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游牧生态-环境知识与草原可持续发展——以新疆阿勒泰哈萨克为例

发布时间:2017-12-30 05:00

  本文关键词:游牧生态-环境知识与草原可持续发展——以新疆阿勒泰哈萨克为例 出处:《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游牧 生态-环境知识 草原 可持续发展


【摘要】:游牧生态-环境知识是一套关于游牧民与草原、牲畜之间关系的知识、实践和信仰的延续性体系。它以游牧生计为基础,以牲畜和草原为主体,并包含一套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规范人们行为规则的知识。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富蕴县的哈萨克游牧民的实地调查,把游牧生态-环境知识纳入人类学本土知识体系研究的序列之中,探讨其在保护和维持游牧民与草原生态的和谐关系中的意义。游牧生态-环境知识是哈萨克游牧知识体系里的核心部分,也是这套本土知识体系的信仰或精神层面,它根植于游牧民对草原上一切生物的认识。基于此,游牧民在长期与草原、牲畜的互动中,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生计系统与文化系统,并在游牧生态-环境知识的指引下维系着游牧民对草原的永续利用。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基金】: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新疆哈萨克游牧生态知识与草原可持续发展研究”(CSQ10008) 国家社科一般项目“阿尔泰山游牧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研究”(10BSH030)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本土(indigenous)、地方(local)或民间(folk)生态知识的研究和关注日益浓厚。人类学界也提出了诸如“地方生态知识”、“本土环境知识”、“传统生态知识”等概念。实际上这些概念的提出要归功于一些从事发展与环境管理项目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在经济发展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为华,于磊;层次分析法在天然草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草原与草坪;2004年03期

2 熊先勤,韩永芬,陈培燕;播种期对普那菊苣生长发育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5年04期

3 覃志洪;吴顺康;;川西南山原地区高产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5年06期

4 熊先勤;韩永芬;陈培燕;左相兵;李辰琼;;普那菊苣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草业科学;2006年07期

5 王建军,董宽虎,杨桂英,穆虎龙,王振才,曹海军;条带式改良天然草坡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4年03期

6 杨文义;典型草原牧草返青的气象条件研究[J];草业科学;1995年06期

7 杨允菲,祝玲;松嫩平原十五种多年生禾草种群营养繁殖体冬眠特性的分析[J];草业学报;1994年02期

8 多立安,田德昌,崔艳丽,李敬兰,赵彬,,佟振宇;羊草十杂类草草原地上生物量增长动态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9 周新华,张艳丽;草牧场防护林带对牧草质量和草场生产力影响的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5期

10 刘濂;河北省坝上草场资源特点及其利用改造[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塞尔江·哈力克;;传承与转型——论新疆游牧民族的定居与传统居住文化的转型[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贺萍;西部大开发与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杨晓晖;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土地荒漠化成因与荒漠化状况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

3 娜拉;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廖冬梅;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与新疆社会发展之关系[D];新疆大学;2006年

5 张显运;宋代畜牧业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淑玲;断奶仔猪行为工程学灰色评价与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2 孙新章;河北坝上高原生态经济型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3 李海梅;牧民定居后季节草场优化配置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1年

4 阎志坚;中国北方半干旱区退化草地改良技术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5 董朝霞;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缺水处理后的补偿性生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6 刘湘娟;20世纪50年代新疆哈萨克族社会文化转型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7 董红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古力扎提;建国以来新疆哈萨克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祥军;野马野放的生态人类学与恢复生态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10 艾尔肯·努拉合曼;论哈萨克民族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作用及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山口朋秀;大八木清隆;;两位日本记者的藏区见闻[J];人权;2007年02期

2 于兰;与您漫谈新疆人之四——草原“白宫”的主人——哈萨克[J];现代质量;2001年06期

3 朗杰;2003年西藏百姓的十大福音[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4年02期

4 阿德力汗·叶斯汗;从游牧到定居是游牧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5 高永久;邓艾;;藏族游牧民定居与新牧区建设——甘南藏族自治州调查报告[J];民族研究;2007年05期

6 杨强;;论蒙古族的土地所有制[J];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7 郝苏民;热依汗古丽;;哈萨克人阿依特斯(Aitys)的生命力——新世纪将有一个新的文化张力[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李燕;藏族的民族性格与现代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乌孜别克族[J];中国民族教育;1997年01期

10 李苏幸;经济体制改革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乌云巴图;;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生态特征[A];万里长城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莎莎;我市85户游牧民喜住定居房[N];格尔木日报;2010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周露;生命第一 群众优先 发展提速[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曾逸农;情系木里藏区[N];西南电力报;2005年

4 石陵;历史性的转变[N];中国民族报;2002年

5 记者 武强;王林虎看望慰问唐古拉山镇干部群众[N];格尔木日报;2011年

6 记者杜金萍;生态移民工程使我州游牧民过上定居生活[N];海南报;2010年

7 州民宗局;我州寺院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N];果洛报;2010年

8 记者 拉巴次仁 文涛;民生工程温暖雪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卓玛当周;我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为僧尼办实事办好事[N];果洛报;2010年

10 李永福 哈文秀;海北斥资1855万元为特困户建房[N];青海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敏杰;蒙古族印记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乌日套吐格;内蒙古生态移民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53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53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5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