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东巴教的“还树债”及其口诵经
本文关键词:略论东巴教的“还树债”及其口诵经 出处:《思想战线》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东巴教有个基于敬畏大自然、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还树债"仪式和同名口诵经,它们与东巴教祭大自然之神的"署古"仪式和相关象形文字经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学术界多年来忽略了对东巴教口诵经"枯使"(ku sheeq)的记录、翻译整理和研究。东巴教口诵经难以固定成文字经书,与其产生与相关仪式内容灵活随机变化密切相关。东巴教口诵经的翻译整理研究,对口诵经与象形文字经书、与民间祭词谣谚等的关系会有深入性的认识。
【作者单位】: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纳西东巴文献搜集、释读刊布的深度开发研究”阶段性成果(11AZDO73)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一、“还树债”观念和相关仪式纳西族东巴教中所反映的人与自然观重要内容之一是,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除了反映在各种礼俗中外,比较集中的还有一个向自然“欠债”与“还债”的观念。东巴教认为,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使用大自然所拥有的物质,如伐木,割草、摘花、炸石头、淘金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和继全;白地波湾村纳西东巴文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熊甜芳;;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的多样性[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张愫;;纳西族服饰造型与色彩初探[J];美术大观;2011年09期
3 杨林军;;明代以来纳西族走婚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郭志合;;攀附与逃遁:民族信仰和谐共生——以藏传佛教与纳西族民族信仰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5 杨林军;赵孟雄;;纳西族火葬文化研究综述[J];思想战线;2010年S1期
6 张毅;;由《苦凄苦寒》看纳西东巴经的语音特征[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刘青;;玛里玛萨人的宗教文化与民族接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桑德诺瓦;;格姆女神当家的地方——论藏传佛教及其音乐在云南摩梭人中的传播历史与社会地位[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李江;;做好丽江纳西族地区消防安全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尤伟琼;云南民族识别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乔文红;纳西族支系玛丽玛萨人及其文化变迁[D];云南大学;2011年
2 王磊;丽江塔城洛固村东巴教与藏传佛教的文化交融与变迁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国瑜 ,林超民;“古”之本义为“苦”说——汉字甲骨文、金文、篆文与纳西象形文字比较研究一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05期
2 刘红妤;;借形字管窥[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王元鹿;;《纳西象形文字谱》评介[J];辞书研究;1987年04期
4 木仕华;纳西东巴象形文字辞典说略[J];辞书研究;1997年04期
5 甘露;东巴经中假借字的时代比较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甘露;甲骨文与纳西东巴文农牧业用字比较研究[J];大理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7 刘悦;;纳西东巴文讹变现象简论[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云南丽江人类头骨的初步研究[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年02期
9 周斌;;东巴文同字异体之间结构类型组合情况的调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黄思贤;;从异体字的差异看纳西东巴文的发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戴宗品;[N];中国文物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曾小鹏;俄亚托地村纳西语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甘露;纳西东巴文假借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钟耀萍;纳西族汝卡东巴文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刘悦;基于异体现象描述的东巴文字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宝芝;《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婚俗经典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晓亮;洛克《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陈婧;东巴文《民歌范本》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毅;纳西东巴经《黑白战争》字释及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孔明玉;纳西东巴经《给死者换寿岁》字释及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刘lm雪;纳西东巴经《大祭风·超度男女殉情者·制作木身》字释及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莫俊;纳西东巴经《九个天神和七个地神的故事》字释及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陈霞;纳西东巴经《恩恒尼汝、高勒高趣的故事》字释及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张杨;纳西东巴舞谱《舞蹈的出处与来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杨亦花;白地和志本东巴家祭祖仪式和祭祖经典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福泉;略论纳西族东巴教中的箭[J];民族研究;1996年04期
2 和红灿;;东巴教圣地——三坝白地[J];今日民族;2008年08期
3 杨福泉;论唐代吐蕃本教对东巴教的影响[J];思想战线;2002年02期
4 杨文顺;;纳西族政治文化探析[J];学术探索;2005年06期
5 和力民;东巴教的性质——兼论原始宗教界说[J];思想战线;1990年02期
6 和少英;;《象征的来历:叶青村纳西族东巴教仪式研究》序[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年00期
7 杨福泉;;社会与文化变迁对民族宗教文化认同的影响——纳西人对东巴教的认同及其变迁研究[J];思想战线;2010年04期
8 和爱东;;纳西族的灵魂观念——“绍”[J];大众文艺;2011年08期
9 ;纳西族原始宗教及社会思想学术讨论会综述[J];思想战线;1990年01期
10 李丽芳;东巴文化价值浅论[J];民族艺术研究;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福泉;;论东巴教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和力民;;东巴教与东巴文——论东巴教在东巴文发展中的作用[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3 佟德富;;原始宗教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4 和志武;;纳西族古文字概况[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5 林向肖;;东巴文、东巴经形成时代的探讨[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6 和玉媛;;纳西族帽饰符号意义考察[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7 杨海涛;;守望民间,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与发展个案研究[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甲荣;;东巴文[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9 姜竹仪;;纳西族的象形文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10 陈复观;;纳西古文化与汉(吴)文化的情结及徐霞客丽江之行的文化影响[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福泉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教的多元宗教因素和哲学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福泉;东巴与民间的生态保护[N];云南日报;2004年
3 杨云慧;神秘的东巴绘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王长山;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状况堪忧[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聂瀉飞;火中的涅i肹N];西部时报;2006年
6 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杨福泉;多元化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N];云南日报;2008年
7 欣文;云南立法保护纳西族东巴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张信;诠释东巴文化[N];云南日报;2000年
9 云南政协报记者 陈泽 云南日报记者 秦玉汉;到玉水寨看纳西文化(上)[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10 策划 周学鲁 撰稿 华模 冯魄;文化自然遗产胜地—丽江[N];云南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赵红梅;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D];厦门大学;2008年
3 陈正勇;自然、神性与美[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于洪;丽江古城形成发展与纳西族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磊;丽江塔城洛固村东巴教与藏传佛教的文化交融与变迁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舒勉;市场转型中的当代东巴群体分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耿丽涛;古老的东巴文在设计中重生[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4 卓婷;纳西哥巴文字符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唐洪珠;浅谈丽江居住色彩[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杨;纳西东巴舞谱《舞蹈的出处与来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杨耀s,
本文编号:1331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3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