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消退作用

发布时间:2017-09-22 12:20

  本文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消退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左心室肥厚 动脉硬化指数


【摘要】: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 65例接受CAPD患者,根据其服用降压药物不同分为ARB(缬沙坦)组(A组)和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组(B组)两组,两组降压目标均为≤140mmHg/90mmHg,每间隔6个月定期至门诊随访,共随访24个月,即入选时(T_0)、6个月(T_6)、12个月(T_(12))、18个月(T_(18))、24个月(T_(24))。于随访各时点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肌酐、脑钠肽、尿量、超滤和肌酐清除率及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心胸比等,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同时观察T_0、T_(12)和T_(24)时动态血压监测,测定血压变异率并通过一系列计算获取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结果与基础值T_0比较,降压治疗第18个月后两组LVMI均明显下降(P0.05);与B组相应时点比较,A组T_6、T_(12)、T_(18)和T_(24)时点LVMI显著降低(P0.05)。与各组基础值比较,治疗后心胸比值下降(P0.05);A组T_(12)、T_(18)和T_(24)时点心胸比和脑钠肽值较B组相应时点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T_(12)和T_(24)时间点24h收缩压变异、24h舒张压变异和动脉硬化指数显著降低(P0.05)。心力衰竭再次住院率A组(5.4%)显著低于B组(11.6%)。结论 ARB能促进其CAPD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消退,降低血压变异和动脉硬化指数,可减少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发生率。
【作者单位】: 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兴医院)肾内科;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左心室肥厚 动脉硬化指数
【分类号】:R544.1;R459.5
【正文快照】: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AS)活性,降低血压,有效逆转心肌肥厚和改善心室重构,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心肌适应性改变和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桂英;左心室肥厚二代7例报告[J];中国综合临床;2000年06期

2 陈全福,陈晓虎;中药治疗左心室肥厚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2年02期

3 陈长勋,方文贤;心室肥厚动物模型及中药抗心室肥厚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04期

4 ;左心室肥厚研究近况[J];高血压杂志;2005年06期

5 李尚艾,张文杰,钱焕德;药物逆转左心室肥厚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年09期

6 周孝珍;;“累积计点法”在诊断左心室肥厚上的辅助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1980年01期

7 Frohlich ED;杨兴生;;左心室肥厚构成危险因素的机制[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7年04期

8 刘桂芝,杜学峰,阎玉兰;心电向量诊断左心室肥厚评价[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9 刘相星,任法鑫;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机制与对策[J];临床荟萃;1996年21期

10 钟西平;曹东平;缴涛;;老年人的左心室肥厚[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燕秋;魏日胞;陈香美;谢院生;;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和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绍良;刘尚武;王永铭;辛楠;鲁晓琳;施旭耀;徐祖玲;;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标准探讨[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3 刘培庆;;肾性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及药物相关靶点研究[A];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叶准松;汪一波;钟婷;董小群;罗小芬;;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变化特点[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祝江;柴大军;林金秀;宁若冰;;视黄醇X受体激动剂抑制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和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王云开;付熠;魏云峰;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彭小平;;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参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伟光;刘培良;;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平均脉压与左心室肥厚关系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琦;张佩生;;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电图看法[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9 王云开;付熠;魏云峰;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彭小平;;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参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云开;付熠;魏云峰;王梦洪;郑泽琪;;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参数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吴一福 段晓宏;心室肥厚者要勤测血压[N];健康时报;2009年

2 北大医院三部 余光明 (主任医师);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左心室肥厚[N];家庭医生报;2009年

3 ;选好降压药逆转左室肥厚[N];保健时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赵俊梅;必须遵守程序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杨锋;左心发“福”及早减“肥”[N];医药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辛颖;高血压继发左心室肥厚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赵晓民;血压波动性增高致微循环异常和左心室肥厚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家晴;慢性肾脏病患者血锶水平与血脂及左心室肥厚相关性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刘强;基础心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孙丽;原发性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其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4 董红静;延长血液透析时间对改善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系统评价[D];东南大学;2016年

5 练小铭;MHD患者LVH危险因素分析及Hb达标对其逆转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耿燕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和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7 王东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室肥厚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的探讨[D];中南大学;2007年

8 王莉;Sirt3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高表达与左心室肥厚相关[D];山东大学;2012年

9 肖芝秀;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_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10 邓翠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逆转的研究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00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900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6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