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7 18:03

  本文关键词: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年

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张丽颖  

【摘要】:[目的] 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 Hp)临床研究文献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设计等进行总结概述,分析目前优势及不足,为临床、科研提供参考;对中医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 trial, RCT)进行系统评价,了解目前治疗现状;对辨证应用中药汤剂、中药散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Hp根除率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后贯穿理论与临床研究进行讨论及展望。 [方法] 系统评价:确定严格的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充分检索中药联合标准治疗方案治疗Hp相关文献,并进行评价筛选,纳入最终符合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对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按入组顺序申请中心随机号码,并给予相应治疗,A组为对照组,给予西药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克拉霉素0.5,每日2次(Bid),持续10天,B、C、D组为试验组,分别给予同对照组西药10天+中药散剂2周,Bid、同对照组西药10天+中药汤剂4周,Bid、同对照组西药10天+中药汤剂2周,Bid,停用西药后1个月为疗后访视点,复查Hp、安全性检查项目,填写症状量表、SF-36量表、PRO量表,对观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系统评价: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7篇,全部纳入的病例总数为1115例,试验组669例,对照组446例。完成治疗1058例,退出研究57例,其中拒绝复查失访45例,未按医嘱服药6例,因不良反应中止6例。各研究均报告了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等,具有基线可比性。Hp根除率方面,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根除Hp和单独西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5,RR=1.12,95%Cl [1.03,1.21]),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根除率高于单独西药组,;消化性溃疡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 RR=1.13,95%Cl [1.02,1.25]);慢性胃炎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9,RR=1.22,95%Cl [0.78,1.91]);疗程7天中西医结合组和单纯西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RR=1.09,95%Cl [1.00,1.18]);疗程14天中西医结合组和单纯西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 RR=1.35,95%Cl [1.08,1.70]);中成药联合西药vs西药的根除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25, RR=1.07,95%Cl [0.95,1.22]),而汤药联合西药vs西药的根除率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9, RR=1.17,95%Cl [1.07,1.29])。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和单独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14,0R=0.47,95%Cl [0.17,1.27])。亚组分析,汤药联合西药组和单纯西药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4, OR=0.27,95%Cl [0.11,0.66])。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和单独西药组的溃疡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46, RR=1.16,95%Cl [0.79,1.70])。 临床研究:共入选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768例,其中61例因无任何治疗后疗效记录不纳入FAS分析,FAS分析707例;有21例因依从性低不纳入PPS分析,PPS分析686例;SS集分析714例。所有受试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与合并疾病、合并用药情况在四组中分布均衡,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受试者基线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PRO量表各维度评分四组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Hp根除率(FAS)方面:A组为67.6%,B组为76.0%,C组为78.9%,D组为81.1%;Hp根除率(PPS):A组为67.6%,B组为76.6%,C组为78.1%,D组为80.4%。FAS分析结果:四组的Hp根除率比较,P=0.04890.05,四组不完全相同;PPS分析结果:四组的Hp根除率比较,P=0.07500.05,无统计学差异。对FAS进行两两比较,按照校正水准修正值α=0.0083,得到A组和C组之间(P=0.00810.0083)、A组和D组之间(P=0.00650.0083),根除率有统计学差异,C、D组的Hp根除率比A组高。受试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显著,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B、C、D三组症状积分改善值高于A组,但组间比较,P0.05,并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各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一致。受试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组内比较,P0.05,各组治疗后均有改善,生活质量均有提高。但组间比较,仅有身体疼痛维度评分四组不完全相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身体疼痛维度做两两比较,只A组和D组维度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D组对身体疼痛的改善明显比A组好。受试者PRO量表各维度评分在四个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改善有统计学意义。四个组组间比较,仅有反流、消化不良维度的改善情况,P0.05,四个组不完全相同;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反流维度的改善情况,只有A组与D组比较,P0.05,D组改善较A组改善明显。消化不良维度,A组与C组、D组比较,P0.05,C、D组对消化不良的改善都比A组明显。治疗前后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指标变化记录为不良事件,如肝损害等,未发现其它有临床意义的指标变化。治疗过程中发生与试验药物可能相关的不良事件23例,其中A组11例(6%),B组7例(4%),C组2例(1.1%),D组3例(1.7%),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多组间比较,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全相同;再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只有A组和C组、D组之间比较,P0.0083,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低于A组。 [结论] 系统评价: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的Hp根除率高于单独西药组。亚组分析结论: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根除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慢性胃炎的根除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无论疗程为7天还是14天,中西医结合组根除率均优于单独西药组;中成药联合西药组和单纯西药间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汤药联合西药组和单独西药组间根除率有统计学差异;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单独西药组没有统计学差异,汤药联合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独西药组间。 临床研究:辨证应用中药汤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能够提高Hp根除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PRO改善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59;R285
【目录】:

  • 中文摘要8-11
  • ABSTRACT11-15
  • 英文缩略词15-16
  • 第一部分 Hp感染的治疗文献综述16-80
  • 综述一 Hp感染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16-65
  • 参考文献49-65
  • 综述二 Hp感染的中医药治疗综述65-80
  • 参考文献76-80
  •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根除Hp的系统评价80-121
  • 前言80
  • 1 材料与方法80-106
  • 1.1 纳入标准80-82
  • 1.2 检索策略82-87
  • 1.3 数据提取87-106
  • 1.4 资料分析106
  • 2 结果106-115
  • 2.1 检索结果106-107
  • 2.2 纳入研究特征107-108
  •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108-109
  • 2.4 Meta分析结果109-115
  • 3 总结115-116
  • 3.1 结论115-116
  • 3.2 本研究的局限性116
  • 4 讨论116-119
  • 4.1 中西医结合根除Hp的文献质量评价116-117
  • 4.2 中西医结合根除Hp感染的RCT展望117-118
  • 4.3 Hp根除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分析118-119
  • 参考文献119-121
  • 第三部分 辨证应用中药汤剂、中药散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121-145
  • 前言121
  • 1 研究目的121
  • 2 资料与方法121-129
  • 2.1 诊断标准121-123
  • 2.2 纳入标准123
  • 2.3 排除标准123
  • 2.4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123-124
  • 2.5 研究设计124-125
  • 2.6 干预方案125-126
  • 2.7 观测指标126-128
  • 2.8 统计方法128-129
  • 3 结果129-138
  • 3.1 一般资料及基线情况129-132
  • 3.2 临床疗效比较132-137
  • 3.3 安全性分析137-138
  • 4 结论138-139
  • 5 讨论139-143
  • 5.1 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的疗效评价139-141
  • 5.2 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的安全性评价141-142
  •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142-143
  • 参考文献143-145
  • 第四部分 中医药根除Hp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探讨及展望145-168
  • 前言145
  • 1 Hp感染现代医学治疗存在问题145-149
  • 2 Hp感染的中医药治疗理论分析149-152
  • 2.1 Hp感染的中医药认识149-150
  • 2.2 中医药治疗Hp的机制探讨150-152
  • 3 Hp感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疗效152-154
  • 3.1 文献综述疗效152
  • 3.2 系统评价疗效152-153
  • 3.3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疗效153-154
  • 4 Hp感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154-157
  • 4.1 临床研究设计154-156
  • 4.2 临床研究实施156
  • 4.3 临床研究结果报告156-157
  • 5 中西医结合根除Hp感染的展望157-161
  • 5.1 理论愿景157-158
  • 5.2 临床研究展望158-160
  • 5.3 总结160-161
  • 参考文献161-168
  • 论文小结168-170
  • 1 研究结论168-169
  • 2 创新点169
  • 3 不足及展望169-170
  • 致谢170-171
  • 个人简介171-174
  • 附录1、疗效评价量表174-182
  • 附录1-1、症状量表174-175
  • 附录1-2、PRO量表175-178
  • 附录1-3、SF-36量表178-182
  • 附录2、查新报告182-18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谭淑华;邓小娟;;杀菌益胃汤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合并口臭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年17期

    2 李国欣;;用新四联疗法治疗耐药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年05期

    3 郭金峰;王建凤;;六君子丸联合四联疗法提高脾胃虚弱型Hp感染者根除率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年29期

    4 陈智龙;吕永慧;王玎;涂星;;清热化湿舒胃方及其寒热配伍对幽门螺旋杆菌的体外抑菌实验[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年06期

    5 任建刚;;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溃疡60例[J];中国药业;2015年09期

    6 申庆合;;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年12期

    7 张炜晗;;健脾活血方用于消化道溃疡治疗疗效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智龙;健脾袪湿清热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疗效评价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存柱,罗琦;自拟抑菌平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58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4期

    2 吴泰相;李幼平;李静;钟紫红;贾万年;;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和发表机制及实施说明[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3 刘清华;林渊;邱颂平;;单味中药散剂清除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J];福建中医药;2011年02期

    4 姜成,鄢春锦,刘蔚雯,张学敏;15味中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体外实验[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王素华,李立明,李俊;SF-36健康调查量表的应用[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年01期

    6 覃洁梅;;蓝青强教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验[J];广西中医药;2010年02期

    7 吴大斌;韦怡翠;李红;邱明霞;阳剑锋;宋成辉;;佛手四黄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06年08期

    8 常建华;;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2年09期

    9 李竟;袁媛;黄彧;胡建国;郑照军;;健康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10 张灵 ,张彤;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慢性胃炎90例[J];国医论坛;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天一,周福海;自制胃萎复胶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9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1期

    2 谢元元;曹静;查安生;;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药治疗概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1期

    3 杨兵;孙良;郜录英;储昊旻;;我国胃癌发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4 叶浩波;;雷贝拉唑新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1年02期

    5 王仙云;郭爱军;熊自忠;;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的相关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1年05期

    6 褚衍六;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研究现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7 王霞丽,李安源;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近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查安生;石美雅;章小平;邹晓华;;健胃冲剂联合西药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病的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吴义丽;;SF-36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陈涛;房启麟;俞腾飞;;蒙药沉香四味散的分析研究[J];北方药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敏;徐帆洪;;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进展[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捷虹;;沈舒文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邓天魁;汪一平;;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4 杨桂彬;魏红;牟方宏;;安速快速检测试剂盒诊断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的临床研究[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赵立宇;褚惠民;李福凤;杨涛;徐贵华;燕海霞;姚笛;;慢性胃炎胃镜、病理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杨志新;石学敏;;针灸治疗中风的循证医学证据与分析[A];“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学术论文集[C];2008年

    7 李瑛;梁繁荣;赵凌;吴曦;;针灸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8 赵宏;刘志顺;郭旭;;抑郁症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姜泉;曹炜;唐晓颇;焦娟;;复方雷公藤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8年

    10 吕文亮;陈琳;高清华;周燕萍;刘林;周慧敏;;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研究回顾及今后研究思路探讨[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汪继兵;自控锻炼对癌症长期生存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刘爱群;凋亡调控相关基因FAF1、Bcl-2和Survivin在Hpylori感染胃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机制初探及临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斯庆图娜拉;不同慢性胃病来源HP的耐药特征及抗HP嗜酸乳杆菌的抑制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何庆勇;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结合疗效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连凤梅;“随症施量”关键要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俞丽华;偏头痛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量表研制及性能初步考评[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李国辉;脾胃湿热证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的数据挖掘初步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李筱颖;胃痛PRO计算机自适应试验的初步构建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赵冰洁;加味达原饮对急性肝损伤湿邪内蕴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帅印;幽门螺杆菌ureB基因在乳球菌中食品级表达及免疫反应性[D];郑州大学;2010年

    2 许松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余莹;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L-4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施花锦;灭幽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粘膜组织NF-κBP65、IKKβ和IκBα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张强强;加味人参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靳艳江;黄连温胆汤加减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瘦素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徐颖;欣胃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秦义东;复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9 韩燕;薛生白《湿热病篇》论治湿热病思想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李钦青;参莪胶囊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彪;;中西药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86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年04期

    2 虞金宝;聂荣庆;吴东风;李才堂;李晶;;中药田基黄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6期

    3 ;我校研制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3期

    4 刘清华;林渊;邱颂平;;单味中药散剂清除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J];福建中医药;2011年02期

    5 姜成,鄢春锦,刘蔚雯,张学敏;15味中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体外实验[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傅晓晴,林乾树,李灿东,周维湛,唐福康,,朱红梅;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舌象证型关系探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李岩;邝枣园;李明;王宏敏;陈伟强;;黄芩苷对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年06期

    8 常建华;;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2年09期

    9 周雪强;;复方铝酸铋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中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年30期

    10 万娉娉;李捷;祖宝宏;;中医胃病辨证与幽门螺杆菌、胃黏膜及舌苔脉象的相关性观察[J];光明中医;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芦茜;陈瑜凤;;中药复方含片对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影响[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彦;Hp相关性慢性胃炎证素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力;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与中医证型间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陈余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陈芳;清热化湿法联合西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孙晓玮;痞满、胃痛病证候、证素分布特点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甘春霞;肖勇武;李燕云;冶兆军;;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年1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智龙;健脾袪湿清热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疗效评价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叶晖;荆花胃康胶丸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疗效评价及对H.pylori体内根除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健国,张梅涧;幽门弯曲菌的中药药敏试验[J];北京中医;1991年05期

    2 徐州,周德端,段国勋,王瑛,梁凤凌,汪俊林,杨晓华;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3年05期

    3 王覃,吴泰相,刘关键;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的评价[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王睿;贺佳;;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5 段义民,李兆申,湛先保,许国铭,许爱芳;应激性溃疡大鼠血浆、胃粘膜内皮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6 李昊;;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9期

    7 刘小英;温永顺;李裕福;周绍光;;鱼腥草煎液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8 张月彩,张万岱,周殿元,李树彬;三九胃泰治疗慢性胃炎前后胃粘膜的光镜及电镜观察[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9 江爱达,余林中,龚小卫,邓鹏,马晓冬;凉膈散药物血清对脂多糖诱导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кB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刘郁明,王红武,李琴,王莉,成艳;妊娠妇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关系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3期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7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87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9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