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写作法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21:33
本文关键词:模仿写作法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模因论 模仿写作法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研究生
【摘要】:英语写作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对于英语写作教学有着多年的研究。本文作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模因论视角下的模仿写作法进行教学研究。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用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兴理论,由Dawkins于1976年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模因有两层涵义,存储于人脑中的信息是模因,而通过各种传递方式传播出去的信息也是模因。模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我国的何自然教授于2005年曾阐述过模因与语言教学的关系,指出模因论对模仿教学有着积极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试图验证模因论下模仿写作法对提高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积极有效。 本文选取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作为研究载体。它是所有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英语写作课程。多数学校都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发表一到两篇论文,有的同学还需要发表SCI或参加国际会议的英语论文。本文作者随机选取了两个平行班级进行教学实验。一个作为控制组,,一个作为实验组,都是由同一位老师担任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以确保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最小化。 本文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课堂观察,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作者根据提前设计好的观察量表,对实验组和观察组每周进行一次课堂观察,以便了解模仿写作法在实行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反应等情况。定量研究采取了测试和调查问卷的方法。测试主要是对实验前后的写作成绩进行测试,将前测和后测的成绩运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前测是为了确认控制组和实验组的英语写作水平相差有多大;后测是为了证明模范写作法是否有效。调查问卷是实验结束后,在实验组采集的,目的在于了解实验对象对模仿写作法的态度。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本次的研究能引起大家对模仿写作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法的重新关注和肯定,另外这次研究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模因这一新兴理论,以及模因论视角下模仿写作法值得推行的合理性。
【关键词】:模因论 模仿写作法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研究生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9.3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1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11-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2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whole thesis12-14
-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14-40
- 2.1 Meme and imitation writing approach14-22
- 2.1.1 Definition of meme14-15
- 2.1.2 Evolution of meme15-19
- 2.1.3 Meme and language19
- 2.1.4 Meme and imitation19-20
- 2.1.5 Memetics in imitation writing approach20-22
- 2.2 Research on memetics abroad22-23
- 2.3 Research on memetics at home23-29
- 2.3.1 Research on memetics and language24-27
- 2.3.2 Research on memetics and translation27-28
- 2.3.3 Research on meme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28-29
- 2.4 The genre of writing teaching approach29-40
- 2.4.1 The genre of writing teaching approach abroad29-34
- 2.4.2 The genre of writing teaching approach at home34-38
- 2.4.3 Research on imitation writing38-40
- Chapter Ⅲ Research Design40-43
- 3.1 Research questions40
- 3.2 Subjects40
- 3.3 Instruments40-41
- 3.4 Procedure of the research41-43
- Chapter Ⅳ Results and Discussion43-52
- 4.1 Analysis of the classroom observation43-45
- 4.2 Analysis of the result of the tests45-46
- 4.2.1 The pre-test45
- 4.2.2 The post-test45-46
- 4.3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46-50
- 4.3.1 The structure of the questionnaire47
- 4.3.2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discussion47-50
- 4.4 Summary and suggestions50-52
- Chapter Ⅴ Conclusion52-54
- 5.1 Major findings52
-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52-53
- 5.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53-54
- Bibliography54-59
- Appendix1 Classroom observation form59-60
- Appendix2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60-61
- Appendix3 The result of the pre-test by SPSS61-62
- Appendix4 The result of the post-test by SPSS62-63
- Appendix5 Results of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from EG63-65
- Appendix6 Results of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from CG65-67
- Appendix7 关于模仿写作法在非英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67-68
- Appendix8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s68-69
- Appendix9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s by SPSS69-73
- Appendix10 Paper published during MA program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凤;;语言模因在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中彰显特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江华珍;;语言模因与网络语言[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1期
3 谢朝群;李冰芸;;礼貌·语言·模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马萧;从模因到规范——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述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高霄;;语言变异的模因理据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庄美英;;语言模因的传播方式和特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徐盛桓;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张光明;杨淑华;;评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J];中国科技翻译;2007年04期
9 夏家驷;时汶;;模因论与人文社会科学——生物基因理论在语言上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2期
10 吴淑严;;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桂容;范文模仿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璐;模因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行性评估[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19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unwenzhidao/919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