22-23
- 3.3 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方案的研究23-24
- 3.4 实验结果的相关讨论24-28
- 4 结语28-30
- 第二部分 对脾虚湿阻、脾虚气滞及脾阳虚的“痞满”患者辨证分型与其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研究30-44
- 1 材料与方法30-32
- 1.1 研究对象30
- 1.2 中医辩证标准30
- 1.3 参与者排除标准30-31
- 1.4 主要仪器31
- 1.5 液体营养标准餐31
- 1.6 检查方法31-32
- 1.7 统计学方法32
- 2 结果32-34
- 2.1 三种证型与HS组在初始饱足感及最大饱足感时饮入量比较32
- 2.2 三种证型与HS组在各个时段近端胃与远端胃排空率的比较32-33
- 2.3 三种证型与 HS 组的胃半排空时间的比较33-34
- 3 讨论34-43
- 3.1 痞满中医病因病机34-36
- 3.2 中医对痞满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36-38
- 3.3 中医对痞满治疗方案的研究38-42
- 3.4 实验结果的相关讨论42-43
- 4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52
- 附录52-59
- 参考文献56-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国强;;医院超声影像创新人才培养[J];医学信息;2008年06期
2 张才智;吴建琼;;如何提高超声影像人员素质 全方位为患者服务[J];医学信息;2009年05期
3 吴建琼;张才智;;超声影像仪器设备的现代管理[J];医学信息;2009年05期
4 本刊编辑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影像诊断及新进展学习班通知[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9年05期
5 李岩;;健康传播与人际交流技能在临床超声影像诊断中的运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1年01期
6 陈素玲;医学超声影像设备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医疗设备信息;1999年04期
7 ;关于在基础研究文章中应增加超声影像图的建议[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8 陈延斌,赵帅,龙仕柏;多功能超声影像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医学信息;2003年06期
9 叶慧;2004年昆明国际超声影像学术论坛[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4年06期
10 包毅;;医学超声影像的技术及发展[J];中国招标;2006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宝玮;;医学模式变革与现代超声影像[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敬东;易先宏;李玉安;孙盛仁;;超声影像在小儿骨折诊断治疗中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董宝玮;;医学模式变革与超声影像进展[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盛林;;“绿色医疗”指导下的超声影像诊疗模式变革探索[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陈素玲;;医学超声影像设备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学影像设备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孙一红;;毒蛇咬伤肢体的超声影像特征[A];2007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范秀萍;朱强;汪林;马腾;夏春霞;周亚静;;超声影像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的探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李晶;王芳;刘英宏;;血液病中脾脏超声影像变化的临床意义[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9 马鲁楠;;超声影像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熊政纲;左龙;;超声影像实验设计[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耿倩;影像人生 定格精彩[N];科学导报;2009年
2 ;超声影像专业在我州蓬勃发展[N];恩施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子可;区域医学超声影像诊断互联平台的技术实现[D];云南大学;2016年
2 胡厚U,
本文编号:773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77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