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市民社会兴起的标志_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_英国脱欧 背后是市民社会的暗淡

发布时间:2016-09-10 15:11

  本文关键词:市民社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6月26日,争议已久的英国脱欧问题终于一锤定音。51.9%对48.1%,脱欧派以微弱的优势拿下了这局。然而随着结果公布,新的问题开始浮上台面。英镑暴跌、股市大乱、首相辞任,英国人并没有时间去享受所谓的“不列颠民族的胜利”。他们开始感到迷茫,觉得这个结果和自己所预期的大相径庭。虽然之后有四百万人联名要求重新投票,但英国政府并没有把民主决议过程当作儿戏,断然拒绝。脱欧大势,已成定局。

  一向沉稳、谨慎的英国人为什么会如此草率地做出决定?当听到英国人高喊“让抢工作的荷兰佬滚出去”时,我们发现,触发脱欧的导火索其实正埋藏在移民问题中。

  依循欧盟章程,英国必须和其他成员国一样,敞开国门任由欧盟各国移民随意去留。然而,在巴黎和布鲁塞尔发生恐怖袭击之后,移民问题已成欧洲人的心头之患。英国人更如惊弓之鸟,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反应,希望通过脱欧隔绝移民。不少英国人认为,移民破坏了社会秩序,抢走了自己的工作,令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这种偏执思维促成了脱欧投票,更将投票结果向着狭隘的民族主义方向推去。

  英国原本并不是一个高压、缺乏多样性和宽容性的社会,相反,它有着十分深厚的市民社会基础。早在一战之后(1917年),英国便为处理大众福利而设立了社会服务协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社会福利机构之一。受宗教文化和历史影响,英国人热衷于捐赠和志愿者活动,在历年的世界慈善指数排名中,英国都位居高位(2011年第五位,2012年第八位)。正因其深入骨髓的人文主义、包容性和文化多样性,英国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以印度、中国为最)。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有着强烈包容性的社会会走上一条排外之路。也正因如此,我们在聚焦移民流入英国的问题时,往往忽视了其本身市民社会弱化的问题。

  实际上,市民社会的水平、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组织的多寡往往与地区经济条件挂钩。所谓“食足知荣辱”,在愈发贫穷的地区,比起发展公共福利,人们更倾向于维护自身的利益。一旦贫富差距表面化,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很容易演变成一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排外思维。这一点即使是在慈善大国英国也不例外。

  根据英国国家志愿者协会(NCVO:National Council for Voluntary Organisations)发布的《英国市民社会年鉴(UK Civil Society Almanac)》,英国各个地区的志愿者组织数量分布并不均匀。2012年,人均志愿者组织数(每一千人所对应的志愿者组织数)最高的地区为苏格兰,,高达3.4。首都伦敦亦有2.8之高。相比之下,位列末位的东北英格兰只有1.7,克郡-亨伯(1.9) 、西密德兰(2.0)、东密德兰(2.3)的得点也同样相对较低。

  而纵观英国各个地区的脱欧投票结果,我们惊奇地发现,倾向于脱欧的正是那些市民社会水平更低的地区。最倾向于留欧的地区是苏格兰和伦敦,而最希望脱欧的正是东、西密德兰和东北英格兰以及克郡-亨伯。这些市民社会相对凋敝的地区不但在经济上处于弱势,人种单一,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相对严重。当地居民希望通过脱欧改善自己的经济情况,同时将移民视为洪水猛兽。讽刺的是,享受欧盟政策福利最多的恰恰是这些弱势地区的居民。

  一旦陷入贫富差距的陷阱,社会本身会陷入一种焦躁状态,从而逐渐丧失其应有的市民性。无论拥有多么深厚的市民社会基础,其深处依然埋藏着狭隘民族主义的火种。国家在强调经济利益之时,如果让各个地区之间失衡,甚至任由其市民社会凋敝,其结果便可能是将整个社会推入霍布斯所描绘的那个无血无肉的“万人对万人的斗争”里去。英国脱欧,我们应引以为鉴。

(责任编辑:柳苏源 HN091)

看全文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英国脱欧 背后是市民社会的暗淡》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市民社会兴起的标志_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_英国脱欧 背后是市民社会的暗淡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你可能会喜欢


  本文关键词:市民社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2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12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f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