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中缅跨境德昂族的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

发布时间:2018-01-06 16:28

  本文关键词:中缅跨境德昂族的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 出处:《民族学刊》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缅跨境民族 德昂族 历史记忆


【摘要】:跨中缅两国国境线而居的德昂族在传统社会框架下为了本民族生存和发展建构了早期共同历史记忆。近代以来,中缅德昂族早期共同历史记忆出现了差异,究其原因,主要与现代国家确认、现代国际社会框架和自我建构相关。因此,早期历史记忆研究应该关注传统社会框架和自我建构的互动;历史记忆的当代重构应该关注现代国家、现代国际社会框架和自我建构三者的关系。国家认同差异并不妨碍中缅德昂族民心相通,德昂族将对"一带一路"发挥积极作用。
[Abstract]:The de Aung San nationality living across the border between China and Myanmar has constructed the early common historical memory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Since modern times, there have been differences in the early common historical memory of the Chinese and Burmese DeDaw nationality. The reason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social framework and self-construction. Therefore, the study of early historical memory should focu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social framework and self-construction. The contemporary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memory should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odern countries, modern international social framework and self-construction. De Aung San will play an active role in Belt and Road.
【作者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及其典型案例研究”(项目编号:12CKS02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6
【正文快照】: 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社会族群生存的外在环境,重塑了生活于其下的族群的历史记忆和国家认同。近代以来,中缅现代国家逐渐成型,原本远离政治中心而自觉自为生存的德昂族随着中缅边境线的划定成为生活在不同国家的跨境民族(1),促使中缅德昂族分别以居住国的民族国家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茂荣;;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学术界;2011年04期

2 朱秀红;张斌;;试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对边疆稳定的意义——以新疆为例[J];民族论坛;2011年22期

3 寇新华;王帆;帕尔哈提;;提升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1期

4 刘洁;;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读《族群、民族与国家构建》[J];中国投资;2013年06期

5 李强;;通过社会建设推进国家认同[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05期

6 石维有;;华裔国家认同与泰国1932年立宪革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吴钦敏;;少数民族的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8 颜俊儒;;加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论纲[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9 ;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J];公安研究;2013年05期

10 崔贵强;;新马华人国家认同的若干观察(1945—1959年)[J];南洋问题研究;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践;;宗教的类型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樊红敏;民族认同感如何建构[N];郑州日报;2008年

2 胡岩;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过程中增进国家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青海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执笔 吴玉敏;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N];人民日报;2009年

4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 詹小美 王仕民;文化认同的民族蕴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国务院参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 全国政协委员 何星亮;历史上的民族分类与认同[N];人民政协报;2014年

6 ;回望2009,感悟思想的力量[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昌;景真村的国家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孙凯民;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宁飞;民国时期河北回民的国家认同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孔锦秀;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互动中的边疆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关f ;一个彝族土司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4 梁璐;蒙古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5 王竹溪;甘南藏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6 陈育欣;宗教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影响及启示[D];外交学院;2016年

7 田发允;甘肃省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8 张艳;民族认同、宗教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9 刘敏;云南边疆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10 唐恬子;边疆治理视野下云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及完善[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88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88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1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