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及其波动与心血管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12:26
本文关键词: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及其波动与心血管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腹膜透析 血红蛋白水平 血红蛋白波动 心血管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及其波动与心血管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3年5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腹透中心稳定透析并规律随访1年及以上的腹膜透析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贫血治疗情况,评估营养状况(BMI)、残余肾功能(e GFR)及透析充分性(Kt/V)。根据患者血红蛋白平均值分为达标组(Hb≥110g/L)和未达标组(Hb110g/L),根据贫血分度标准将未达标组分为轻度贫血组(90g/L≤Hb≤110g/L)和中重度贫血组(Hb90g/L);根据开始透析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红蛋白较基线变化绝对值的平均值分为低波动组(≤10g/L)、中波动组(10~20g/L)及高波动组(20g/L)。研究终点为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分析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红蛋白波动度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1、共纳入267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男性160例(59.93%),平均年龄52.66±13.72岁,中位透析龄37(21,61)月。主要原发病:慢性肾炎126例(47.19%),糖尿病肾病64例(23.97%),高血压肾损害56例(20.97%)。基线血红蛋白80.16±14.89g/L,研究结束时血红蛋白105.34±22.08g/L,达标115例(43.07%)。2、基线比较:与血红蛋白达标组相比,未达标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Kt/V、基线血红蛋白水平低,肌酐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促红素使用量少,铁剂用量大,开始透析时年龄轻,透析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红蛋白波动组患者:高波动组BMI及基线血红蛋白水平较低、尿素水平及Kt/V较高,中波动组促红素用量较少,低波动组e GFR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终点事件:经过中位随访37(21,61)月,267例患者中死亡92例占所有患者34.46%,CVD死亡40例占死亡人数43.48%。卡方检验显示血红蛋白未达标组的患者全因死亡明显高于达标组(42.58%vs23.21%,p=0.001),两组CVD死亡无显著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间CVD死亡及全因死亡无差异。卡方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血红蛋白波动组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均无显著差异。4、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血红蛋白(全因死亡:OR=0.97,95%CI(0.96-0.99),p=0.006)和血红蛋白波动(全因死亡:OR=0.98,95%CI(0.96-1.00),p=0.02)既是全因死亡也是CVD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低血红蛋白水平是心血管死亡(OR=0.96,p=0.003)及全因死亡(OR=0.96,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还有高BMI及低磷,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还有高龄、低透析剂量、低蛋白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结论本腹透中心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为43.07%,血红蛋白不达标的患者全因死亡率高。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与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红蛋白波动度均相关,但与血红蛋白水平关系更为密切,低血红蛋白水平是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腹膜透析 血红蛋白水平 血红蛋白波动 心血管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5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前言12-15
- 对象与方法15-19
- 结果19-23
- 讨论23-27
- 结论27-28
- 附表28-40
- 附图40-43
- 参考文献43-48
- 综述48-60
- 综述参考文献54-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历61
本文编号:803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8031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