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宁夏固原饮河村回族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0 09:55

  本文关键词:宁夏固原饮河村回族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研究 出处:《兰州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回族 失地农民 生活方式 变迁


【摘要】:“失地农民”是快速城市化的产物。本研究关注的是作为回族聚居区和贫困地区的固原市回族失地农民,因城市建设征地、拆迁而被动失地后带来的身份、就业方式、消费结构、家庭婚姻关系等方面的变化而改变的生活方式,因而本研究是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的一种具体类型的研究,又是作为回族失地农民的个案研究。本文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对饮河村回族农民失地前、后生活方式的比较研究,分析他们在失去土地的背景下,生活方式变迁的过程、特点及趋势,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回族失地农民构建新型生活方式的现实路径,为社会学和民族学领域中有关生活方式和失地农民的研究提供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个案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九章: 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本研究的缘起、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其次对饮河村的地理环境、村庄历史以及失地回族农民生存样态和失地历史做了描述。 第二部分通过对饮河村民失地前后经济生活方式的对比,分析失地农民职业结构、收入构成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其经济生活方式变迁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从投资消费、教育消费、新型消费、畸形消费等方面来讨论回族失地农民消费生活方式的变迁,思考和发现失地农民消费方式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交往方式变化的特点,讨论影响回族失地农民交往方式变迁的各种因素,进而探讨了回汉民族关系的新变化、新特点;从家庭形成、家庭结构、夫妻关系、亲属关系四个维度分析回族失地农民婚姻家庭的变迁;从村落清真寺的管理结构和功能、村民宗教信仰的遵守情况、宗教信仰的代际差异、性别差异等方面描述回族失地农民宗教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回族失地农民宗教生活方式变迁的特点;对失地前后农民闲暇时间总量和分配、闲暇活动空间、集体组织的影响、闲暇活动内容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析了饮河村回族农民闲暇生活方式从“有土时代”到“无土时代”的变迁。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结语,对城市化进程中回族村落的“消融”,回族失地农民的生活世界的建立以及社会建设如何介入民族社区的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所产生的冲突与调适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小平;吕益贤;;关系网络与中国乡村社会关系变迁[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2 祁学义;;从伊斯兰史上的著名清真寺看清真寺功能的多样性[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1期

3 吕俊彪;“靠海吃海”生计内涵的演变——广西京族人生计方式的变迁[J];东南亚纵横;2003年10期

4 王宁;传统消费行为与消费方式的转型——关于扩大内需的一个社会学视角[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5 罗柳宁;生态环境变迁与文化调适:以广西矮山村壮族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6 周旭霞;詹敏;袁秀明;;投资性消费: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年06期

7 张廷国;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马健君;回族婚俗的传统与现代流变——以西安回族婚姻民俗文化为个案研究[J];回族研究;2001年03期

9 杨志娟;宁夏城市回族通婚现状调查研究——以银川、吴忠、灵武为例[J];回族研究;2002年01期

10 于超;;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存在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静;传统城市交往空间的再生与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戴宁宁;回汉杂居地区民族交往心理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马静;川西地区农民新村交往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54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54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1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