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级别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休克患者循环复苏策略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不同级别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休克患者循环复苏策略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级别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休克患者循环复苏策略的影响,试图为合理选择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的方法,根据患者接受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初级和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在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实施前后循环复苏策略变化的差异。结果96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接受初级血流动力学监测者(初级监测组)47人,接受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者(高级监测组)49人。两组患者的基线参数比较发现,高级监测组患者反映感染程度的指标一白细胞计数,以及疾病严重度评分均高于接受初级监测组,尽管尚未达到统计学显著的水平。其他基线指标,包括性别、年龄、不同类型休克比例、肝肾功能和感染部位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比较监测前后容量管理的变化发现,血流动力学监测前,初级组进行扩容的患者为61.7%、容量平衡的患者为23.4%、限制液体的患者为14.9%,高级组进行扩容的患者为69.4%、液体平衡的患者为30.6%、限制液体的患者为O%,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血流动力学监测后,初级组进行扩容的患者为57.4%、容量平衡的患者为21.3%、限制液体的患者为21.3%,高级组进行扩容的患者为51%、液体平衡的患者为32.7%、限制液体的患者为16.3%,尽管两组患者容量管理治疗方案均有改变,但高级监测组的改变比初级监测组更加明显(P0.05)。比较两组患者监测前后血管活性药使用的情况发现,在进行监测前后,初级组接受缩血管药物治疗的患者为74.5%(66%)、停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为25.5%(34%),高级组接受缩血管治疗的患者为69.4%(73.5%)、停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为30.6%(26.5%),两组患者在血管活性药物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另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后,两组患者使用心脏正性肌力药物均有所增加,初级组患者为6.4%,高级组24.5%,但高级监测组患者的增加明显高于初级监测组患者(P0.05)。结论(1)功能性血流动学参数可进一步提供容量状态的指标,有利于临床容量复苏策略的及时调整,使休克患者容量管理更加全面。(2)直接或间接监测心输出量等心功能的指标,能够及时评价休克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以便及时合并使用心脏正性肌力药物,纠正患者的循环衰竭。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监测 休克患者 循环复苏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59.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1
- 研究对象与方法11-14
- 一、研究设计11
- 二、研究对象11-12
- 1. 患者入选标准11
- 2. 患者排出标准11
- 3. 分组标准11-12
- 三、研究方法12-13
- 1. 观测指标12
- 2. 休克分型与休克的定义12
- 3. 循环复苏策略变化的定义12-13
- 四、统计学处理13-14
- 结果14-19
- 一、一般临床资料14
- 二、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14-15
- 三、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15
- 四、不同级别血流动动力学监测对容量管理的影响15-16
- 五、不同级别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血管舒缩药物的影响16-17
- 六、不同级别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心脏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的影响17-19
- 讨论19-21
- 结论21-22
- 参考文献22-24
- 综述24-32
- 参考文献30-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翠玲;张秀琴;;1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8年03期
2 雷晓峰;唐延先;陈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11期
3 叶杏天;;血流动力学监测简介[J];中华护理杂志;1982年02期
4 杨昆莉;贾艳敏;;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87年05期
5 王凤芝;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监测[J];九江医学;1994年03期
6 徐军;王厚力;王仲;于学忠;;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王阿莉;乜广珍;尹朝霞;;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新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31期
8 梁道业;;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辛毅;李肇仁;;危重监护病房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意义[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88年04期
10 葛琼珊;曹幼麟;张国祥;王振文;田路;张根水;许亮;吕俊朸;夏舜英;单江;;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无创性检查对慢性肺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J];起搏与心脏;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艳芬;;经胸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监测价值及临床应用[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严静;;危重病人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意义再评价[A];2005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吴斌;卢中秋;吴高俊;;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危重病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4 朱莉;;Picco监测的临床应用[A];首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暨2011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兰美娟;;54例危重患者PiCCO监测的实施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2008“海峡两岸护理青年科学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倪卫国;钟泰迪;;重症病人的微创监测新技术[A];2005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张玮;钱传云;;被动抬腿试验对容量反应性的评估[A];重症医学——2011[C];2011年
8 田青;郑萍;;主动脉弓离断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容量管理[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杨玉彬;杨建钢;;容量复苏与血液动力学监测[A];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2011暨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年会汇编[C];2011年
10 俞卫锋;;血流动力学监测(HDM)指导下的围术期目标导向治疗(PGDT)[A];全国第四次麻醉药理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张灿灿 通讯员 李东辉;血流动力学监测要重视细节[N];健康报;2010年
2 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 刘双;血流动力学监测 从有创到微创[N];健康报;2010年
3 ;血流动力学监测常见并发症[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血流动力学监测适应症与禁忌症[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雪梅;PiCCO和Swan-Ganz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及心衰合剂对急性心衰患者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王寅;不同级别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休克患者循环复苏策略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6年
3 NIJAMUDIN;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对ARDS患者液体管理的意义[D];吉林大学;2014年
4 范佳杰;经肺热稀释法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5 葛凤;重症创伤患者血乳酸的动态监测及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预后评价的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7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90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