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伦”传说的人类文化学解析——以黎族为例
本文关键词:“乱伦”传说的人类文化学解析——以黎族为例 出处:《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乱伦”传说 母系文化 族外性关系 “群婚”社会
【摘要】:在世界各民族的早期神话传说中,乱伦是普遍出现的母题。学者大都认同这些传说的背景是在史前社会。也就是说,这是母系文化背景下的人类两性关系状态的某种反映。事实上,这类观点存在着很大的谬误,对许多母系氏族的考察与研究表明,所有的氏族都恪守族外性关系的原则,普遍存在乱伦禁忌,包括一直被古代汉人传为"群婚"乱交的黎族。"乱伦"传说的存在,绝不意味着那个时代就是两性关系混乱的"群婚"社会。
[Abstract]:Incest is a common motif in the early myths and legends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 world. Most scholars agree that the background of these legends is in prehistoric society. That is to say. This is a reflection of the human gender relationship in the context of matrilineal culture. In fact, there is a great fallacy in this kind of view, which is shown by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many matriarchal clans. All the clans abide by the principle of sexual relations outside the clan, and there are common taboos of incest, includ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legend of incest, which has always been referred to as "group marriage" and promiscuity by the ancient Han people. In no way does that mean that that era was a "mass marriage" society in whi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was chaotic.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分类号】:C955
【正文快照】: 在世界各民族的早期神话传说中,乱伦是普遍出现的母题。乱伦传说主要有两种类型:兄妹型和母子型。在中国各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以兄妹型最为普遍,在西南少数民族尤其突出。可能是受了少数民族神话传说的影响,汉代典籍里也有了女娲和伏羲是亲兄妹的记载。在日本神话中,天照大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勇;李进华;夏东坡;陈燃;孙丙华;;雌性黄山短尾猴回避近亲交配[J];动物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ale mate choice in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at Mt.Huangshan,China[J];Current Zoology;2010年02期
2 贾海生;;祷疾仪式的主要仪节[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3 刘桓;;《■字补释》之补正[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4 李海群;崔世平;;商朝军事防御体系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5 聂甘霖;浅析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兼评张光直先生的“萨满通灵说”[J];北方文物;2003年01期
6 孙忠霞;郑巍;;三亚市旅游景点名称理据研究与俄语翻译[J];才智;2011年09期
7 董国皇;;海南梅村地区黎族婚姻与家庭调查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年02期
8 杨华;论中国西南地区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兼论中国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冯青;;海南黎语与汉语量词的异同[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张建世;20世纪藏族多偶家庭调查研究述论[J];中国藏学;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姜”、“姬”等女字部首姓氏的产生背景[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2 王元;;试论海南黎族地区的保护性旅游开发[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许智范;;由考古资料探索商周江西社会[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4 刘士林;;从诗性政治角度论雅、颂之本质[A];东方丛刊(2001年第1辑 总第三十五辑)[C];2001年
5 王赛时;;论夏商周时期的酿酒与饮酒[A];饮食文化研究(2004年第3期)[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乐;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中医理论发展研究及医家思维模拟方法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蔡树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戴成萍;清代琼黎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李利;海南毛感高地黎族的情感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谭晓静;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肖世孟;先秦色彩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武金勇;先秦两汉绘画颜料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时锐;海南黎族习惯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晖阳;黎族婚俗视野下的法律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红梅;甲骨文与原始楔形文字会意字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玲;《尚书·盘庚上》疑难新解[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杨雄;“害羞”之墙[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常玲玲;《诗经·商颂》与商、周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兰春庆;低碳经济的伦理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进华,尹华宝,王岐山;短尾猴的种群生物学[J];生物学通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有光;;人类文化学发凡[J];群言;2010年01期
2 萧延中;;人类文化学含义上的民主范畴——重读李大钊《平民主义》[J];政治学研究;1989年01期
3 萧延中;;论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民主观[J];开放时代;1987年06期
4 李国平;孙传钊;;关于青年学的对话[J];青年探索;1986年04期
5 张荆;;青年学的构架与范畴[J];青年研究;1987年04期
6 ;学习时空[J];当代贵州;2005年01期
7 陈奉林;;儒教伦理与日本现代化[J];日本研究;1993年01期
8 陈奉林;;儒教伦理与日本现代化[J];日本学论坛;1992年03期
9 李俊国;;当代青年追“星”热[J];青年探索;1993年03期
10 王慎之;王文革;;先进文化论[J];学理论;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肖秦;;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法兰克·比·白萨克教授来石讲美中关系、人类文化学[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5第2期)[C];1984年
2 邓经武;;论郭沫若的“创造”情结——人类文化学的个案研究[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3 王伟;;武术的精神[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锦平;包装文化学概论[N];中国包装报;2006年
2 桂青山 陶家璇;文化的新构成与美学的新拓展[N];中国电影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蔡葩 王勇 特约记者 曾高文;情醉昌江[N];海南日报;2010年
4 李若曦;如何走出“内卷化效应”的怪圈[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5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节日欢乐彰显本真生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许民彤;中国大片,提高文化创造力[N];吉林日报;2008年
7 阿克鸠射;与历史对话的彝人[N];凉山日报(汉);2007年
8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 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会长 孙涤;富不过两代[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陈孝英;《梨园大擂台》的轰动奇观[N];文艺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宋梅瑛;加强文物保护 宏扬民族文化[N];协商新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筱倩;扬州老城区建筑遗产形态特征的整体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2 李国棋;声景研究和声景设计[D];清华大学;2004年
3 吕衍航;古代建筑与天文考古[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江华;《诗经》礼仪诗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周红辉;论文学的异化翻译[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庆霞;《诗经》婚恋诗的文化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舒艳;当代对话教育理论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鲜乐乐;羌族服饰的历史发展与文化特色[D];中南大学;2009年
6 闫金平;中国美学“神”范畴的人类文化学释义[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树杰;论林纾的文化误译在中国文学近代转型中的无意识贡献[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海艳;巴文化与九歌[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敏霞;礼物、生命仪礼、人情圈与农村的社会支持网络[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10 张艳敏;论性别差异在中美大学生委婉语使用中的映射[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81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8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