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临床分离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内外联合用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14:10

  本文关键词:临床分离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内外联合用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基因 多粘菌素 联合用药 大蜡螟


【摘要】:目的通过对安徽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进行耐药性分析,了解本地区的菌株分布与耐药现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CRAB)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探究该基因在耐药菌株中的流行特征,为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运用棋盘法联合药敏实验(Checkerboard assay)、时间-杀菌实验(Time-kill assay)以及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s,MPC)测定等方法,探究多粘菌素E(Colistin,COL)分别与磷霉素(FOS)、舒巴坦(SUP)、亚胺培南(IMP)、利福平(RIF)和左氧氟沙星(LVX)联合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XDRAB)的体外协同效应;建立鲍曼不动杆菌大蜡螟感染模型(Galleria mellonella infection model),深入探究多粘菌素联合左氧氟沙星的体内作用效果,为寻找新的抗生素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菌株来源本实验所用的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全部分离于2012-2013年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收集范围为安徽省21家三级甲等医院。其中95株来源于痰标本,12株来源于尿液标本,9株来源于分泌物标本,4株来源于血液标本。药敏实验的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质控菌由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中心保存。1.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CLSI)推荐的MH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2.根据体外药敏结果筛选CRAB,PCR检测包括blaOXA-23-like,blaOXA-24-like,blaOXA-51-like,blaOXA-58-like,blaVIM,blaIMP,blaNDM,blaKPC等基因在内的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携带情况。3.根据细菌的基因型和表型检测结果,从12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筛选出XDRAB。运用棋盘法联合药敏实验测定COL联合RIF,LVX,IMP,SUP和FOS对XD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4.以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为亲本株,体外用含COL的琼脂平板筛选出COL耐药突变株AB19606R,直至COL的MIC128mg/L。5.COL与LVX的体外联合实验对象为4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2株为临床株,选自于XDRAB(分别为COL耐药株、COL敏感株);另2株为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与COL耐药突变株AB19606R。实验方法包括:棋盘法联合药敏实验,时间-杀菌实验,MPC实验,生物膜抑制实验;体内实验运用大蜡螟感染模型,综合评估LVX单药及联用COL时对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效果。方法结果1.研究表明,120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氨曲南(AZM)和头孢曲松(CRO)的敏感性最低,为14.3%和14.7%;IMP,MEN,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阿米卡星(AMK)和环丙沙星(CIP)的敏感率分别为38.9%,31.5%,37.1%,40.4%,33.6%。12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CRAB为70株。2.经检测,70株CRAB中blaOXA-23和blaOXA-51基因全部阳性,并未检测出blaOXA-24,blaOXA-58,blaVIM,blaIMP,blaNDM和blaKPC基因。3.本研究筛选出50株XDRAB进行联合药敏实验。当选定的五种抗生素分别与COL联用时,对部分菌株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且通过计算得出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大多低于0.5。COL与五种药物联合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协同效应,其中COL联合RIF的协同率为92%,联合IMP为88%,联合SUP为72%,联合LVX为64%,联合FOS为50%。4.LVX联用COL对于COL敏感的临床株有明显的协同杀菌效应;MPC试验中,两株COL敏感株(ATCC196906和临床敏感株)的COL MPC为128mg/L和256mg/L,而联用2mg/L的LVX之后,COL的MPC值均下降到16mg/L;抑制突变选择指数(Mutation prevention index,MPI)分别比COL单药时下降了8倍以上和16倍以上。体内实验中,LVX与COL联用时,幼虫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的存活率。结论1.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安徽地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不断增长的感染率以及多重耐药甚至广泛耐药和全耐药菌株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临床治疗。2.本实验中收集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中,较流行的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blaOXA-23和blaOXA-51。3.多粘菌素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后治疗选择。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泛耐药菌仍对多粘菌素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但国内外已有多粘菌素耐药株以及多粘菌素异质性耐药现象报道。考虑到单独用药的限制性,以多粘菌素为基础的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可成为临床医生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替代方法。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基因 多粘菌素 联合用药 大蜡螟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6.5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5-7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4
  • 第一部分 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检测与耐药性分析14-29
  • 前言14-15
  • 材料与方法15-21
  • 结果21-23
  • 讨论23-25
  • 结论25-26
  • 参考文献26-29
  • 第二部分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联合用药的体内外研究29-57
  • 前言29-30
  • 材料与方法30-37
  • 结果37-48
  • 讨论48-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7
  • 附录57-59
  • 致谢59-60
  • 综述60-74
  • 参考文献67-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伦浩;吴敏芝;司徒冰;;2007-2008年广州某院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0年05期

2 朱丽莎;王凤玲;杜昆;艾彪;;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环境中的分布情况调查[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3 王婷;;重症监护室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24期

4 王炯;汤懿珍;;50例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06期

5 刘敏龙;王国恩;王红梅;;西安某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调查和治疗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17期

6 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倪语星;邱海波;石岩;施毅;王辉;王明贵;杨毅;张菁;俞云松;;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08期

7 刘琼慧;吴梅芳;黄春燕;;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与预防[J];全科护理;2012年29期

8 吴天清;王家珍;应军;蒋莉;;县级医院综合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7期

9 刘伟萍;崔小梅;;老年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24期

10 杨建琼;;三级县级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状况[J];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培洪;凌保东;;多重PCR技术在检测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化疗药理暨抗感染药理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2 王芳;易滨;涂显春;雷红;孙敏霞;刘军;赵晓晓;;鲍曼不动杆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3 薛宝升;;鲍曼不动杆菌感染[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嘉琳;于沁;瞿洪平;;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防控及抗生素优化方案的前瞻性研究[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董宝坤;;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干预措施评价[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孙立新;刘兰平;耿蓉娜;温婵;;儿童住院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7 郇京宁;;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A];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感染创面综合治疗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8 董涛;童卫杭;李聪然;钱皎;王睿;;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A];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董涛;童卫杭;李聪然;钱皎;王睿;;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董涛;王睿;童卫杭;柴栋;裴斐;梁蓓蓓;方翼;范燕;李聪然;;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主动外排机制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陶庆春;警惕鲍曼不动杆菌[N];健康报;2006年

2 通讯员朱水英 记者李水根;鲍曼不动杆菌研究获多项创新成果[N];健康报;2010年

3 祝建芳邋朱水英 特约记者 俞欣;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新耐药基因[N];健康报;2008年

4 福建省立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王大旋 本报记者 曾令浩 整理;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联合用药为王道[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 刘丽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 陈宏斌;院内细菌耐药有分布图[N];健康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敬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威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相关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3 许攀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与“耐药岛”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符一骐;中国部分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刘丁;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6 汪杨;自噬在真核细胞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中的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田雪;多利培南及其联合用药对不同碳青霉烯酶基因鲍曼不动杆菌体外和体内抗菌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8 闫中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多态性及耐药基因组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9 马真;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10 周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同源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禹;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的筛选及其理化性质与生物信息学分析[D];大连大学;2015年

2 梁立杰;机械通气住院患者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影响因素[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张旭;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闫振宇;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肺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郑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相关机制的研究[D];成都医学院;2015年

6 裴欢欢;2010-2012年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杨艳;厦门地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晏奎;磷霉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干预作用的体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9 魏振波;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A1S_0115A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10 卢灵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77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977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b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