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像阴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特征和原因分析
本文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像阴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特征和原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弥散加权成像 阴性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阴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单纯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头颅MRI将患者分为DWI阳性组和DWI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出院时结局的差异。结果入组的119例患者中,DWI阳性94例,阴性25例,DWI阴性率为21%,DWI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性别、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两组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未见显著差异,出院时DWI阴性组的NIHSS评分中位数为0(0,1),显著低于DWI阳性组NIHSS评分中位数1(0,4)(P=0.02);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中位数为0(0,1),显著低于DWI阳性组m RS评分中位数1(1,3)(P0.001)。DWI阳性组出血转化率(2.1%)和死亡率(1.1%)均较低,而DWI阴性组未见出血转化和死亡病例,两组的出血转化及死亡结局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与DWI阳性缺血性卒中相比,DWI阴性缺血性卒中出院时症状较轻,恢复较好。两组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低且没有显著差异,静脉溶栓对于DWI阳性及阴性的缺血性卒中都是安全的。
【作者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阴性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临床特点
【分类号】:R743.3;R445.2
【正文快照】: 陈蕾,朱宣,张萍,张敏敏,于龙娟,张永巍,吴涛,邓本强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单纯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头颅MRI将患者分为DWI阳性组和DWI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出院时结局的差异。结果入组的119例患者中,DWI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敏,王荪;缺血性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及临床决定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2期
2 韦英秀;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抗栓和抗高血压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5期
3 刘鸣;研究硕果累累 临床有证可循——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大有可为[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5期
4 张仁良,刘新峰;2002年缺血性卒中研究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年03期
5 袁恩庆,王馥;如何预防缺血性卒中[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5期
6 曲东锋;消极情绪可触发缺血性卒中[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12期
7 文诗广;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8 国红;缺血性卒中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9 国红;缺血性卒中的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10 宿英英;;如何评估缺血性卒中抗凝治疗的效果[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森;吴波;孔繁一;郝子龙;陶文丹;王德任;刘鸣;;缺血性卒中伴房颤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莹;周成业;刘朋;王云凤;;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远期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久伟;邹丽萍;;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10年后追踪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王为珍;祝茗;郑茜;赵永波;;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朱见文;何俊瑛;高玉林;李震中;;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进展型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许予明;;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A];河南省卫生部脑卒中及高危人群内科诊治技术培训班暨国际级继续教育培训班《脑卒中诊断与防治新进展》资料汇编[C];2012年
7 王翠兰;苗萌;;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8 刘朋;周成业;张莹;王云凤;;缺血性卒中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江静雯;刘建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与缺血性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周盛年;;解读《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组[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匡远深 通讯员 赵晶晶;左心房异常可引发缺血性卒中[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王丹;缺血性卒中治疗定下“双20”目标[N];健康报;2012年
3 陈小芦;走近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时间窗”[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马爱平;中匈合作研究缺血性卒中药物[N];科技日报;2010年
5 记者 靖九江;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N];中国医药报;2012年
6 刘飞;《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发布[N];科技日报;2013年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玉华 艾克拜尔;步长脑心通胶囊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研究[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董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 抗栓研究方兴未艾[N];健康报;2006年
9 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王拥军邋博士 郑华光;哪些药物能防治卒中[N];健康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裘炯华;我国卒中管理现状:他汀类应用不理想[N];医药经济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绍鹏;血清尿酸和GLUT-9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旺姗;缺血性卒中后DAPK1死亡信号介导突触损伤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魏海萍;cPKCγ通过Akt-mTOR通路调制神经元自噬减轻缺血性卒中鼠脑损伤[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4 唐小平;综合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风险[D];南昌大学;2016年
5 马永盛;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R92H和V279F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及其亚型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6 谈颂;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影响及预测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宁;预测缺血性卒中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的危险评分在中国病人中的外部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潘旭东;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β-148C/T基因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9 马英;缺血性卒中住院时间预测因子暨与CD40-1C/T遗传多态性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10 詹奕红;CELSR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文;脑心通胶囊对CYP2C19*2、*3型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卒中复发的预防作用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王文娟;缺血性卒中患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吕琦;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杨有仙;后循环首次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5 周全;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及短期预后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高涛;血压对缺血性卒中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吕慧慧;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观察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8 杨恋;转录因子EGR1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9 臧雪风;HDAC在缺血性卒中大脑皮层的表达及其选择性抑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张文静;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合并房颤的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70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97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