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赐体系下的黠戛斯与唐朝关系
发布时间:2017-11-14 04:25
本文关键词:贡赐体系下的黠戛斯与唐朝关系
【摘要】:经过南北朝的政治大动荡、民族融合之后走上历史舞台的唐王朝,其统治的疆域空前,往北直至漠北腹地,往西则囊括整个西域,“天下宴然”,“四夷宾服”。究其因,一般认为是缘于唐朝推行的一系列较为开明和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民族政策。即使是在唐后期其自身实力、民族威望大为削弱的情况下,唐朝当时的权力集团仍然能够长袖善舞,巧妙地游走于各民族之间,维持唐在各民族中最低限度的共主地位及以唐为中心的贡赐体系。而笔者感兴趣的正是唐在前、后两个时期分别对少数民族用的羁縻之策的差别。 黠戛斯是我国境内的柯尔克孜族的祖先,也是今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的先民。唐朝时代的黠戛斯曾先后臣服于突厥、薛延陀、回鹘等少数民族政权,至840年击溃回鹘一度称雄漠北。在笔者所能找到的历史文献材料中很少有关唐与黠戛斯战争的记载,即便是在黠戛斯鼎盛时期(840-857年),唐与黠戛斯也是保持着和平的关系。从648年太宗设坚昆都督府到890年(890年以后唐有关黠戛斯的“朝聘册命,史臣失传”),唐与黠戛斯在贡赐体系下的和平关系维持了两百多年,这种“和平”的关系是靠什么来维系的?唐在处理与黠戛斯的关系中又使用了什么样的羁縻之策?唐王朝所谓的黠戛斯“而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得到了黠戛斯人多大程度的认同?唐王朝的此番表达及后来与黠戛斯的多次联宗是发自肺腑还是形势所逼?这些问题笔者都想在论文中从贡赐的角度去作一些粗浅的展开和探讨,进而尽可能全面地把唐与黠戛斯的关系展现在读者面前。 贡赐体系下的唐与黠戛斯至始至终保持了和平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某些方面具有其他少数民族与唐一致的共性,但更多的是其个性和非典型性。他们都很好的体现在黠戛斯与唐的通使、册封、联宗等具体内容上。 论文全篇将围绕贡赐体系下唐朝对黠戛斯的羁縻之策及唐朝与黠戛斯彼此认同的程度和现实需求这些内容展开,以此探讨唐朝时期制定民族政策的背景和得失。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2;K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芳川;“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郭声波;唐代弱水西山羁縻部族探考[J];中国藏学;2002年03期
3 程志;唐代羁縻州府简论[J];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01期
4 李云泉;汉唐中外朝贡制度述论[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楼劲;汉唐的外事体制与丝路古道上的基本外交模式[J];敦煌学辑刊;1995年01期
6 孙静;;试论汉唐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交换经济之根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何新华;;试析古代中国的天下观[J];东南亚研究;2006年01期
8 郑元珑;隋唐时代黠戛斯部与中原王朝关系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李扬帆;“天下”观念考[J];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01期
10 刘仲华;试论羁縻政策的思想基础[J];西北史地;199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洁;黠戛斯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佟磊;唐朝派往边疆民族地区的吊册类使者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洪君;朝贡体系的历史遗产及其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83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1838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