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博士生的论文发表惯习考察:基于“入场费”的视角
本文选题:学术场域 切入点:博士生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的博士生不像西方的博士候选人那样,以取得"共同体的承认",缴纳"实质性入场费"的形式,获准成为学术场域的正式成员。相反,为了满足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的量化考评要求,他们不得不竭力筹集"期刊符号资本",为缴纳"形式化入场费"而拼命发表论文,致使其生成了一稿多投、一稿多发、忽视稿费、违心删改、偏爱核心等论文发表惯习。因而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学术场域形式化的"入场费"征缴方式,才能促使博士生真正养成重视创新,珍视知识产权的发表惯习。
[Abstract]:Our doctoral students are not allowed to become full members of the academic field in the form of "community recognition" and "substantial admission fees", unlike Western doctoral candidates. In order to meet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requirements of training units and employing units, they had to make every effort to raise "periodical symbol capital" and to publish papers desperately to pay "formal admission fees", result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one draft with more input and one draft with more distribution. Neglecting the contribution fee, violating the will to delete, and favoring the publication of articles such as the core. Therefore, only by fundamentally changing the formal "admission fee" collection method in the academic field of our country, can doctoral students be urged to really develop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innovation. Cherish the publishing habi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作者单位】: 安徽工业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韦伯式问题’的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1CSH049)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姜星海;李晓红;;我国博士生科研现状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1期
2 邓锁;实践中超越─—析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理论[J];青年研究;2000年01期
3 赵世奎;沈文钦;;博士生就业偏好的实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吴克领;;新农村集贸市场化缓慢的原因探析——基于淮安市W村的社会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3 王英;李晓乐;;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特点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黄剑;;自我的建构与认同——以林妈残疾身体为社会文本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5 苑国华;;论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6 张美川;;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其反思效果[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康丽颖;;教师教育研究的实践意蕴——布迪厄实践理论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8 王晓辉;;《关于欧洲高等教育伦理价值和原则的布加勒斯特宣言》的解读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9 于雪霞;赵勇强;石春生;;国防科技奖励促进技术创新的系统动力学建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10 阎光才;教育过程中知识的公共性与教育实践——兼批激进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和课程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桂波;;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蒋青海;;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纽带作用——读《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樊阳程;;机器发现与科学发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卢艳君;;对默顿科学社会学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付恒阳;段联合;;论科学发现的非偶然性——默顿的科学多重发现思想评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肖雄;;西南联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郭荣茂;;科学制度与风险社会[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胡慧河;;默顿的科学规范在学术期刊编辑中的适用[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雄胜;张国法;刘旭;于成永;酆尘颖;;中国会计研究规范及其成效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袁真富;驰名商标异化的制度逻辑[D];上海大学;2010年
3 顾辉;教育:社会阶层再生产的预演一项对H市两所高中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4 黄祖军;农户对子女教育投入的行为逻辑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李航;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社会交换[D];上海大学;2010年
6 袁同成;量化考评制度与学术人的著作权惯习[D];上海大学;2010年
7 陈林生;市场场域:专业市场的社会结构分析[D];上海大学;2010年
8 雷明贵;法院调解的实践逻辑[D];上海大学;2010年
9 宋立军;超越高墙的秩序[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杨红;拉祜女童的教育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美红;论我国科技奖励法律制度的完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倩;中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仝召燕;文科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莫甲凤;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曼;科学文化发展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怡;甘肃省属高校研究生教育现状调查[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汪明进;区域技术创新环境的构建及其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庞雪晨;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彭美贵;当前青年研究生学术心理探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2 王岳川;布迪厄的文化理论透视[J];教学与研究;1998年02期
3 马更新;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必要性及其表现方式[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3期
4 崔秋灏;在校硕士研究生科研训练的问题与建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1期
5 于海;反思社会学:走出社会无意识──读布迪厄《反思社会学导引》[J];社会;1998年10期
6 包亚明;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初探[J];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7 刘少杰;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J];社会学研究;199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巨慧;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要素及整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边季;;华中科大宣布 不要求两年制硕士发表论文[J];北方音乐;2006年07期
2 徐忠勤,强文鑫,李言俊;拓宽博士生知识面浅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年05期
3 马建青,倪东,蒋笑莉,王东;当代博士生的思想状况及其特点——浙江省高等院校226名博士生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1997年02期
4 杨丛笑;适合中国国情革新博士生课程体系[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韩启放;当前博士生状况的若干特点、影响因素及改进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年05期
6 崔峰 ,严鑫源;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科技.人才.市场;1997年02期
7 刘保卫;对博士生学习年限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年02期
8 张文修,白永毅;四谈博士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年01期
9 ;要重视博士生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1991年06期
10 董维春,,徐翔,盖钧镒;新形势下农科博士生培养规格、模式与方法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劲松;田原;王杨X;;基于人力资源内在素质理论的博士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裴劲松;田原;王杨X;;基于人力资源内在素质理论的博士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吕一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推动本科教学水平提高[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如何做一个好教师和研究人员 1980年给南京大学生化进修教师讲话[A];中国营养学会创始人郑集教授110岁华诞暨老年营养与长寿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9年
5 ;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情况简介[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何学华;;从学报角度看我校的学术发展状况[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7 ;发起、赞助单位介绍[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8 程秋;袁重胜;方传龙;;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博士生质量[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9 ;山东理工大学轻工与农业工程学院学科介绍[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晶;南工大博士生服务我市[N];宜兴日报;2010年
2 记者 赖红英 通讯员 朱智广;暨大鼓励博士生出优秀成果[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媒体工作者 王石川;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清华博士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媒体工作者 王石川;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清华博士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媒体工作者 王石川;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清华博士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媒体工作者 王石川;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清华博士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媒体工作者 王石川;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清华博士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媒体工作者 王石川;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清华博士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媒体工作者 王石川;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清华博士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媒体工作者 王石川;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清华博士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俊超;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保障我国农科博士生质量的投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2 张跃忠;布尔迪厄高等教育社会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李源源;“场域—惯习”理论视角下待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颜宁江;我国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问题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贾俊菊;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6 刘陶;基于场域理论的高校教师激励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方卉;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科研状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芳;教师教育政策文本的实践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家德;教育类课程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与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欣;香港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78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unwenfabiao/157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